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24年,大明皇帝朱棣走完了他的一生。那时候,他正带着军队走在榆木川的路上,不料突然生了重病,只好停下了往北打的脚步。
快不行的时候,他声音微弱得像蚊子一样,却突然蹦出一句让旁边的人都愣了的话:“夏原吉对我有情!”
这位以往强硬无情的皇帝,怎么会在人生最后关头有这样的感叹?夏原吉究竟何方神圣?为啥朱棣在快不行的时候,脑海里会突然冒出夏原吉的名字?
咱们来聊聊朱棣发动的那场轰动整个天下的“靖难之战”。
1402年,42岁的朱棣带着他的燕军打进了南京城,把侄儿建文帝从皇位上拉了下来。他是以清除皇帝身边坏人的名义起兵,但其实心里早就盯上了皇位,一定要得到它。
建文帝打仗输了,输得很惨,他急中生智,在宫里放了一把火,趁乱跑得没影了。朱棣一看这形势,赶紧让人从火堆里扒拉出两具烧得黑乎乎的尸体,然后装模作样地大哭一场,告诉所有人建文帝已经不在了。这样一来,他就顺顺利当地坐上了他一直想要的皇位。
但是,坐上皇位后,朱棣并没因为赢了仗就收手。他为了把权力抓得更牢,开始对建文帝那时候的老臣子们大开杀戒。好多不愿低头的大臣都遭到了严厉的打压,这里面,最有名的要数方孝孺了。
朱棣亲自跑到监狱里,想劝方孝孺帮他写登基的诏书,但方孝孺一口回绝,还大骂朱棣是“燕贼篡位”。朱棣一听,火冒三丈,立马下令杀了方孝孺全家,还有跟他有关联的800多人,场面那叫一个惨,血流了一地,到处都是哭声喊声。
可笑的是,这位大权在握的皇上,后宫里竟然一个孩子都没有。他坐了22年的龙椅,身边美女如云,但奇怪的是,愣是没人给他生下个一儿半女,这事儿成了他心头的一块大石头。朱棣有再多的雄心抱负,杀再多的人,也换不来一个继承人。
夏原吉这大臣,老劝朱棣要悠着点过日子,多顾惜自己身子骨,但朱棣压根没往心里去。一直到病得挺重那会儿,他才反应过来夏原吉的好意,临死前还念叨着:“夏原吉这家伙,是真的关心我啊。”
夏原吉因为忠心耿耿又有本事,所以在朱棣心里头特别有分量。早在靖难之役结束后,夏原吉由于是建文帝那时候的老臣子,一度被朱棣列入了要剔除的名单里头。
不过,就算死神在眼前晃悠,夏原吉还是特别沉得住气。他跟朱棣说,能不能再给他三天,把手头的工作给结了,然后再去领罚。朱棣一听,愣住了,心想这人真不一样。三天后,朱棣不光没罚夏原吉,还直接升他做了户部尚书,管起了大明的钱袋子。
朱棣当家时,大明国力强得很,又是北伐又是郑和下西洋,还把都城搬到了北京,这些大事儿都得花大钱。夏原吉呢,他管理钱财真是有一套,硬是让国库满满当当,国家机器也转得顺顺当当。
史书记载说,“夏原吉精打细算,国家开支从没短缺”,就这么简单一句话,讲明了夏原吉对大明财政的贡献有多大。
但是,朱棣铁了心要往北打,这让夏原吉心里很不安。到了1421年,朱棣又要第三次去攻打蒙古草原,夏原吉豁出去了,直接跟他说别再出兵了。他说,这些年一直打仗,国家里里外外都快撑不住了,战马啥的也快用完了。
朱棣一听这话,火就上来了,但夏原吉一点没怂,还是一个劲儿地劝皇帝,让他想想自己的身体,别亲自去打仗。可朱棣就是不听,倔强得很,夏原吉的好心建议最后还是被当成了耳旁风。
多年的打仗和心里的烦心事,把朱棣的身体给拖垮了。虽然他当上了皇帝,但心里的孤单和没儿子的苦楚,让他晚年一直后悔不已。到了1424年,朱棣在第五次亲征回来的路上就去世了,那时候他64岁。
他快不行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夏原吉以前的劝告,心里头不由得念叨起来:“夏原吉真是为我好啊。”这句话里,满是没来得及挽回的惋惜和深深的自责。
朱棣费尽心思,用强硬手段坐上了他一直想要的皇位,但这让他心里再也难以平静。夏原吉的忠心和聪明才智,成了他生前最信任依靠的人,到了快不行的时候,他也对夏原吉充满了感慨。你对这事儿咋看?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