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发迹史(1)从小兵逆袭成权臣,平内乱,灭桓玄,无一败绩

雁芙说历史 2024-07-19 13:19:04

383年11月,前秦皇帝苻坚一统北方后,雄心勃勃地想要动员百万大军进攻东晋,进而一统天下,而苻坚本人统率的精锐铁骑已如乌云压城般逼近前线。

与此同时,东晋王朝倾全国之力,勉力集结八万人马,在淝水一带布下防线,一场决定两大帝国命运的淝水之战,轰然拉开了序幕。

就在双方激战正酣时,东晋首都建康城旁边的京口小城一隅,一名20岁的年轻人正承受着生活的重压。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每天不仅要在田间辛勤劳作,还要上山砍柴,下水捕鱼,平时还要编织一些草鞋,运到城里集市上换取微薄的收入,以支撑起一家人的温饱。

此时此刻,如果有人说,这个年轻人将来会横扫天下,成为一代开国帝王的话,那一定会被人当成笑话听,顺便再引来一阵哄笑与不屑。

然而,正是这位看似不起眼的青年,日后却在战争的磨砺中爆发出惊人的军事天赋,对内平定内乱,对外连续灭掉多个割据政权,平生无一败绩。

在治国理政上,抑制土地兼并,整顿吏治,重用寒门子弟,重建经济,开创一代治世,最终取代东晋,创立刘宋王朝。

这个人就是刘裕,一个名气不高,却天赋点拉满,差点统一南北朝乱世的牛人。

刘裕是如何发迹的?

虽然刘裕家境贫寒,但他祖上也曾经风光一时。

史载,刘裕是汉高祖刘邦的亲弟弟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二世孙,但是家族传到刘裕的父亲刘翘这一代时,已经家道中落,成为贫苦家庭。

但他是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二世孙这事儿到底是真是假,已经没法考证了,反正他自己是这么说的。

而刘裕刚出生不久,他的母亲就因病去世,还是婴儿的刘裕就这样断了奶,他父亲又没钱请乳母给他哺乳,干脆就想抛弃他。

好在刘裕的姨妈及时伸出援手,才让刘裕活了下来。

后来,刘裕的父亲再娶,给他找了个后妈,不过,他对这个后妈非常好,以至于孝顺的名声都传到十里八乡了,这也说明他后妈对他应该也不错。

由于家境不好的缘故,刘裕的生活经历和三国时代的刘备差不多。

他不仅每天需要下地干活,还要上山砍柴,下河捕鱼,再编织一些草鞋,运到城里的集市上卖了换钱,以维持家庭生计。

不过,刘裕去城里的次数多了以后,就染上了赌博这种不良习惯,甚至因为赌博樗蒲(古代一种赌博游戏)而倾家荡产,还欠了骠骑咨议刁逵社3万钱,结果又还不起,就一直拖着。

直到有一天,债主找上了他,要求还钱,否则就要收拾他。

关键时刻,一个贵人的出现,改变了刘裕的一生。

这个人就是王谧,他的家族属于东晋著名的世家大族琅琊王氏,是东晋初年著名的丞相王导之孙。

王谧认为刘裕这个人气质独特,很不一般,将来必成大器,于是出面替他还了钱。

事后,王谧又对刘裕说:

