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学佛的目的是什么?
——蔡志忠开悟者的微笑
最近两篇关于蔡志忠【开悟时刻与出家修行】的文章,即《》和《不剃度、不打坐、不持戒!—— 蔡志忠告诉你怎么修行》,引起了小伙伴们的热烈反应。
有的人对蔡志忠是否开悟提出质疑,有的人对蔡志忠的 “不剃度、不打坐、不持戒” 的三不修行法表示严重不满,认为他沽名钓誉,甚至说他根本就是在亵渎佛教,说法不一而足。
那么,针对大家讨论最多的问题,我提炼出一个核心观点:什么是禅?什么是开悟?学禅修佛的目的是什么?
今天的文章,我将就以上问题,结合蔡志忠浩瀚的禅佛哲理书籍里的一些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希望能给广大修行者带来一些参考。
在展开论述之前,我先分享一则最著名的禅宗公案——关于达摩与梁武帝萧衍的无功德之辩。
因为这次的禅理思辨,对禅宗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引发对佛法真义的深入思考,奠定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风格,促进了禅宗的传播与发展。
达摩与梁武帝的公案:无功德之辩
梁武帝问达摩:“什么是圣谛第一义(佛教中最高的真理)?” 达摩大师回答:“空空寂寂,并无佛圣。”
梁武帝又问:“和我应对的是谁?” 达摩答:“不知道。” 梁武帝接着问:“我自从登上帝位以来,度人为僧,建造寺院,抄写佛经,雕画佛像,有什么功德呢?” 达摩答:“没有功德。”
梁武帝不解地问:“为什么没有功德?” 达摩解释道:“这只是生死轮回场里的小功果,由俗世姻缘造成,如同虚影跟随形体一般。虽有好的姻缘,却并非永恒的真实。”
梁武帝再问:“什么是真正的功德呢?” 达摩答:“清净智慧,达到妙圆境地,一身自然空寂。这样的功德,不是在俗世所能求得的。”
梁武帝不能领会达摩的话,变了脸色,不再言语。达摩心知武帝不契禅机,于当年十月十九日悄悄渡过长江,进入北魏
这则公案反映了达摩对佛法修行的深刻见解以及与梁武帝在佛法理解上的差异。
达摩强调的是自性的觉悟和真正的智慧,认为外在的行为和功德表象并非佛法的究竟,而梁武帝则更注重外在的善行和功德积累。
此公案引发后人对佛法修行本质、功德的真正含义以及如何追求解脱等问题的深入思考,对禅宗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也让修行者不断反思如何超越形式上的修行,去探寻内心的觉悟和解脱之道。
其实不只是梁武帝误以为供养佛僧,建佛寺,抄佛经可以得福报,当时很多佛教信徒也是如此。
蔡志忠:学佛的目的是什么?
从释迦摩尼佛在禅定中证得无上的智慧以来,禅成为一个修行的法门。在六祖慧能以前,“禅”的修行是一脉传承,到了六祖开始,禅宗发扬光大,到了现代更有禅坐、动禅、打禅七、修禅等,历代有各个名家在说禅。
面对不同法门的修行人,蔡志忠通常会直截了当问他:“你学佛的目的是什么?”
他说:“学佛不是做生意,投入成本希望能获利。学佛的目的是使自己成佛,而不是为了死后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学佛不是为了死后上西方净土,人生的一切苦难大多是产生于我们的那颗心!
修行最主要的功课是:心的调伏。
学佛的目的是:通过观照自己的心,使自己成为身的主人、成为心的主人。
热门推荐【蔡志忠】专题,请点击链接:
我思故我在——蔡志忠的至乐人生与刷子
蔡志忠的简单哲学——发现自己,越早越好
蔡志忠:开悟者的微笑
人生的一切苦难大多是产生于我们的那颗心!
正确学佛的目的应该是:透过佛陀所教导的方法修行,远离痛苦烦恼和贪嗔痴三毒,悟通生命的实相,而达至智慧彼岸的无苦境界。
因此佛教可以说是“心的调御”之教。
修行主要功课是:自净其意,心的调伏。
学佛的目的是:通过观照自己的心,成为身心的主人,当家做主。
学佛除了不要干坏事要做好事之外,最重要的是改变自己过去不正确的习性和错误的观念,净化自己的心不受红尘世间的诱惑;处于任何情境,心都如同潭面不因为月影穿潭底而波动。
这样一来,我们面对任何际遇时都能办到: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
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学佛修行真正的目的,是为了使我们能成为身心的主人,不再被生活周边事物所影响,而达到唐朝懒瓒禅师的境界: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
卧藤萝下块石枕头;
不朝天子岂羡王侯,
生死无虑更复何忧。
让我们倾听寂静彼岸的开悟者所传来的歌唱:“我成为自己身心的主人,不再为红尘俗世的贪欲渴望所左右,我是自己的主,我掌握自己的心和自己的身,走出自己的人生之道。”
开悟其实也是很个人化的体会,那么什么是开悟呢?
蔡志忠把开悟描述为一种猛然悟通、豁然开朗的状态,能完全明白生命的真实意义 。
是修行者通过观心静虑,亲身实践和体验,觉悟出无我境界之妙,体悟出生命的真如实相。
当达到开悟时,能看透事物的本质,不再被无明、贪爱等所困扰,获得内心的解脱和自由。
综合以上,你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念经拜佛就真的可以了吗?
直到今天,还是有很多人念经拜佛,捐款给佛教团体,是希望自己能获得菩萨保佑为了自家利益。
蔡志忠说:我画了很多漫画佛经与禅宗故事,有很多人问我学佛参禅的要领。通常我会直截了当问:“你学佛的目的为的是什么?”
