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制刚开始,欧盟就有点招架不住,德国损失300亿,意大利受波及

法不可贷军事 2024-10-31 21:10:35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早在去年,欧盟就声称要对中国电动车企业大幅度加税,相关税率甚至可以飙升四成以上,这自然引发了国际广泛关注和国内大量企业和民众的反对。

然而欧盟对这些国内外反对的声音不管不顾,而且在今年10月还正式通过了相关方案。

而就在加税草案谈判如火如荼的进行过程中,其实欧盟国家就已经遭到了反噬。

例如德国痛失了300亿美元的投资,而意大利也好不到哪里去。

究竟欧盟和中国之间的贸易战何去何从,这对涉及到的多国车企又产生了哪些巨大影响。

为什么欧盟国家自身很多地方政府和车企,其实也都反对对中国电动汽车加税呢?

一、德国损失重大

本次欧洲加税草案已经引发了反噬,而且首当其冲遭殃的,正是在世界范围内数一数二、鼎鼎有名的德国汽车行业。

根据多国知名媒体报道,就在十月份加税草案通过后不到两个星期时间,而我国动力电池企业蜂巢能源,已经决定暂停在德国建设的两个电池工厂项目,原计划要在今年竣工的工厂项目彻底搁浅。

同时,本来还打算在明年投资的工厂项目也很快就不了了之。

而这一电池工厂项目之前的原计划,如此大张旗鼓自然是为了向电动车企供应电池能源,站在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国家市场汹涌发展的风口上,狠狠赚它一笔。

所以蜂巢能源本次突然宣布暂停投产项目,除了让大部分人惊讶之余,自然会受到大家的合理推测。

毕竟相关项目是由各方投资,并且涉及到的总资金可是高达300多亿,更不用说投产成功后会给当地带来多少工作岗位和税金助力。

但显而易见的是,大部分人都会猜测这个庞大电池工厂项目的破产,和欧盟决心推行对中国电动车企业的加税草案脱不了干系,而且这件事情也在蜂巢能源企业的官方回应下,终于真相大白。

按照他们的回应原话,我们可以了解到,原来经过欧盟在国家层面的干涉,而考虑到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考量。

蜂巢能源企业的高层和其他投资者纷纷表示,对于欧洲电动车市场的发展,他们依然有很大的疑问,甚至是非常不看好。

所以经过好几天的会议和分析、辩论,他们的领导人和智囊团统一决定只能够终止,原先他们公司在欧洲和德国分公司的所有运营项目和机构,遣散所有人员,并且正式宣布离开欧洲市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蜂巢能源企业在做出这项决定无疑是壮士断腕,但又无可奈何,毕竟欧盟自身也肯定知道,想要推进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加税草案,无疑是双输的局面。

即便对中国电动汽车是晴天霹雳,而对于他们本国企业的发展和就业等方面也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但欧盟他们依然一意孤行,所以不少行业和企业也只能跟着倒霉,只能说欧盟国家,本次完全是自作自受、故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也难怪会有那么多他们国内的地方政府和企业,都强烈反对对中国发起加税的贸易大战。

虽然蜂巢能源宣称以后不会完全放弃在欧洲的业务发展,他们将继续的技术服务、仓储物流等方面重新规划,谋求进一步的开拓创新。

从而实现在欧洲市场的长远发展,但他们也明确表示,关于欧洲市场的战略选择,他们也还在考量之中,还在探索新的欧洲市场商业机会。由此可见,要是欧盟国家持续不松口,那么很多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和相关电池企业很难继续到欧洲市场合作投资。

二、意大利受波及

我们把目光继续往其他欧洲国家瞄准,可以看到在欧洲国家中和德国一样,汽车行业非常强盛。

生产出大量豪车和出土大量知名汽车品牌的欧洲国家,那便是位于欧洲南部的意大利。

欧盟坚持向中国电动汽车企业施压的风声也已经吹到了意大利,虽然是欧盟国家们对中国发起了统一性的贸易战。

但意大利这个国家在汽车行业上非常喜欢和中国合作,比方说就在本次加税草案正式投票之前,意大利政府就已经频频向中国汽车公司抛媚眼,他们打算将旗下的好几个已经停产的汽车品牌转让给我们国内的汽车企业,并且鼓励他们在意大利投资建厂。

从意大利政府的这些做法来看,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是非常明智的,他们能够正确看到和中国合作带来的诸多好处。