我看你相貌堂堂,身上有一股英雄气,将来定能成就一番事业,可千万不能自甘堕落啊。

初刘裕为布衣,众未之识也,惟王谧独奇贵之,尝谓刘裕曰:“卿当为一代英雄。”——《晋书》

正是王谧的这番话,激励了刘裕,他深感自己这么下去不是办法,于是就有了强烈想要出人头地的想法。

然而,那个时代的选官制度还是九品中正制,寒门子弟一般没什么机会做官,加上东晋王朝是一个门阀大族与皇帝共天下的时代,朝廷主要官职也被世家大族垄断。

普通寒门子弟要想通过做官出人头地的话,根本没什么机会。

无奈之下,刘裕只剩下一条路——投军。

身处乱世当中,战乱频繁,平民想要建功立业,就只能从军,在战争中立下军功是他们唯一能出人头地的机会。

正好北府军在招募士兵,刘裕便毅然决定应募前往,投效到了北府军将领冠军将军孙无终麾下。

但此时淝水之战刚结束不久,北方陷入混战,无暇南顾,东晋王朝迎来一段和平时期,不可能爆发战争。

不打仗,就很难立功,升迁就更难了。

可没想到的是,刘裕投军后,在多年不打仗的情况下,凭借自己的奋斗,十来年时间里,从大头兵升职到了冠军将军府司马的位置。

这个职务大致相当于现代的参谋长,对于刘裕来说,做到这个位置,也算对自己有个交代了。

但这只是刘裕军事生涯的一个起点。

接下来的一场战争,才真正让刘裕开始崛起。

399年,由于东晋朝廷盘剥无度,导致农民负担极其沉重,于是爆发了由孙恩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

东晋朝廷为了平乱,急忙调北府军统帅刘牢之前往镇压,刘裕被任命为参军一起出征。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刘裕第一次上战场,就大展身手,让人刮目相看。

当时,刘牢之命他带着几十个士兵出去侦查,没想到半路和数千名敌军遭遇,几十个人肯定是打不过几千人的。

所以,刘裕只好带着士兵们且战且退,但身边的士兵也越打越少,大部分已经阵亡。

没想到退着退着就退到河边,这下退无可退了,但敌军步步进逼,刘裕等人很快在战斗中掉到河里,但敌军依然不肯放过,随即朝着河里走来,试图将刘裕击杀。

眼见退无可退的情况下,本着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的精神,刘裕大喝一声,提着大刀冲了过去,以仰攻的姿态当场砍死几名试图下河的敌军。

随后,刘裕迅速登上河岸,提着刀就冲向敌军阵营,左冲右突,凡是与他遭遇的敌兵,无不当场毙命。

这时,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见刘裕出去很久都没回来,怕他出事,于是带着主力部队出去搜寻。

