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孩子是为了不养——蔡志忠说父母和孩子终究是一场别离

艾麦先生 2024-11-11 20:43:29

缘起:二年级的小女儿基本能独立上下学

记得刚送小女儿去离家 2 公里的小学报到那天,我们就定下了目标:二年级时我就要让她独立上下学。我还把这个目标写成了《退退退》时间计划表分享给学校老师,老师也觉得不可思议。

目前小女儿已经是二年级第一学期,在我不断 “退退退” 的计划安排下,她一步步地自己背起书包走回了家。按照这样的趋势,大概率二年级下学期,我们就不再承担她上下学的接送任务了。

看似残忍的分离,其实是每个父母与孩子必然的分离,这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分离,更是精神上的分离,因为他们终将长大,独立成长。

大女儿三年级就自己坐公交车上下学,也是在我的强力要求和狠心锻炼下独立成长起来的。只是妹妹有样学样,更进一步而已。

今天,我将把自己在让孩子独立方面的经验,聊聊我 “养育小孩是为了不养,为了早日翘脚,早点退休” 的底层逻辑,与家有小宝的诸君分享。但需注意,此方法因人而异,切勿盲目模仿。

生儿不养,养而不育都是错误,分离是必然过程

生儿育女,传宗接代这是人的动物本性。每个人都要经历被养育然后养育别人的一次次的传递中,实现人生的代际繁衍生息。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一场特殊而又深刻的羁绊。蔡志忠说,父母和孩子终究是一场别离。这场别离,不仅是空间上的分离,更是心灵的成长与独立。养育孩子的最终目的,并非将他们永远留在身边,而是培养他们独立自强,让他们能够在广阔的世界中自由翱翔。

我认为早独立比晚独立好,因为早晚我们都要独立面对未知的生活和人生。

时间很快,缘分很短,她们都长大了。

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孩子来到家庭和你成为一个共同体,这就是人生的缘分。怎么样能够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事实上我们知道,当孩子真正离开你的时候,你想和他在一起也很难了。所以真正在一起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在一起本身就是教育。

父母子女一场,终究是渐行渐远的旅途。成功的教育背后,往往站着一对懂得适时放手的父母。温暖但不滚烫,这便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蔡志忠说:“我们不能照顾孩子一辈子,我们必须尽早教会孩子独立。”

父母与孩子的缘分,始于孩子来到家庭,成为一个共同体。然而,这段亲子关系的时间却是如此短暂,短到还没倾诉真情,子女可能就已经离去。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唯独父母对孩子的爱以分离为目的。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承担着重要的任务。

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

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

如果顺序做反了,就如同在做一件反自然的事,既让孩子的童年贫瘠,又让孩子的成年生活窒息。

蔡志忠:“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有我们的责任

蔡志忠自己的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他小时候在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中成长,15 岁便离开家独自到台北打拼,之后便再也没有和父母长时间生活过。这种独立自强的品质,正是在适当的家庭环境中培养出来的。

他曾写道:“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深刻地表达了他对父母的思念,同时也提醒着我们,要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把时间轴拉长,养育孩子就是养育自己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琐事困扰,为那些鸡毛蒜皮、蝇营狗苟的事情费神。然而,当我们把时间轴拉长,观察历史,就会发现很多问题其实都是别人曾经遇到过的老问题。我们应该花时间学习那些永恒不变的定律,提升自己的见识,向前人学习。

就如马东所说,世界上大约只有 5% 的人有愿望积累知识,了解过去。我们不必追求成为世界的 5%,可以从自己的圈子、所在的村镇、市区、省份做起,成为其中的 5%,追求自己圈子亲戚同事中的顶尖人,让自己充实起来。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的给予上,更要注重精神的培养。

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皮耶罗·费鲁奇在他的书《孩子是个哲学家》中这样写道:

“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我的每一天都经历着紧张与新奇。和孩子们一起生活,就像一场持续的地震——古老的确定性土崩瓦解,新的思想和情感不断涌现。我相信,父母这个职业容易产生失望和疲惫,但也是难能可贵的成长机会。

因为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是自发的、热情的、原始的、真实的。在教育他们之前,身为父母的我们必须先充实自身。因为当生活遭遇不可避免的挑战时,我们需要汲取连自己都不知道的内在资源和知识。

只有这样,在那些困难时刻,我们才会显得更加有力和自由。养儿育女的工作不只是一份辛劳的付出,更是一场精神的探险。”

教育孩子的王道,是执着地栽培自己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某一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我们当父母的对了,孩子自然就对了。”

教育归根结底不是怎么教育孩子,而是怎么教育自己。教育孩子的王道,是执着地栽培自己。

美国著名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也认为,父母应该靠自己赢得辉煌,而不是让孩子为了给父母争光而努力。父母需要把养育的注意力从孩子转向自身,唯有改变自己、丰富自己、提升自己,以充满爱、价值感、尊重人际界限、拥抱改变的积极状态,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和孩子一起成长,是一场精神的探险。我们不爱自己的孩子,期待将来谁会来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会适时放手,让孩子独立。温暖但不滚烫,这便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为人父母的成功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养育孩子,是为了不养,让她们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教育就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人影响另一个人,绝不是一个人改变另一个人。教育又像放风筝一样,需要灵活机动地拉回绳子,让风筝避开一些危险,也需要及时放开绳子,让它飞得更高更远。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让我们去寻找和接近这些能让自己放飞梦想,且能唤醒自己内心无限潜能的生命!

养育孩子,是为了不养。这并不是说我们要放弃对孩子的关爱和责任,而是要在适当的时候,让他们学会独立,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当孩子真正离开我们的时候,我们虽然会感到不舍,但也会为他们的成长和独立而感到欣慰。因为我们知道,他们已经具备了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在这场父母与孩子的别离中,让我们珍惜每一个瞬间,用心去呵护孩子的成长,同时也不断地提升自己。让我们以爱为底色,以独立为目标,为孩子的未来铺就一条坚实的道路。因为,最终他们将飞向属于自己的天空,而我们也将在这个过程中,收获属于自己的成长和幸福。

艾麦心语心愿

亲子关系真的很短,

短到还没倾诉真情,

子女已经离去。

——蔡志忠

0 阅读:1

艾麦先生

简介:有趣、有料、有人情味的知识原创者。专注教育及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