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喜欢独处又爱书的我来说,春节过年的假期给了我足够的时间和期待。今年过年,狠心戒断了无意义的社交和聚餐,本身就无感于杯觥交错,就索性推辞掉社交,把时间高效整合,用来充电和提升自己,以期今年能够用更好的状态开局。
8天假期,每天抛去吃团圆饭和睡觉的时间,我给每天留出来12小时,8天就是96小时,用来做好这三件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8022ef338f3479f3ad4521d4667ca88.jpg)
每天早晨七点起床,去外面晨跑半小时,然后买好早点回家洗漱,冲一杯咖啡,八点左右正式开始阅读。有人曾问我“你为什么喜欢读书呢?”
我想借用钱钟书先生的观点来解释一下
钱钟书先生说过:“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
我深知这句话道出了读书的意义所在,我也深知自己阅读上的不足之处尚多。
我一年的读书量,2024年在21本,平均一个月还不足2本。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36a2055ae6e40095158f54643733b9a.jpg)
我曾看过最厉害的两个人,一个是尹晔,一个是蔡志忠,前者在飞机上的时间可以阅读完一本新书,并且做好笔记。后者已经读完了上万本书。
很多时候我们羡慕别人博闻强识,羡慕别人博通古今,羡慕别人能够掌握最前沿的信息和对宇宙世界的理解,那是因为,他们喜欢读书。
就像钱老虽说,如果不去读书,即使我们去过再远的远方,也只能是邮差,没有升华成文化的感悟,就算踏破铁鞋,又有什么用处呢?
所以,我每天把上午的四个小时高效利用,争取8天的时间读完三本书。两本小说和一本《庄子》,庄子的思想很深邃,一直都想拜读,可叹没有整段的时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8752def2827455bf813b0f55993903f.jpg)
读书是充电,满状态的我要大量的输出
我每天给自己写作安排的时间是五小时,每天至少五篇以上的千字文章和一首诗歌。因为作为创作者来说,高产与否是关键。我最喜欢的作家是巴尔扎克。
人们常常以为,天才般的作品是须臾间泼墨挥毫而成的,却忽略了日复一日的坚持对写作的必要性。灵感要有,但是一日曝十日寒很难写出高水平的作品。巴尔扎克,这位传说一生中喝过五万杯咖啡的现实主巴尔扎克,法国小说家,被誉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他的一生极其高产,写出91部小说,塑造2742个形象各异的人物。可以说每天几乎都在高强度的创作当中。
所以我给自己的最低要求是,每天至少5篇以上的千字文章,按速度来看,差不多一小时一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bc9d37464444a90a098788d13c38625.jpg)
写作我觉得是一种习惯,如果长时间不写,或者隔三差五的来写,思维就会像断了线的风筝一般,就再也够不到了。
所以假期,我想把更多的时间用在集中写作上,弥补平时工作繁忙的遗憾。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634b6dd72bfc6d94b26a3340cd0cffc.jpg)
晚饭过后,我会把房间进行轻度的清理,给自己更好的环境和心情,然后再利用睡前的两个小时进行放松。我会选择听唱片、看电影、看访谈,每天不重样,因为这些既是放松,也是另一种方式“松弛感”的充电。我很喜欢看一些大家的采访,王德峰、蔡志忠、尹晔、马斯克等人,看他们对人生对读书对生活的感悟,我发现每看一次,都会有被点醒的地方。宛如任督二脉被打通一般。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8121512bd294ff280b685602918b1e5.jpg)
我是几乎不选择看电剧的,因为有些浪费时间,读一本书只需要几天,而一部剧可能要追上一个月。时间成本太高。
这个春节,和以往不同,是第一次拒绝社交和聚会的春节,我把96个小时高效整合,专注了这三件事,这96个小时我不一定会获得什么,但是总会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什么!
最后祝愿大家新的一年都事有所成,事有所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