正好撞见刘裕一个人独战数千敌军的壮观场景,只见刘裕在数千敌军的重重围攻下,挥舞着大刀,激战正酣。

刘敬宣见状,迅速指挥北府兵加入战斗中,敌军猝不及防,随即溃败,北府军杀敌一千余人。

从此,刘裕在军中名声大噪,连北府军统帅刘牢之也对他刮目相看。

不久之后,刘牢之击败孙恩,将其撵到了海岛上,鉴于刘裕的能力突出,刘牢之特意命其镇守句章城(浙江宁波)。

谁知没过多久,孙恩重振旗鼓,再次登陆,兵锋直指仅有数百名守军的句章城。

可孙恩没想到的是,他碰到的是刘裕这样一个硬茬子。

在孙恩的无数次疯狂进攻下,刘裕身先士卒,带头冲锋,带着仅有的数百士兵愣是把孙恩的军队打得丢盔弃甲,最后在北府军主力的反攻下,再次被打得大败,不得不退守浃口。

如果说,之前的这些战斗,刘裕的表现属于猛将类型,那么接下来的战斗,才真正体现出他在军事谋略方面的天赋。

孙恩见句章久攻不下,于是转而进攻海盐县,但他们的军事行动根本瞒不过刘裕的眼睛。

在得到情报后,刘裕带着军队一路尾随袭击,接着在海盐旧城构筑防御工事固守。

但孙恩仗着自己兵多,对海盐发起了轮番进攻,城里的守军压力很大。

刘裕干脆采取了一种十分生猛的打法。

他从军中挑选了数百人规模的精锐士兵,脱掉盔甲,手持短刀,组成敢死队。

进攻的鼓声敲响后,只听一阵阵震耳欲聋的“杀....杀....”声音传来,定睛一看,敢死队已经杀气腾腾地在一片喊杀声中向敌军发起了反冲锋。

敌军见此一幕,瞬间胆寒,双方交战后,敢死队战意旺盛,敌军士气大跌,随即溃败,被打得四散奔逃,连敌军大帅姚盛也被当场斩杀。

然而,虽然这一仗打赢了,但敌军人多势众,并未放弃进攻,而刘裕所部兵力太少,长期消耗下去,也很难坚持得住。

关键时刻,刘裕给敌军整了一出空城计。

他命人将城墙上的旌旗全部撤走,然后伪装成弃城逃跑的假象,实际上在城内埋伏起来。

敌军见到这一幕,以为刘裕坚持不住,弃城逃走了,于是蜂拥入城,结果刚一进城就中了埋伏,被打得丢盔弃甲,大败而逃。

孙恩眼见自己不仅打不过刘裕,还损兵折将,无奈之下,只好撤军,转而进攻沪渎这个地方,可沪渎的守将并没有刘裕这么高的军事能力,很快被击败,沪渎也随即陷落。

在其他地方取得多次胜利后,孙恩声势大振,接着集结10万大军,战船千艘,通过长江水道,逆流而上,兵锋直指丹徒(江苏镇江)。

丹徒是东晋首都建康城的门户,一旦失守,那么建康则不保。

东晋朝廷惊慌之下,急令刘牢之率部驰援,并阻挡孙恩前进,但刘牢之的主力部队距离较远,根本没办法及时赶到。

但刘裕所部比较近,刘牢之于是急令刘裕率部增援。

经过日夜兼程的狂奔,刘裕终于和孙恩同时赶到丹徒,但此时刘裕所部由于长途急行军,已经是疲敝之师,而丹徒守军已经被敌军吓破胆,士气低落。

此等情况,显然是十分不利的。

可没想到,刘裕愣是在这种不利情况下,又一次打出了骄人的战绩。

孙恩抵达丹徒后,随即率军数万,大举进攻蒜山,刘裕得知消息后,当即率部进击,趁敌军猛烈进攻蒜山时,突然发动进攻,敌军猝不及防,被打得四散奔逃,坠落山崖、落水淹死者无数。

