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世界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体制内的坚守与规则下的挣扎

解语聆秘 2024-09-25 19:07:41

博尔赫斯说,世界上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作者杨素秋是一位大学教授,在这本书里,他记录了在西安碑林区文化旅游局挂职,并主导一个图书馆的建设过程,在这段期间里他接触了官场,也接触了一些奇怪的规则。原来图书馆里的书,大部分都是三流书籍,这本尺度颇大的纪实文学,让我们了解公共图书馆里见不得人的规则。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在数字化阅读盛行的今天,实体图书馆似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然而,杨素秋的《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重新点燃了我们对图书馆这一文化符号的热爱与思考。读完这本书,其动人和可贵之处我认为至少有四个方面。

一是坦诚分享机关文化与高校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别,并以他者视角对机关文化的改进与革新,提出真诚建言。

二是基于平等的视角,鲜活而立体化地记录自己挂职期间相遇的每一个人的人生故事,富于人文关怀与生命温度。

三是借助于采购图书时、对身边各位师友的求教与交流,以每一位读书人的阅读史,映照其平凡而不俗的生命史。

四是在与寻租者抗争、与同行者共情、为阅读者服务的过程中,获知自己之于阅读、之于生命、之于存在意义的迭进感思,以其心路历程的坦诚分享,感动和指引更多良善的理想主义者继续前行。

她写“盲人读者摸书“就想走进海里,感受海水一点一点地漫过脚面。”她也愿意去结识图书馆的老年义工,最后发现义工就是“扫地僧”和“周伯通”的结合体,两人畅快去喝羊肉汤,也写爱碑帖的老年读者,因爱帖,惜帖,到不能再借帖的无奈。作者指给我们看的是,一个,又一个人的内心角落。有个成语叫“以手指月”,意思是用手指指着月亮,顺着手指能看到月亮,而这本书就是手指,能带我们看到月亮。

在体制内做一件事有多难,坚持下来就会有多酷。这并不是一本教人反体制的书,它记录的仅仅是一个想要做事的人,在现有规则下的挣扎。希望读完这本书能成为你,一个改变的契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