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回归霸占热搜,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人太可怕了

互联网嘴哥 2024-11-17 20:12:56

互联网嘴哥(---)——关注嘴哥,学习用不同的思维看待问题。点击标题下蓝字“互联网嘴哥”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人生的路上,总会遇到很多的叉路口,不同方向有不同的风景,无论你选择什么方向,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要回头,向前走,坚持就一定能到达目的地!

01

李子柒,凭借她为奶奶定制的“紫漆柜”视频,正式宣告了她的重返荧幕。

该视频一经微博发布,播放量迅速攀升,一小时内便突破千万,不到24小时,播放量便冲破亿级大关,国外的观众亦为之狂热。

不仅如此,李子柒的视频同时在微博、抖音、B站等多个平台登上热搜。

三年隐退,她依然稳居顶流之列。

在这三年间,无数网红纷纷模仿她的风格,企图取而代之。

然而,李子柒的独特性无可复制,她的存在无法被替代。

与其他网红相比,她的最大不同在于,她不追求眼前的利益,不急功近利,她能静心打磨,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以她最新的雕漆作品为例,14分钟的短视频,她耗时244天才得以完成。

在快节奏的自媒体时代,几乎没有哪个博主能像她这样做到。

她每一条视频都力求完美,竭尽全力成就每一件事,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做到最好。

早年,为了拍摄《兰州牛肉面》,她特地前往甘肃的面馆,向师傅学习制作面条。

每天练习揉面,以至于第二天胳膊都难以抬起。

200多个镜头,拍了3天,浪费了20多斤面粉,这些面粉被用来制作大馕,她吃了半个多月。

为了捕捉几十秒的雪景镜头,她爬到海拔2000米的雪山顶,在雪地里冻了七八个小时。

为了制作蜀绣,她自学了半年多的蜀绣针法,后来又向国家级非遗大师孟德芝学习。

为了拍摄木活字印刷术,她花了小半年的时间向老师傅请教,耗时近两年时间手工制作文房四宝。

由于长时间劳作,她的双手皮肤粗糙,关节突出,满是伤痕。

从某种意义上说,李子柒不是网红,而是匠人。

她凭借满腔热血,将热爱做到了极致,全力以赴讲述每一个中国故事。

马克·吐温曾说:“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能取得令人惊讶的成就。”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梦想一夜暴富,但做起事来却总是敷衍了事。

只要你在别人认为没有必要的地方多负责一点,在别人草率了事的地方多走一步,你就能享受到不妥协所带来的回报。

归根结底,你的生活是怎样的,往往取决于你对待生活的态度。

能够将一件事做到极致的人,才是最“可怕”的。

02

李子柒的声名鹊起,让我想起了另一位人物,那便是陈晓卿。

在《舌尖上的中国》问世之前,陈晓卿不过是一位默默无闻的纪录片导演。

然而,《舌尖》一经亮相,陈晓卿便跃升为当红美食纪录片导演。

观众们普遍认同:陈晓卿的作品,定是精粹之作。

这一切成就的背后,源于他对拍摄工作的严谨态度和对美食的痴迷追求。

他的手机里储存了5600家餐馆的信息,餐馆的地址、菜品、服务员的服务水平,他都能信手拈来。

为了深入了解北京美食,他逐一走访每条街道,几乎走遍了六环内的所有街道。

有人曾说,只要陈晓卿到了一个地方,他便能迅速找到附近最佳的美食店铺。

《舌尖》每集时长约50分钟,每集的制作他都投入了半年的精力,查阅书籍、调研、搜集资料、拜访亲友,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在拍摄过程中,他坚持团队必须做到尽善尽美,即便是花椒爆壳这一细节,团队也跑了四个地方拍摄,最终才选定了最佳镜头。