虽然吃了败仗,但孙恩丝毫没有撤军的打算,毕竟手里有10万大军。

随后,孙恩率领大军直逼建康城,此时东晋朝廷掌权的司马道子和司马元显父子能力平庸,连战连败,根本没有能力抵挡,一时间,京师大骇,朝野上下陷入恐慌中。

但是在关键时候,孙恩自己出问题了。

由于孙恩的战船比较大,又是从长江下游往上游逆流行驶,加上风势的原因,导致战船行驶缓慢,这给朝廷的援兵赶来争取了时间。

很快,豫东刺史司马尚之的部队及时赶到,并进驻建康城,随后,刘牢之的北府军也抵达建康附近。

孙恩此前多次败在刘牢之手下,对他十分畏惧,眼见朝廷援兵已到,孙恩不敢再硬碰硬,于是撤军,随后转而攻陷广陵。

而刘裕在此战中表现突出,论功行赏时,他被封为建武将军、下邳太守。

为了扑灭孙恩,刘裕随即率领水师进军至郁洲,又一次击破孙恩。

孙恩只好向南逃窜,但刘裕并不准备放过他,接着又继续追击到海盐,再破敌军,俘虏上万人。

到了这一步,刘裕三战三捷,孙恩所部被打得元气大伤,被迫退到海岛上。

402年,孙恩又一次卷土重来,但实力大不如前,被临海太守辛景打败,最后孙恩走投无路下,投海自尽。

但孙恩起义并未因此终结,孙恩死后,他的残部推举其妹夫卢循为首领,暂时盘踞在海岛上。

刘裕在参加平定孙恩起义这几年的战斗中,不仅作战勇猛,而且善于以少胜多,军事谋略层出不穷,可见其军事能力之强。

最关键的是,战乱之下,很多东晋将领会趁机劫掠百姓,导致地方上民不聊生,但唯独只有刘裕所部秋毫无犯,军纪严明,可见其治军也有一套。

从刘裕的这些表现来看,这已经是妥妥的名将水准。

事实上,这只是一个开始。

孙恩起义平定后,东晋内部又爆发了致命的危机。

因为桓温的儿子桓玄意图篡位,可他没想到却给刘裕的崛起做了垫脚石。

桓玄篡位,促成刘裕崛起

桓玄篡位这事儿还得从孙恩起义之前的东晋权力格局说起。

东晋一直都是一个门阀政治的朝代,皇帝的权力并不大,绝大多数时候还受制于地方实力派,而这些地方实力派都是由门阀大族掌控。

最开始,豫州刺史庾楷、徐州刺史王恭、荆州刺史殷仲堪是当时主要的三巨头,他们也都是门阀大族出身,且手握重兵。

桓温的儿子桓玄在荆州,虽然没有官职,但其家族在自桓温时代就开始经营荆州,家族势力极大,就连荆州刺史都忌惮三分。

而朝廷掌权的司马道子意图削弱这些地方大员的权力,这三大刺史当然不会坐以待毙,随后便组成联军讨伐司马道子。

当时桓玄加入到了荆州军,殷仲堪又是个文人,不懂军事,所以荆州军的大小事务都交给了桓玄以及在荆州任职的杨佺期。

北府军大将刘牢之则是在王恭麾下效力。

开战之后,刘牢之被东晋朝廷策反,导致王恭战败被杀,不久后,庾楷也战败。

此时,三巨头组成的联军,仅剩桓玄和杨佺期指挥的荆州军这一路,可朝廷方面愣是打不动,还屡次被荆州军打得大败。

最后没办法,朝廷方面只好妥协,转而任命桓玄为江州刺史,杨佺期为雍州刺史。

原来的三巨头经过战争的洗牌,由此演变为桓玄、杨佺期、殷仲堪这三人组成的新三巨头。

不久之后,桓玄与杨佺期、殷仲堪反目,双方互相攻伐,最后桓玄一举击败殷仲堪、杨佺期,吞并了荆州地盘,并控制了东晋西部各州,成为最强大的军阀。

朝廷方面对此毫无办法,只能接受现状,于是任命桓玄为荆州刺史,都督荆、司、雍、秦、梁、益、宁七州诸军事。

至此,桓玄的势力基本恢复到当年桓温时代的巅峰水平。

就这样,桓玄控制了东晋的西部江山,朝廷掌控东部,形成两强对峙局面,而此时朝廷掌权的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不想看到桓玄坐大,于是想削弱桓玄。

孙恩起义平定后,双方矛盾彻底激化,司马元显于是以朝廷的名义宣布讨伐桓玄,并以北府军统帅刘牢之为前锋。

谁知,刘牢之再次被策反,临阵反水,投靠了桓玄,而桓玄的军队则一路连战连胜,很快攻入京城,干掉了司马元显父子。

傀儡皇帝见状,当即加封桓玄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

桓玄由此掌控了东晋朝政大权,并在朝廷的各个要害部门安插各种亲信。

按理说,桓玄掌权后,应该会对刘牢之大加封赏才对,毕竟刘牢之的倒戈使得桓玄顺利攻入建康城,掌握朝政大权,可谓是功劳不小。

但只要是明眼人都清楚,刘牢之先是背叛王恭,投靠朝廷,现在又背叛朝廷,投靠桓玄,这是个反复无常的墙头草。

桓玄是不会把这样的人当成心腹的,更不会留着这样的人,因为桓玄也担心万一刘牢之将来又背叛自己呢?

所以,在对有功之人进行封赏时,桓玄给刘牢之安排的职务是会稽内史。

很明显,这是要剥夺刘牢之的兵权,要知道,此前刘牢之可是北府军统帅,还有都督七个州诸军事的权力。

现在却让他做一个区区内史,桓玄明显是要对刘牢之以及北府军下手了。

而刘裕在这个过程中有何表现呢?