在另一方面,中国电动汽车近乎所向披靡,除了价格低廉外,质量也是非常有优势。所以在欧洲市场上基本没有对手,单单在汽车这个领域,就形成了较大的贸易逆差,这对他们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可意大利政府还是知道,要想让本国的经济焕发更多活力,就需要引入外资,特别是已经赚的盆满钵满,而且满怀信心。

想要在欧洲市场一展身手的中国汽车企业,有了我们这些实力满满的投资人,对于当地经济发展各方面都具有非常大的助力。

毕竟现在整个欧洲市场的燃油汽车已经饱和,而引入中国的新技术。能够让意大利在这场电动汽车席卷欧洲的风潮中,也能够喝上一口汤。

然而像这种好事,其实还只是存活在设想中,虽然他们主动向我们伸出橄榄枝,但除了十多个弃权国家,还有和反对票相比,欧盟的加税草案已经高票通过。

而且像他们国内媒体表示意大利政府要吸引我们三家汽车制造商来进行谈判,分别是比亚迪,奇瑞和长城汽车。

但这一消息并没有得到确认,所谓的合作也因为时过境迁,已经沦为了泡影。

三、我国的反应

就在这项不合理的加税制度彻底落实之前,我国政府相关的工作人员一直奔波劳累、积极与他们展开谈判,并且还尽心尽力地提供更好、更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但欧盟还是视而不见,态度坚决地要推行下去,我们只好继续磨下去,保证给到一定的甜头,从而继续合作。

除了对电动汽车交税以外,欧盟国家其实对于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和电池材料等方面的打压是非常全面的,这场由他们发起的风暴,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得多。

按照欧盟一开始宣称要对中国电动汽车交税的借口来说,他们认为中国电动汽车接受了过多来源于国家的出口补贴,从而形成了较大的价格竞争优势,这才让中国汽车在欧洲市场上大受欢迎,所以他们决心要对中国电动汽车大力加税。

可是我们纵观全球所有国家可以看到关于国内企业出口商品到国外,很多国家其实都有进行补贴,就连欧盟国家自己也是如此。

而就在加征中国电动汽车关税之前,有一件事情发生得非常巧合,那便是欧盟主要国家在电动汽车方面的补贴明显下降,同时应声而倒的正是他们的电动汽车销量,这些销量在补贴下降仅仅不到两个月时间就剧烈下滑。

这很可能就是欧盟国家想要跟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大打贸易战的导火索之一,自己不能提供了,就要破坏其他国家的利益,这显然就和强盗的逻辑没有什么两样。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电动汽车之所以在欧洲的销量如此之高,如此广受好评,这不仅仅是一个价格可以解释的,事实上除了价格,中国电动汽车在各方面其实已经远远超过了欧洲电动汽车。

有媒体分析认为欧洲在电池材料,还有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产业链生产,甚至是欧洲国家时常引以为傲的技术积累上,都已经明显的和中国拉开了差距。

然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不仅不如中国,连和我们旁边的日本和韩国这两个小国家也比不上。

所以说他们的电动汽车销量如此之低,需要先从自身先找找原因,还要从我们这看看能不能学习技术才是正途,瞎搞一些阴谋诡计也只能是旁门左道,上不了台面而已。

结语

欧盟执迷不悟,硬是要和我们拉开贸易战的帷幕,我们自然不会理亏和胆怯,同时也勇敢地向他们发起谈判和干涉,如此贸易大战。

任何一方都不能从中获利,这对欧盟国家尤其如此,要是中国直接翻脸,对他们发起大规模的纺织。

那可想而知,不仅他们内部出问题,外部也受到我们的打压,将会是自食其果,苦不堪言。

当然了,我们一直保持着和平共处的原则,即便欧盟喜欢背信弃义,但我们依然在谋求能否和他们进行合作,毕竟他们自己都不怕损失了。我们又哪里用担心,继续合作对我们的益处肯定比他们得到的要大得多,所以我们当然不用像他们一样翻脸了。

参考资料

【1】新华网2024/10/28 :商务部:“单独谈判”将干扰中欧电动汽车磋商整体进程

【2】环球网 2024-10-14 :“单独谈判”干扰中欧电动汽车磋商,专家:部分企业与欧盟应克制单独接触冲动

【3】中国储能网 2024/10/25:蜂巢能源停建德国工厂

0 阅读:0
法不可贷军事

法不可贷军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