数学考试出题越来越灵活,原有的数学学习方法要改进

爱读书的家长 2025-03-20 14:29:16

很多孩子的数学其实学得都比较一般,提分很是缓慢。

现在大家比较推崇的学数学的方法是大量刷题,然后做一些改错的措施。

这在小学和初中的效果是比较好的,小学生数学考98分都是差生了,但就是这些数学考了满分的小学生到了初中再到高中,成绩大部分都是一路下滑的。

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部分孩子都没有真正学会数学这门课程,只不过是虚高的分数让大家没有看到孩子能力不足这个根源。

小学的数学不需要严格的证明过程,高中的数学需要孩子有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能力。

要求越来越高,而如果学习方法还一直都是小学初中的刷题改错,那么高中数学考不及格便在情理之中,也就是天赋不够,再努力上限都不会高。

刷题练的是肌肉记忆,并不需要多少深度思考,这在以前考试只考察若干知识点穿插在解题过程中的综合应用能力来说,只要你多刷题,明白了套路,你就可以考高分。

改错的过程,把原来不会的、没有联系的知识点串联了起来,解题的能力就可以提升。

而现在的考试,数学命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刷题记忆知识点的综合应用已逐步被淘汰,现在需要孩子有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能力。

反映在试卷上,将来会有大量的,平时根本不可能见到的题目出现在考试中。

要求提高了,报补习班刷题的价值就小了。

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从大量刷题考高分的层次提升到真正有创新能力的层次。

创新能力需要有前面说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能力。

这是把过去对于知识的关注,提升到了核心素养的更高要求上了。

可能很多人不明白这中间有什么不一样,举个例子说吧,如果孩子的应用题经常出错,过去我们都会想是这个孩子不懂相遇问题,还是不懂差倍问题,或者是不懂利率问题等等。

但现在,我们就要这样去思考,这个孩子如果读不懂题目,就是数学抽象这个核心素养有问题;如果列不出式子或者列不对式子,那就是数学建模这个核心素养有问题。

知识点只是表面现象,问题背后的源头核心素养才是根本。

所以,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知识点的结论上,而应该放在它的来源上,比如零为什么不能做除数?长方形面积为什么是长乘宽?三角形稳定的本质是什么等等,如此探究有助于了解最根本的核心。

了解核心后,再从已知的长方形去研究平行四边形、长方体就非常简单轻松。

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寻找知识点的根源,从根源出发去拓展延伸,用根源把所有知识点捆绑在一起,孩子的数学核心素养自然会强大起来,学高中数学也会轻松应对。

0 阅读:0
爱读书的家长

爱读书的家长

爱读书的家长谈孩子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