其实早在桓玄策反刘牢之的时候,刘裕就和刘牢之的外甥何无忌极力劝说他不要投靠桓玄,可刘牢之根本不听,执意要改投桓玄。

现在桓玄夺了朝政大权,终究还是对刘牢之下手了。

此时的刘牢之才意识到危险,这才急着找来刘裕商议对策,刘牢之担心自己手里的兵力干不过桓玄,于是想往北移动,与广陵的高雅之所部联合起来,再割据长江以北。

但刘裕认为这个法子是行不通的。

只听刘裕说道:

将军手握数万精兵,面对桓玄时,却望风而降,如今桓玄已然威震天下,掌握大权,朝野上下,纷纷归附,他既然想削你的兵权,又怎么可能放任你带着军队撤到广陵呢?何况现在全军上下已经人心离散了。

到了这一步,刘裕已经看出刘牢之早晚得完蛋,而且他的话说得很隐晦,尤其是全军上下,人心离散这句,就是在说刘牢之几次背叛的事儿。

刘牢之先是背叛王恭,投靠朝廷,接着又背叛朝廷,投靠桓玄,如今又想背叛桓玄,往江北割据。

军队中最讲究的就是忠诚,现在刘牢之马上就要第三次背叛了,所以他的行为会令人不齿,也会导致三军人心离散。

果然,刘牢之很快召集众将商议往广陵进军的事情,却遭到部下众将的嘲讽,认为他反复无常,三次背叛,结果就是众将无人愿意继续追随他,纷纷选择离开。

最后,刘牢之走投无路下,只好自缢身亡。

而刘裕则是与何无忌一起返回京口,决定归附桓玄,但这只是暂时的。

刘裕深知桓玄此时势力庞大,根本无法撼动,他只能选择隐忍,暂时归附桓玄,再寻找机会扳倒他。

不久之后,桓玄果然对北府军高级将领进行了大清洗,很多大将因此被诛杀。

唯独刘裕躲过一劫,因为刘裕本身刚刚在平定孙恩起义的战争中立下很多战功,在北府军内部颇有声望,桓玄也有所忌惮。

另一方面,刘裕在对付起义军方面很有一套,此时孙恩虽然死了,可义军并未被消灭,卢循还继续带着义军攻打沿海州郡,桓玄需要刘裕来对抗义军。

加上刘裕又主动归附,桓玄也就放下了戒心,任命刘裕为中兵参军。

就这样,刘裕不仅没有被清洗,还获得了兵权。

402年,卢循带着义军已经攻陷沿海多个城池,桓玄当即派刘裕统兵征讨。

403年,刘裕不负众望,先是在东阳大破卢循所部,接着又在永嘉再破之,随后一路追击至晋安,将卢循再次赶到海岛上龟缩起来。

战后,桓玄加封刘裕为彭城内史。

然而,在这期间,桓玄诛杀了北府军大将孙无终,这令刘裕十分痛心,也让他坚定了要扳倒桓玄的想法,因为刘裕当年投军时,最开始在孙无终麾下干了很多年,两人是有情义的。

桓玄夺取了朝政大权后,很快野心膨胀,急着想要篡位了,他逼着皇帝封自己为楚王,下一步就是篡夺皇位。

刘裕当即意识到,收拾桓玄的时机很快就会到来。

不过,在桓玄篡位之前,他必须隐忍,也必须让桓玄对他放下戒心。

而桓玄倒还十分看重刘裕,在篡位之前,还专门派人试探刘裕的态度,刘裕当场就把桓玄夸赞了一番,还表示说,如今天下民心向着楚王(桓玄),早就应该改朝换代了。

桓玄听说以后,顿时喜笑颜开,更加放心大胆地展开篡位行动了。

可他不知道的是,刘裕就等着他篡位呢,因为桓玄一旦篡位,就会引来天下人的口诛笔伐,甚至引发武力反抗。

到时候,刘裕不仅有充分的理由讨伐桓玄,而且还会得到很多股力量的响应。

到了403年,桓玄终于耐不住权力的诱惑,逼迫晋安帝禅位于他,于是登基为帝,国号为“楚”,史称桓楚。

