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青果惊魂”——秦岭山地驾驶训练趣事
文/原铁道兵汽车独立团 吕久胜
1973年7月,炽热的阳光烘烤着大地,我们十连教练排完成了理论学习和场地驾驶等基础科目,迎来了山地驾驶训练。对于初次踏入秦岭的我们来说,这不仅是一次驾驶技能的磨砺,更是一场充满未知与惊喜的旅程。
四辆苏联克拉斯十轮教练车如同四头巨畜,沉稳地行驶在秦岭蜿蜒的盘山公路上。发动机的轰鸣声在山谷间回荡,车轮滚滚,扬起阵阵烟尘。郑宝生、贾玉臣、李福祥、张中华四位班长,宛如经验丰富的舵手,全神贯注地指导着学员们。驾驶座上的学员们屏气敛息,双手紧握方向盘,眼睛紧紧盯着前方蜿蜒的道路,努力掌握着山地驾驶的每一个要领。
而我们这些暂时不用开车的学员,则惬意地坐在车厢里,头顶的蓬布为我们遮风挡雨。车外,秦岭的美景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奇花异果点缀其间,珍稀树木高耸入云。秦岭,这座祖国的绿色宝库,每一处景色都让我们心醉神迷,仿佛置身于画中,悠然自得。
然而,平静的训练突然被一个意外打破。郑宝生班长03号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车靠边,车帐蓬杆不偏不倚地刮下了树上几颗形状像梨的果实。对于我们这些来自东北的兵来说,眼前的果子十分新奇,大家都以为是小山梨,再加上是野果,心想吃一个也不违反纪律。于是,吕久胜战友率先拿起一颗果子,毫不犹豫地咬了一口。
刹那间,他的表情变得极为扭曲,五官都皱在了一起,脸上写满了痛苦。原本准备询问的蔡桂青,宋连成,张海庭,窦生玉其他几个战友老乡见状,忙问:“好吃吗?”吕久胜出于恶作剧的心理,竟然强忍着痛苦回答道:“好吃!”这一下,其他战友们纷纷效仿,拿起果子咬了一口。
瞬间,整个车厢里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惨叫。大家的嘴仿佛被施了定身咒,张着合不上,脸上露出痛苦不堪的表情,嘴唇的颜色也诡异般地变成了黑色。意识到被“坑”的战友们,立刻集体围攻第一个吃果的人,车厢里乱成了一团,推搡、笑骂声交织在一起。
后来我们才知道,那被刮掉的根本不是什么小山梨,而是山核桃的青果。这青果不仅味道又麻又辣,难以入口,还有一定的刺激性和微毒。好在大家只是浅尝了一口,并无大碍。而当时,郑宝生班长在驾驶室里专注于路况和指导宁海忠驾驶,对车厢里发生的这场“闹剧”浑然不知,我们也没敢把这件糗事告诉他们。
如今回想起来,那次秦岭山地驾驶训练中的“青果惊魂”,虽然充满了尴尬与狼狈,但却成为了我们军旅生涯中一段珍贵而有趣的回忆。它让我们在紧张的训练之余,感受到了生活的别样乐趣,也让我们这些战友之间的情谊更加深厚。每当我们相聚,谈起这段往事,都会忍不住捧腹大笑,那段青春岁月的美好与纯真,仿佛又在眼前浮现。
【责编 杨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