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哪一种师徒关系?

五台山便有美景 2024-04-13 02:33:50

一、追星型

世人喜欢追星,追明星、追歌星、追球星,同样,佛教徒中也有“追星族”。

因为特殊的业力,有些弟子对师父产生“特殊”的信心——“哇,这个师父胖胖的,很庄严!”“那个师父瘦瘦的,特别帅!”

师父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乃至行住坐卧的一切,都成为吸引他的地方。

除此之外,也讲不出更多依止师父的理由。这样的弟子,就叫“追星型”。

二、缺爱型

有些人找师父,是缺少安全感。他们把师父当作父亲、母亲,甚至是伴侣。

比如,男弟子对女性师父特别崇拜,女弟子把男性师父当作依靠。

他们追求的,并不是师父的智慧、悲心,或者其他功德。

依止师父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获得解脱,而是自己缺少爱,缺少温暖,以此填补心灵的空缺。

三、交易型

有些人把师父当作工具,念经的时候用一用,生病的时候用一用……只有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了,才会想起师父。

此时打电话、发微信,通过各种方式找师父做佛事,赐加持。

这样的弟子依止师父,有一种“使用”的心态,把师父当成佛教行业的工作人员。

四、跑跑型

有些人依止师父后,不好好求法、踏实修行,而是跑来跑去,到处寻找新的师父。

就像蜜蜂一样,穿梭在不同的花朵间,吸完蜜就飞走了。

当然,依止不同的师父,在佛教中是开许的。

但如果你依止一位,又抛弃他、诽谤他,再跑到另外的道场去找另一位,这样换来换去,可能不太合理。最终,自己也会晕头转向,一无所获。

五、华妃型

很多人都看过《甄嬛传》,里面的华妃娘娘,性格比较专横,经常嫉妒其他妃子。

有些弟子就像华妃,为了得到师父的独宠,就想尽办法排挤其他佛教徒,不让他们接近师父,自己则一直霸在师父左右,“维护师父,弘扬佛法”。

六、权贵型

有些弟子把师父所有的对外联系、财物支配、生活安排等,全都控制在自己手里。

需要用到师父时,就让师父出场。师父除了吃饭、睡觉以外,几乎没有什么权利。

尤其是一些弟子有大财富、大权势,控制欲就很强。

师父可能也比较孤独,感觉不自在,做很多事都要看弟子的脸面。

七、毒药型

有些弟子像师父的毒药,不管对自己的师父还是别的师父,经常都看不顺眼、吹毛求疵,或背后,或当面,讲些似是而非的师父负面信息,借此凸显自己的功德。

这成了他们的“专业”,非常可怕。谁接触到他们,都可能不同程度染上一些不好的结果。

八、上帝型

有些弟子把师父当作“万能”的上帝,认为自己不用修行,只依靠师父的加持、威力、功德,就能获得今生来世的一切快乐。

他们喜欢说:“我已经依止你了,一切就拜托你了。”

但实际上,佛陀告诉我们:我给你开示解脱的方法,至于能否解脱,还是依赖于你自己。所以,作为弟子,自己应该如理如法地闻思修行。

以上这八种类型的弟子,我们或许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其实,用这些错误的心态依止师父,是还没有认识到“师父”的真正含义——开示解脱道的善知识。

如果你寻找师父的动机不正确,只想满足一些暂时的希求:缓解心灵的压力、生活的痛苦、感情的折磨,诸如此类。那你需要的不是解脱。

所以,每一个做弟子的人,都有必要观察内心:我为什么依止善知识?

跟随师父是为了追求智慧,师父告诉你方法,这方法就代表报身的师父,但最后你还要证到的是法身,法身才是究竟了义的。

悟到了法身,不管到哪里你都能跟师父同在,跟十方诸佛同在。但是亲近师父要学会调伏自我,我们是凡夫,身上有太多的业障。

你因业障而犯错时,师父不可能奖励你的业障,这时候你会产生反感。师父不会对你反感,但对你的业障也不会接受,他会想方设法来调整和校正,这时候你就要配合,要相应,要克服自我的错误知见。

在师父引导你、调伏你的过程中,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这叫“方便有多门”。

通过这些方法,你跟师父有所交往,在交往中会看到面对同样的事情,师父的看法是怎样的,你的看法又是怎样的,再在这种差异中去思维师父的发心,然后舍去自己的见解,靠近师父的见解。

所以,你在做的事,就是师父为你量身而定的方法,是为了一点一点手把手地把你拉进佛门,让你去伪存真、转凡成圣。

但往往,我们会由于自己的业障甚至魔障,做事的过程中我执强烈,与师父产生不同见解时,就皈依自己,不皈依师父,舍弃师父了。

本来师父的目的是想通过做事让你更亲近三宝,结果却恰恰相反,这到底是谁的悲哀?

所以,怎样把善知识的德映现到你内心,怎样把最初的景仰变成一颗充满生机的种子,这是一个成熟的佛弟子需要去思考和用功的。

所有的善知识都是来为我们做示范的,印光大师讲的:但看诸上座。

对上座者的道行和人格魅力,你崇拜和向往,你虔诚地跟他学习,时时以他为标准,他内在的力量就会深入你的内心,你就能在修行中慢慢通达他的状态。

当你在善知识的加被引导下,业障消除,哪一天突然有所觉悟,得到正知正见,你就可以安住了,可以自己念佛了。

这就是佛讲的:我如是,你也如是。与法融在一起,就是通于十方诸佛了。

这不是师父给你加持,是你心态到了,你心里有多大的能量,就能得多大能量的相应。

加持是一种精神现象,一种内在智慧,不是物理层面的,更不是一个具体物品,能给谁不能给谁。你没有准备好时,师父想给也给不了。

学佛修行最缺的就是不离不弃的精神,我们皈依的时候叫“尽形寿皈依”,受戒的时候叫“宁舍身命”。

所以,“发愿生生世世不离师,祈祷恒时值遇正法”,这应该成为佛弟子很重要的日常修行内容。

3 阅读:32
评论列表

五台山便有美景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