刘裕等了很久的时机终于到来。

为了进一步麻痹桓玄,刘裕还特意入京觐见桓玄,以示忠心。

史载,桓玄见过刘裕后,就对王谧说,刘裕气度不凡,是个豪杰。

而桓玄的妻子却表示反对,她认为刘裕非池中之物,必不肯久居人下,应该尽早除掉。

不得不说,有时候女人的直觉还是挺准的。

可桓玄却不以为然,他表示道:

我将来还想北伐中原,平定关陇,正要用此人担当大任,岂能杀之,这事儿以后再说吧。

而桓玄不知道的是,刘裕已经在暗中准备起兵讨伐桓玄了。

此时,刘裕找来朋友孔靖等人商议起兵事宜,经过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只有返回京口起事,才有胜算。

因为京口就在京师建康城旁边,又是北府军昔日的基地,在那里起事,可直接威胁京城,只要操作得当,可迅速控制京城。

可刘裕的军队长期用于平定孙恩、卢循的起义军,一直部署在东部各州郡,没有朝廷的命令,是不可能大摇大摆地开进京口的。

这可怎么办呢?

关键时刻,刘裕采取了一种极度冒险的策略。

他与何无忌等人秘密乘坐一艘小船回到京口,然后秘密联系各方反对桓玄的义士,准备在京口发动武装行动。

而何无忌则出面说服了刘毅入伙。

刘毅早些时候被任命为扬州参军,成为北府军的一员,他的加入,无疑大大增强了刘裕的力量。

此后,刘裕以游猎为名四处拉拢,很快便聚集起100多名义士。

可京口掌控在桓玄的堂兄弟桓修手里,仅凭刘裕手里这一百多人,是不可能打下京口的。

这时,刘裕又出奇谋。

他让何无忌穿上朝廷传诏服装,伪装成朝廷敕使,假装奉朝廷之命前来传诏,然后带着一群人大摇大摆地进了城。

不知情的桓修还以为朝廷有什么诏令给他,于是亲自前来迎接,结果刚一见面,在没有任何方便的情况下,被当场砍杀。

桓修的司马刁弘似乎察觉到不对劲,于是带着京口文武官吏赶来,见到眼前的桓修人首分离的一幕,顿时大惊失色。

这时,刘裕立即站了出来说道:晋室皇帝已经在寻阳复辟,我等也是奉晋室皇帝密诏,诛杀乱党;今日贼首桓玄也已经在京城被斩首示众,你们都是大晋之臣,来这里想干什么?

刁弘一看桓修已死,刘裕又说桓玄也被灭了,当场宣布效忠晋室,随即回到各自的岗位。

就这样,刘裕仅凭一百余人,用这种十分巧妙,也十分危险的办法夺取了京口的控制权。

事实上,在刘裕的起兵计划里还包括建康城和广陵。

刘裕夺取京口的同时,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刘道规和心腹孟昶设计诛杀了青州刺史桓弘,控制了广陵。

但是建康城里的起事遭遇失败,但并不影响刘裕的起兵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夺取京口和广陵后,刘裕急缺一名主簿,这时,何无忌推荐了刘穆之。

此后,刘穆之逐渐成为了刘裕的左膀右臂,对刘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刘裕起事后,各方推举他为盟主,于是聚集北府军旧部1700多人,宣布以武力反对桓玄。

但是,刘裕手里只有1700多人的队伍,显然实力过于弱小。

为了给自己造声势,也为了给桓玄制造混乱,刘裕派人传檄四方,散播虚假消息:

