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国家队,这些老牌国企的掌舵人,突然冒出一堆80后、甚至85后,这波“换血”操作,是真刀真枪的改革,还是仅仅为了给报表添点颜色?
要说这波“年轻化”浪潮里,最引人注目的,还得是华晨汽车集团的张悦。
这位84年的小伙子,顶着北大经济学博士的光环,从市委办公厅一路火花带闪电,直接空降到华晨当家,这速度,坐火箭都没这么快。
有人说,这是“英雄不问出处,唯才是举”,也有人嘀咕,这背后是不是有啥“剧本”?
别急着下结论,先看看华晨是个啥情况。
2020年11月,这家辽宁省最大的车企,因为还不上钱,正式宣告破产重整。
债主们哭天喊地,地方政府也跟着捏把汗。
你说,这摊子烂账,谁敢接手?
偏偏张悦就来了。
一个博士,从政坛转战商场,要面对的是几百亿的债务,还有一堆等着开饭的员工,这难度,堪比“地狱模式”。
他能不能把华晨从ICU里拉出来,谁心里都没底。
张悦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放眼整个汽车国家队,年轻高管的身影越来越多。
一汽的陈彬(76年)、东风的冯长军(78年)、长安的邓承浩(86年),上汽的贾健旭(78年)、北汽的史志山(78年),江淮的李明(77年)、重汽的王琛(82年),广汽的邓蕾(76年),陕汽的惠战牢(73年),这些名字,正在逐渐取代那些“老资格”。
他们学历高、脑子活,但缺的也是经验和资历。
有人是技术大拿,有人是营销鬼才,有人是“关系户”,但他们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如何在传统国企的体制下,打破陈规,带领企业走向新生?
华晨的例子,更是值得深思。
当年和宝马“联姻”,生了个“混血儿”华晨宝马,日子过得也算滋润。
结果呢?
2022年,宝马直接把华晨踢出局,控股比例飙升到75%,华晨只能眼巴巴看着。
这事儿,说白了,还是自己没本事。
地方政府的日子也不好过。
华晨一倒,地方财政也跟着遭殃。
以前指望着国企“输血”,现在反倒成了“吸血鬼”。
你说,这算不算“no zuo no die”?
国企改革喊了这么多年,到底改了些啥?
是换汤不换药,还是真刀真枪的变革?
新能源汽车的风口来了,汽车国家队能不能抓住机会,弯道超车?
这都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王传福喊出“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的口号,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也表示要警惕非正常价格战的蔓延,中国汽车行业不能内卷要一致对外。
汽车国家队,这些曾经的“共和国长子”,如今站在了十字路口。
年轻的掌舵人,能否带领他们走出迷雾,走向辉煌?
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命运,更关系到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
未来会怎样?那就交给时间来检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