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故犯的结局,既是一个问题,也是唯一答案。
说是问题,是因为明知故犯总要有个理由,对有对的道理,错也有错的说辞。
也是答案,是因为明知故犯的结局已经注定,无需辩解的不是某种执念或是无能狂怒的余波,事实如此,反驳事实除了自我洗脑之外,只剩娱乐众人,给众人一个看乐子的机会。
所以对于标题之中提到的堵不如疏,那谁还把堵当成是解决办法的问题,
我们也可以当成一个答案,
去慢慢理解,
去细细玩味。
之前跟朋友谈到小孩教育问题的时候,朋友说他家孩子出去玩,绝对不能看到玩具,只要看到了必须就要买。
不买就哭闹,怎么好好说都不管用。
我说那怎么办?他做了个攥紧拳头的动作,让我自己心领神会。
我问他管用吗?他说反正当时管用了,虽然有时候会适得其反。
我说考虑过其他策略吗,比如有意识的不带孩子去玩具区,或者跟孩子制定一个大家都认可的购买计划,比如提供奖励机制,学校考试前几名奖励玩具这种。
朋友笑了,说这多麻烦,还是这个管用,
在他挥动拳头的时候,我问他如果孩子以后大了,你也用这个办法吗?
他说到时候再说呗,这种事情谁知道呢。
我跟他的孩子接触过几次,至少在我面前,不属于那种讲道理讲不通的顽童,而且孩子已经上小学,通过学习,对于道理的认知,可能也不存在那种绝对偏执的态度。
所以有一次我跟朋友出来聚会,他带着孩子过来的时候我就跟他说,这次看到玩具不要买,只要你学期末考试能到全班前十,叔叔给你买玩具。
孩子点了点头,然后又看向朋友,朋友笑了说既然叔叔答应你,那我也没什么可说的。
果不其然,那一次我们经过了不少玩具店,孩子再也没哭闹过。
之后孩子的成绩出来了,满足了奖励条件,在我带着玩具去找朋友的时候,朋友拿过我手里的玩具说,
能不能这样,你把玩具给我,就说这是我给孩子早就准备好的,钱我一分不差给你。
我说没问题,原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结果没想到最后一刻,
还出现了强行升华的场面。
原因就是在给孩子玩具的时候,朋友一通说教,虽然玩具给了,但是提出了附加条件,那就是假期里不得再要其他玩具,同时每天必须学习一段时间,
只要要求达不到,家长便会收回玩具。
朋友的孩子看了看我,也许他也看出来,此刻我脸上的表情,
比他还难看,
我们的表情都很难看,但在朋友看来,他却表现出一种胜利者的姿态,
虽然我与孩子所经历的失败不太一样,
但其失败的内核,似乎都有着与信任这个问题脱不开干系的矛盾,
而对于失败本身所带来的影响,也许孩子的默默接受,
并不等于他真的无动于衷,
因为作为过来人的我很清楚,有些事情伤过一次,
恐怕就没有下一次了。
直到,这一刻我意识到,孩子的未来,
恐怕不容乐观。
毕竟现在,就已经乐不出来了。
在这之后,我再也没有跟朋友谈到孩子的教育问题,即便我不止一次的暗示对方,堵不如疏,不要用限制的方式去阻止你其实阻止不了的事情,
但朋友的态度似乎愈发顽固,看到这点,我也就不在提及,
他要堵,那就认认真真的堵吧,
此时恰如彼时,却又不同于彼时,
此时若是堵,彼时却成了赌,
此时彼时,倒是有着殊途同归的预见,
此刻若是久赌必输,
那彼刻的久堵不疏,
也不难预料那必然出现的恶果。
用户13xxx07
洪流冲破一切,但却绕过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