一般而言,大都跟梁武帝、白居易、苏东坡的境界一样,信佛礼佛是为了此世能得福报和死后能到西方净士。我说:“学佛不是做生意,投入成本希望能获利。
学佛的目的是使自己成佛,而不是为了死后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佛不是站在对面,我们所祈求的对象,而是我们要通过修行,使自己成为佛。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修佛的目的是找到自己
网友美美回复,得到了广大小伙伴的支持,我也觉得他解决了蔡志忠“是否是开悟者,是否是沽名钓誉的出家人”的核心问题,他说:
收到内心的两句话:
离一切觉而觉,
离世间不离世间觉。
现在这个时代,更多的人在红尘中修,形式一开始比较重要,可以用来约束我们,但修到一定的境界后,我们也许可以放下形式。
空中生万有,
轮回万世空。
法中无常性,
生死如涅槃。
我的回复如下:完全认同你的观点,真知灼见见智慧。世界本来就是我们对自己的影子,如何看待关于自己,无关他人。
空是结果,我们本就是空,无所来无所往,空性无碍,离苦得乐,寂静清朗。
悟不悟道本身就很个人体验,说不清道不明,谁来定义悟道,只和自己有关。
结果导向,他能活出自我,世俗成就斐然,本身就是很好的证明,如果修行者也能如此,何必纠结程序正确。假如你能,你也和蔡老一样去成就你的心中理想之境,那才是真的悟道。
以终为始,看结果那是最好的证明。共勉之
修行或开悟是个人行为,无关他人。
蔡志忠认为学佛修行的目的不是为了死后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或获得福报,而是通过关照自己的心,做自己身心的主人,使自己成佛。
修行是为了调伏自己的心,不再被生活周边事物所影响,能够把握当下,为自己负责。
无论学佛抑或其他,都只是以形式或工具,外行传达内相,而任何功利的事早已南辕北辙,离本心已远离。
在生活的实践中获得真切活在世间的智慧,舍去过往的错误观念和认知,以一颗纯净的心包容一切,达到无我的状态,从而融入生命,获得最高的喜悦。
最近刚看完印剧佛陀,佛陀在世时传法的时候,首先打破的就是婆罗门的祭祀、礼拜等只注重表面形式的做法。
其实佛就是开悟者,而开悟这件事你只能自己去悟,自己没懂别人是帮不了你领悟的。
真正接触了之后才明白佛教佛法的本意是什么,根本不是什么吃斋念佛、追求高人等等这些形式所能达成的一种境界。
可笑的是以前对这些信教的人总是持不屑和不解的态度,原来是着相了。但这也怪不得我,这些思想被宣扬的神神叨叨的,总给人感觉注重某种形式而没啥内涵的感觉。
当然啦,修行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精神探索过程。
每个人对于禅的理解和感悟都可能不同,其对现实修行的指导意义也因人而异,我精选列举几点对现实修行的指导意义,以供大家参考并讨论。
一、提供思考方向与启示
修行者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境遇时,学会以禅的视角去看待问题,不被表面的现象和情绪所左右,培养内心的平静和定力。
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想到 “一切因缘生、一切因缘灭”,明白这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从而减少焦虑和痛苦。
二、引导日常实践
修行要落实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从吃饭、睡觉、工作等小事做起,诚心诚意地去完成每件事,使之与真理产生共鸣,而不是追求形式上的宗教仪式或脱离实际的空想。
三、促进自我认知
通过对禅的由来、开悟等内容的阐述,鼓励修行者深入探索自己的内心,觉察自我的念头、欲望和执着,进而拔除我执,消除烦恼和痛苦的根源,实现自我的成长和转变。
四、培养豁达心态
蔡志忠的“把自己当成别人则会达到无我,把别人当成自己则会心生慈悲,把别人当别人则是尊重爱,把自己当自己则是生命的智慧” 等观点,有助于修行者在与他人相处时,放下自我中心,培养慈悲、宽容和尊重的品质,以更加豁达和包容的心态面对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
需要强调的是,开悟是一个非常个人化和神秘的体验,不同的人对开悟的理解和感受可能会有所不同。同时,开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修行和努力。
在学佛修行的过程中,应该以理性和客观的态度看待开悟,不要过分追求开悟的境界,而是要注重日常的修行和实践,逐步提升自己的内心境界和智慧。
于道而言,本来无一物,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过程,功德又是什么呢?有了这就不是禅了,说来也简单,不要瞎想,平常心活在当下就好。
佛法的真实意:明了自性、依自性而修脱掉颠倒习气。而了生脱死。超越轮回。但前提:必须持戒。昔佛陀住世、其弟子尚都需严守佛戒。世尊涅槃之时,仍咐嘱未来修行当以戒为师。近代大德虚云大师临终之时,也是给后学留下"戒"之一字。足见持"戒"在后世修行的重要性!特别是现在这个末法时期:众生普遍福薄而逆障重重。若不持戒,修行路上必多磨阻磨障,逆缘、逆境。心难安住。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三心不可得)不作有求想。事来专注应,事过无挂住。再结合蔡先生如下所说!修行更为稳妥!![笑着哭]
笑一笑
禅宗说的没问题。戒律无量劫以后。再才有资格谈。戒律是基础。没有基础。全是说别人的故事了。想说就说。说了能在凡夫界弄个名利。真修的看都不看。以坛经为首的一切禅宗的文献。都是给凡夫看的。真修的根本不看
我只想用我写的一首诗评论: 《时光之歌》 晨曦微露照山川,岁月吟诗逐梦前。 散尽流云非有住,斜晖弄影空无眠。 春花冬雪皆风雅,岸柳池莲映水悬。 自净时光迷破悟,法音梵语道因缘。
小目的是…[鼓掌]大目的是出轮回.往生…再修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