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始末2020年3月,《新京报》对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曹树基进行线上访谈时,本应聚焦公共卫生议题的对话却因当事人突然转移话题引发轩然大波。曹树基在未提供任何学术支撑的情况下,声称“侵华日军731部队不存在”,更将细菌战描述为“鼠疫引发的碰瓷事件”。此番言论迅速引发舆论哗然,公众对其背离史实的论断提出强烈质疑。
历史证据的完整性关于731部队的战争罪行,国际学术界早有定论。二战后,苏联于1949年公开的《伯力审判材料》中,收录了日军战犯供述及部队实验记录,详细记载了针对3000余名活体实验对象的细菌感染、冻伤测试及解剖数据。日本学者森村诚一在《恶魔的饱食》一书中,亦通过大量实地调查揭露了该部队的暴行。哈尔滨平房区遗址现存的特制监狱、解剖室及焚尸设备,更是无声的铁证。
国际社会的共识东京审判期间,731部队核心成员石井四郎虽因美国秘密交易逃脱起诉,但部队卫生兵筱冢良雄等多人在1950年代的国际法庭上亲口承认参与人体实验。2018年,日本NHK电视台披露的军方档案显示,731部队曾向本土提交过“活体病理观察报告”。这些跨国、跨阵营的史料互证,构成无可辩驳的证据链。
学术伦理与社会责任曹树基的言论不仅违背史学研究的实证原则,更暴露出严重的学术伦理问题。南京大学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张生指出:“任何严肃学者都需以档案为基础,而非用臆测否定既有证据链。”上海交通大学经调查后,认定其言论与学术规范严重背离,故撤销其教职及相关荣誉待遇。教育部随即发文强调,严禁以“学术自由”为名解构民族集体记忆。
历史教育的警示意义此事件折射出历史虚无主义的潜在危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研究员李鑫表示:“否定战争暴行实则是为军国主义招魂。”当前全球已发现17个国家保存着731部队相关档案,韩国首尔、美国马里兰大学等机构均设有专项研究。加强抗战史实的国际传播与青少年教育,已成为维护历史正义的重要课题。
结语历史研究容不得虚无主义戏法。从纳粹集中营到南京大屠杀,人类用血泪铸就的记忆丰碑警示后人:唯有正视历史,方能守护和平。学界当以严谨态度捍卫真相,而非沦为历史修正主义的传声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