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毛岸青与人争执,江青冷嘲热讽:主席的儿子还打人

红史 2023-09-20 18:20:52

1950年春天,湖南韶山出现严重灾荒,毛主席得知这一情况,焦虑不安,他记挂韶山的父老乡亲,迫切希望了解家乡的情况。可他作为一国领袖,刚刚从苏联归来不久,新中国还有许多事情要处理,毛主席根本没有这样的时间与精力再回韶山去。

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儿子毛岸英主动提出要回湖南老家,看望亲人们。

毛主席为此高兴,毛岸英正好可以代替自己回韶山一趟。他叮嘱毛岸英:“现在家乡灾荒严重,乡亲们的日子不知怎么过?你代表我回去看望家乡的亲人和革命前辈,向他们问好。”

原本,毛岸英收拾好行囊,就该准备出发了。然而,就在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事,使得他的回乡探亲之行被推迟。

毛岸青1947年从苏联回到国内,听从父亲毛主席的话,参加黑龙江克山县土改试点。到1949年才回到北京,在中共中央宣传部马列著作编译室任俄文翻译。

毛岸青与别人合作翻译了一本俄文书籍,两个人共同署名,但是等书籍出版后,那位合作者却不给毛岸青付一分钱的稿费。

毛岸青觉得不公平,明明是两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如今他一个人却独吞成果。毛岸青找到合作者,与他据理力争:“没有我的俄文,你能翻译得出来嘛?”

那合作者蛮不讲理:“没有我的中文,书籍能出版吗?”

一来二去,两个人争吵了起来,谁也不让着谁,对方用手指着毛岸青的鼻子,蛮横无理,痛骂一番。这时候毛岸青才二十多岁,正处在血气方刚、意气风发的年纪,对方这般无礼,年轻人实在难以忍受。

就在对方指向他时,毛岸青伸出手挡了一下,结果撞到了对方的手臂,气得对方嗷嗷叫了起来:“不得了,不得了,毛岸青行凶打人呀!”

因为这位合作者的一番吵闹,本来就委屈的毛岸青被受了惩罚,毛岸青性格倔强,自己明明没有错,却无辜受罚,因此他坚决不认错。

而那位合作者也不肯罢休,为了此事直接跑到中宣部去,向当时还是电影处长的江青告状,虽说江青是毛主席的妻子,当时她心高气傲,向来嚣张跋扈,与毛主席的儿女们关系也很一般。

听到毛岸青的事后,江青竟然幸灾乐祸,还说道:“主席的儿子还打人,关得好!”

这让毛岸青更加生气了,一时情绪上来,气得撞墙,当场昏厥了过去,身边人赶紧把他送到医院,紧急抢救后成功保住性命。

毛岸青当年与毛岸英在上海流浪,又到苏联一起念书,这对亲兄弟相依为命,是彼此的依靠,尤其毛岸英还是大哥,对弟弟的手足之情更是深厚。

毛岸青住进医院后,毛岸英放心不下,他忙完工作就玩医院跑,探望弟弟,一直到毛岸青的情况好了许多,毛岸英才放了心。

这也致使毛岸青回韶山的事情拖延了一段时间。

1950年5月,毛岸英收拾好行李,告别父亲毛主席,告别妻子刘思齐。临行前,毛岸英告诉刘思齐:“我这次到长沙看外婆,还要到湘潭老家走一趟,绝不仅限于‘省亲’,旅行期间要用心学习些新鲜东西,以便进一步了解社会......”

带着父亲交给自己的使命,毛岸英与刘思齐招手挥别,登上南下的列车,回到家乡湖南,代父省亲。

而这次,也成了毛岸英一生中最后一次回到家乡。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

7 阅读:1240
红史

红史

深耕中国近代历史,欢迎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