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萍乡湘东区:古今人才荟萃之地

船山渌水 2025-02-22 08:01:29

江西萍乡湘东区:古今人才荟萃之地

文/艾皑

江西萍乡湘东区,地处赣西腹地,罗霄山脉北麓,自古文风昌盛,人才辈出。这片土地不仅孕育了古代科举文脉,更在近现代革命浪潮与当代科教创新中涌现出诸多杰出人物,涵盖政治、军事、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成为赣西人文精神的缩影。

古代文脉:科举与文人的薪火相传

湘东区自明清以来便以重教兴学闻名,科举人才与文人学者代代相承。

王崇庆(明代):祖籍湘东,官至户部主事,以清廉勤政著称,其治学精神为后世树立典范。

刘凤诰(清代):萍乡上栗人,与湘东文化渊源深厚,乾隆年间探花,才华横溢,曾参与编纂《四库全书》,其诗文书法至今为人称道。

文廷式家族(清代):湘东望族,以诗书传家,族中多人中举入仕,推动地方文化发展,尤以文廷式在史学、文学领域的成就最为瞩目。

近现代风云:革命先驱与热血英烈

近代中国风起云涌,湘东儿女投身革命,以热血书写家国情怀。

张国焘(1897-1979):湘东上栗人(现属萍乡市),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参与长征,其复杂经历折射出中国革命的历史波澜。

凯丰(何克全)(1906-1955):湘东老关镇人,党的理论家、宣传家,遵义会议上坚定支持毛泽东,为革命路线统一作出贡献。

邓贞谦(1907-1928):排上镇革命烈士,组织工农运动,22岁英勇就义,其革命精神激励后人。

现当代群星:科技巨擘与文化翘楚

新中国成立后,湘东人才在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大放异彩,尤以“一区三院士”的科教传奇最为耀眼。

科技领域的“湘东三杰”

颜龙安(1937-):排上镇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西杂交水稻之父”,攻克籼型杂交水稻关键技术,助力中国粮食安全。

黎介寿(1924-2023):下埠镇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普通外科医学泰斗,在肠道疾病治疗领域开创多项国际领先技术。

陈述彭(1920-2008):白竺乡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遥感之父”,奠基地理信息系统与卫星遥感应用,推动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国家项目,其成长深受赣西山区自然环境的启蒙。

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彭荆风(1929-2018):湘东籍作家,以《芦笙恋歌》《驿路梨花》等作品享誉文坛,笔下边疆风情与人性光辉感动数代读者。

朱照林(1940-):雕塑大师,代表作《邓小平像》矗立深圳莲花山,成为改革开放的精神象征。

体育与商界的湘东力量

贾君婷仙(1986-):麻山镇残奥冠军,2016年里约残奥会以4×100米接力金牌打破世界纪录,展现自强不息的精神。

文开福(1967-):合力泰科技创始人,触控显示领域的领军者,带动萍乡电子信息产业腾飞。

乡土之光: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

湘东的沃土不仅养育顶尖人才,更孕育扎根乡土的文化守护者与建设者。

陈全富:国家级非遗“湘东傩面具雕刻”传承人,其作品融合传统技艺与当代审美,被海内外博物馆珍藏,让千年傩文化焕发新生。

陈步上:腊市镇明塘村支书,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带领村民发展生态农业,打造脱贫攻坚示范村,诠释新时代基层党员的担当。

地缘与人文:院士之乡的密码

湘东白竺乡、下埠镇等地何以走出三位院士?答案或藏于其“耕读传家”的传统与崇文重教的风气。白竺乡地处罗霄山区,山林资源丰沛,陈述彭幼年在此感知自然地理的奥秘;下埠镇、排上镇则以务实创新的精神,滋养了颜龙安、黎介寿的科学探索。地方中小学常设“院士讲堂”,以乡贤为范,激励学子追求卓越。

结语

从古代科举到现代院士,从革命烽火到科技前沿,湘东区以多元人才谱写了一部跨越千年的奋进史诗。这里既有历史积淀的深厚底蕴,更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未来,这片土地将继续以教育为基、以创新为魂,孕育更多点亮时代的星光。

(注:本文人物籍贯结合地方志及最新行政区划考订,部分细节或有争议,以权威史料为准。)

2025.2.22

【责编 杨春林】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