益州刺史毛璩已经率部攻破桓玄的老巢荆楚地区,江州刺史郭昶之已经在寻阳迎回晋安帝,镇北参军王元德等将领已经率部夺取石头城,扬武将军诸葛长尼已经夺取历阳。

另一边,桓玄收到刘裕起兵的消息后,顿时大惊,瞬间瘫坐下去。

这时身边近臣还在宽慰桓玄,说刘裕只有一千余人,实力很弱,根本成不了事,让桓玄不要担心。

可别人不了解刘裕,桓玄可是一清二楚,他深知刘裕的能力,一旦刘裕与他为敌,那是相当棘手的。

因此,桓玄听到这些安慰人的话之后,直接说道:“刘裕是一代豪杰,加上有何无忌、刘毅这样的能人相助,怎么能说成不了事呢?”。

虽然桓玄面对刘裕,缺乏信心,但事已发生,只能派兵镇压了。

然而,面对刘裕这样一个用兵高手,桓玄手底下的人哪里是对手,他先后派出的几波军队,不仅被刘裕打得落荒而逃,还让刘裕的军队得到了大规模扩张。

404年五月,桓玄的主力军队与刘裕手下的大将刘毅展开大战。

刘毅所部仅有1万余人,但战意旺盛,而桓玄的主力大军有数万人马,但军心涣散,双方交战之后,刘毅指挥得当,加上身先士卒,最终大破桓玄的军队。

桓玄被打得溃不成军后,在惊慌之下,乘坐小船逃走。

这里面还有个关键的地方。

桓玄篡位后,曾经给益州刺史毛璩加官进爵,试图拉拢,但毛璩忠于晋室,不仅拒绝桓玄的拉拢,还要举兵讨伐,多次击败桓玄的军队,并驻军白帝城,随时准备攻入荆州。

桓玄败逃之后,一路向西逃窜,而刘裕的军队则是紧追不舍,此时,桓玄经过多次战败之后,手里已经无兵可用,除了四处逃亡之外,没别的办法了。

可天下之大,哪里才是安全的呢?

这时,桓玄身边的屯骑校尉毛脩之建议他逃往蜀中,以躲避刘裕的兵锋。

桓玄听完,也没多想,直接就答应了。

他根本没想过,益州刺史毛璩是反对他的,而且早就起兵了,这要是逃到蜀中,那不是送人头吗?

可见,此时的桓玄已经在惊慌之下,心神不宁,连基本的判断能力都丧失了。

果然,桓玄的船队在长江逆流而上之后,直接遭遇到蜀中派出的军队,桓玄本人被益州督护冯迁一刀毙命。

从篡位到被杀,桓玄不到一年便走向败亡。

刘裕则趁此机会出兵收拾掉桓玄在各地的残部,并迎回晋安帝,还都于建康城。

作为复辟东晋的头号功臣,刘裕对晋室有“再造之功”,因此被加封为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

就这样,刘裕凭借再造晋室之功,一举成为东晋最大的权臣。

桓玄到死都想不到,他费尽心机,急于篡位,不仅没篡成功,反而成为了刘裕成为权臣路上最大的垫脚石,直接帮助刘裕成为权倾天下的人物。

刘裕掌权后,对内部的一些反对自己的门阀大族以及其他反对势力实施了清洗行动,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权势,也为后续篡位奠定了基础。

然而,刘裕虽然掌权了,但他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

东晋原本已经进入王朝末期,土地兼并十分严重,百姓苦不堪言,接着又爆发了军阀混战,然后又爆发孙恩起义,完事儿又出现桓玄之乱,经过这么几轮折腾,早已是山河破碎的局面。

更严重的是,桓玄被灭后不久,益州爆发兵变,一个叫谯纵的人宣布自立为王,割据蜀中。

刘裕掌权后,最迫切的事情就是要收拾这些烂摊子。

他会如何做呢?且看下一篇。

参考文献:《宋书》、《魏书》、《资治通鉴》

注: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搜索,侵删。

1 阅读:62
雁芙说历史

雁芙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