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河北首任省长,毛主席钦点他做最高法院的院长,后官至副国级

历史的八音盒 2024-07-31 18:06:57

抗战时期,中国军民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虎狼一般的日军,还有猛烈的自然灾害,1942年、1943年,整个华北接连遭遇水、旱、蝗灾,一时间赤地千里,粮食绝收,我方抗日根据地百万人民面临大饥荒。危急时刻,杨秀峰站了出来,他带领大家用尽一切方法自救,最终成功摆脱困境。

杨秀峰出生在一个文人世家,父亲是举人,后来又进入西式学堂学习,学识十分渊博,他本人也是5岁开蒙入私塾,少年时转到高小学习,14岁考上了县城的师范学院,不过没多久他便因参加反帝运动,言行举止过于“激进”而遭到校方开除。19岁那年,他带着对知识的憧憬,背起行囊离开家乡,来到北京闯荡,当年秋,他顺利考入北平高等师范学校。

这所高校思想开放,师生大多是进步人士,经常在一起褒贬时政,探讨中华民族未来的出路。杨秀峰受到感染,也加入其中,由此接触到了很多新理论,新观点,这使得他的三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从一个旧知识分子蜕变为一位左翼青年。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遭到了欺辱,北洋军阀们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居然出卖国家利益,消息传回国内,民众一片哗然,学生们更是怒不可遏,不约而同走上街头,向北洋政府抗议。

杨秀峰因为平时比较活跃,在同学中间颇有威望,所以被选为带头人,他领着大家浩浩荡荡冲进卖国汉奸的家,将其暴打一顿以泄心头之恨。军警闻讯赶来之后,采取暴力手段镇压学生们,逮捕了近百人。杨秀峰为了营救深陷囹圄者,四处奔走呼号,团结社会各界的力量向北洋政府施压,最终迫使对方做出让步,释放了所有被逮捕的爱国人士。

1929年,他远赴法国留学,次年加入中共,1934年回国后辗转多所大学任教,在教育界享有盛誉。抗战爆发后,他与妻子一起组建了一支游击队,在河北西部山区一带活动,多次袭击了日伪军,取得了不俗的战果。没过多久,他受党组织委派,带着部队转移到河北、河南、山东三省交界地带,联合友军创建新的根据地,扩大革命的胜利成果。

1942年、1943年,华北接连遭遇水旱灾害,大量蝗虫的卵在经过暴晒之后孵化了出来,正在慢慢蜕变进化,杨秀峰敏锐的察觉到了危险,如果此时不加以制止,不久之后,大蝗灾必然降临,届时将民不聊生!他连忙组织根据地所有军民一起打蝗蝻,灭虫害,最大限度的减轻蝗灾的烈度。

对于一些已经严重受灾的地区,他提出要立即开荒补种稻谷、麦子,趁着水热条件尚且适宜,争取在入冬之前产一茬粮食出来,帮助大家顺利渡过青黄不接的艰难时期。在杨秀峰的统筹之下,抗灾、救灾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大家齐心协力克服灾害、困难,险险躲过了此次生死大劫。

建国后,他出任河北首任省长,他一边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恢复工农业生产,振兴经济,对民族资本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边集中力量清剿盘踞在山林中的土匪,揪查国府安插在大陆的间谍,维护社会稳定。河北发生洪灾的时候,他不顾劳苦亲临一线指挥赈灾,保证物资供应通畅,每一位受灾群众都能吃上饭。到了年关,杨秀峰顾不上回家和亲人团聚,索性就在救灾指挥部里与灾民们共度佳节。

1951年,有人举报河北省有两位干部违反纪律,公然搞贪腐,损害集体利益。杨闻讯后,马上亲自牵头调查,确认情况无误后,立即派人将腐坏分子抓起来,在获得党中央首肯后,严厉惩处,以正法度。1952年,他被调到中央,担任教育部长,他牵头兴办了一大批一流知名高校,完善了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了无数优秀才俊,1965年,他被毛主席钦点为最高法院长,1977年被调到全国政协担任副国级干部,70年代底退休,1983年离世,时年86岁。

建国之初,国家的发展刚起步,各方面都比较困难,人民政府的工作实在不好做,面临繁杂的阻碍。但这些并没有吓倒杨秀峰,他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理念,顽强的奋战在一线,凡事躬亲处理,带头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摸索前进,帮助新中国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迎来了美好的明天!

0 阅读:0
历史的八音盒

历史的八音盒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