美食家众多,但像陈晓卿这样对中国美食了如指掌的却寥寥无几。

拍摄美食节目并非新奇,但像陈晓卿这样,每一帧画面都让人赏心悦目的却不多见。

漫画家蔡志忠曾言:选择自己最擅长、最热爱的事务,全力以赴追求极致,无论从事何事,无不成功。

真正决定一个人高度的不是天赋,也不是运气,而是严格的自律和不懈的努力。

将一件事做到极致,即是成功的秘诀。

齐白石27岁才开始正式学习绘画,初学篆刻时,屡屡不得要领。

一位朋友告诉他,要掌握篆刻的精髓,只需挑一担粗糙的石头带回家,边刻边磨,待石头磨成泥时,技艺也就炉火纯青了。

齐白石果然照做了,他运回一担石料,刻完后再磨,磨完再刻。

室内一处湿了,便换到另一处继续……直至整个房间都变得湿漉漉的。

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那一担石料全部化成泥,齐白石也磨砺出了一套独到的篆刻技艺。

我十分赞同设计师山本耀司的观点:认真,是这个浮躁时代最珍贵的财富。

许多人渴望一步登天,但能像李子柒、陈晓卿、齐白石那样在一件事情上坚持不懈的人寥寥无几。

世间所有的辉煌,都散发着不懈努力的气息。

当你能够将一件事做到极致,命运便会给予你丰厚的回馈。

03

观此情形,或许有人会感慨:

我不过是平凡一员,我不过是快递小哥,我不过是网约车司机,发展空间似乎受限,无论怎么努力,似乎也难以突破。

实则不然。

每个人皆能于平凡琐碎的岗位中崭露头角,成为各自领域的精英。

让我讲述两个平凡人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源于作家@维小维的一次打车经历。

维小维出差归家,在机场搭乘一辆出租车,与郭姓司机闲聊。

郭师傅颇为自豪地透露:他每天只需跑10趟机场便收工,年收入已超40万。

起初,郭师傅对路线、客户以及行当秘诀一窍不通,和大多数出租车司机一样,每日只是在大街上游荡,遇到一个乘客便载一个。

后来,郭师傅细心计算了一笔账:

“我每天开车12小时,其中空载3小时,堵车3小时,真正赚钱的时间只有6小时,其中一半时间是在白费。”

恍然大悟后,他变通策略,避开高峰期,不往市区和写字楼跑。

他选择机场路线,路程长却不易堵车,还“讨好”酒店前台,确保客人去机场时第一时间联系他。

郭师傅每天只需工作数小时,年收入却是其他司机的4倍以上。

另一个故事,讲述长沙90后服务员姚碧的传奇。

姚碧毕业于酒店管理专业,大学期间,她常去五星级酒店和国际会议实习。

她总是选择最繁忙、最具挑战性的场合锻炼自己,因为在高压力和高标准的环境下,才能锻造出顶尖的服务技能。

除了日常工作,她还钻研各国文化礼仪,掌握各种场合的服务技巧。

她能在不影响客人用餐的前提下,准确判断领导所需的服务,并以最优雅的方式提供。

正因她卓越的服务能力,被选入国宴服务团队,参与了G20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等国际顶级活动。

如今,她常受邀于高端场合进行培训与经验分享,年薪已突破百万。

正如巴尔扎克所言:职业虽有不同,但天才的品格并无差异。

只要用心打磨,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便能成为行业翘楚。

现今,我们常抱怨赚钱难、就业难,但有时问题不在于市场和行业,而在于个人。

看似行业在洗牌,实则是在淘汰人。

淘汰那些懒散敷衍的,留下那些专业专注、才华横溢的。

所谓的职业危机,本质上都是人的危机。

若你不专业,只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美国作家汤姆·康奈兰曾提出:优秀与卓越之间,只差那1%的细微差距。

无论何事,只要你比他人多做1%,最终将收获截然不同的人生。

专注于一件事,成功与荣耀终将到来命运也绝不会忘记你所应得的。

0 阅读:5

互联网嘴哥

简介:关注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