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光民 编辑:冯晓晖
“浔城故事”收录讲述九江生活见闻的散文、纪实类文章。本系列在“冯晓晖”“浔阳叙话”两个公众号上首发,并在今日头条、百度、搜狐、新浪、网易、微博、豆瓣等国内主流自媒体网站上同步转载。欢迎原创作者投稿,联系方式见自动回复。
三百多年前的清代中期,在浩瀚绵延的鄱阳湖畔崛起了一座神奇的商埠。它就是江南商贾名镇姑塘镇。
我的祖辈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儿时的记忆,让我对她有了一份更真实的情感!
姑塘镇依傍于鄱阳湖的一个天然港湾。遭风遇浪,这里便成了船家们的躲避灾难之所。渐渐地人气生长了,商气也随之而来。传说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朱元璋曾屯兵姑塘镇,兵员就近征招,这对于消减对手的有生力量占于先机。日后,朱元璋特意提御笔为姑塘镇题写了镇名,由此姑塘镇名声大噪。
姑塘古镇 摄于1910年 编者配图
姑塘镇湖岸垂柳依依,明代建筑风格靠山就水,错落有致。麻石条道板从旧时码头铺就整个镇子。显示出它的沧桑而厚重的历史积淀。这里店铺一家连着一家。有南北杂货、银匠铺、糟坊、肉案,尤以鱼档居多,所有店家都是前店后宅。我二伯家后院紧挨着鄱阳湖岸。放眼望去,第四纪冰川遗存蛤蟆石和鞋山尽收眼底。每到过年去二伯家,他总是下湖打鱼捞虾,现捞现做。白色的鱼汤和鲜红的虾米美味可口!
夜幕降临,鄱阳湖上万籁俱寂,渔光曲低吟浅唱,犹如静处的少女一般;东方欲晓,霞光万道,鄱阳湖上白帆点点,百舸争流。
这天一大早,我和堂哥还有其他的几个小伙伴翻过后山,来到了大人们都称洋关的地方玩。所谓洋关,曾几何时是英国人设在姑塘镇,专门收取过往于姑塘镇的各种商船银税的,也就是现在的姑塘海关旧址。我们走进拥有几幢西式建筑的院落,堂哥和几个小伙伴不止一次来这里,因此他们非常熟悉地满院子跑动嬉耍。我从小好奇,对新的环境有探究之心。独自走进一间房舍后,我发现一排玻璃柜,里面竟然还陈放着各种颜色的酒瓶,表面落满了尘埃。轻轻地打开柜子,随手拿了一个红色长颈瓶,打开后对嘴咕嘟了两口,又甜又香,接着一口气喝完。没过一会儿,感觉有些迷迷糊糊了。直到傍晚,才从二伯床上醒来,原来我喝的是残存已久的白兰地。
姑塘海关旧影 编者配图
小学毕业后我再次来到姑塘镇,看着鳞次栉比的店铺里各色经营,热闹升腾,心中别有一番感怀,这样一隅弹丸之地,十户人家九户商,并且是那个久远年代江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不能不说是个商业奇迹!
然而谁也不曾想到,就在上个世纪动乱的十年,姑塘镇开始走向破落。所有店铺关门,明令禁止做生意,全镇人口的百分之八十都下放农村。我二伯一家也被下放到离镇上十华里的乡下。二伯是个硬汉子,不为命运所压服。不会干农活儿,他就带着一帮壮劳力进城搞副业。在砖瓦厂拉过砖,在冷冻厂扛过冻猪肉,还在环卫所掏过大粪。
姑塘古镇图(局部) 编者配图
苦命人总是在迎来幸福曙光的时候,不幸和劫难也悄悄的向他走来。这一年,二伯的大女儿中央财经博士毕业直接去了纽约曼哈顿,也是这一年,二伯积劳成疾,病入膏肓。我走到他的病床前,摸摸他的肚子,犹如铁板一块。我含着眼泪强颜一笑说,“我还想吃你捞的鱼……”
如今一座现代化的化纤工业园区在姑塘镇核心遗址上拔地而起,唯独还保留了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姑塘海关。这个三百多年前设立的税关,另一角度证明了姑塘镇在当时的商业地位是何等重要。
历史就是这样,在演变过程中给我们带来某种遗憾也会伴随着惊喜。
姑塘古镇图(局部) 编者配图
【作者简介】
钟光民,江西九江人,原九江广播电视台退休职工。
【编后记】
在明清两朝的税关中,九江关是“一关两口”,包括西门口外的九江关和位于姑塘的分关,后者设于雍正元年(1723)。九江开埠后,海关为英国人把持。1901年,清政府同意海关兼管五十里之常关。因而,九江的姑塘关亦划归海关管理。为此英人于1901年修建了新的海关建筑(洋关),其遗址现在已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朝的旧海关在姑塘镇内,早已不存。
1927年,九江人民收回了英租界。1931年全国常关撤关,姑塘作为收税关卡的历史从此结束。1938年8月,日军在姑塘登陆进击九江,姑塘海关被摧毁。
被日军炮火摧毁的姑塘海关 编者配图
姑塘镇因税关而兴,一度被称为“大姑塘”,是赣东北重要的商贸集镇。当地有人声称,其繁茂程度不亚于九江府城。如今名扬赣省的九江茶饼,其制作工艺即诞生于姑塘。
原文有些历史错误,编者已修订。作者回忆儿时在废弃的海关里喝到了残存的白兰地,有意思,很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