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被赵云击败,都没有逃跑,为何王平放了一把火他就弃营而逃?

图说三国 2018-09-06 21:19:33

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作者一直高举拥刘反曹的大旗,因此,小说一直对蜀汉方面的人物,着墨比较多,至于其他阵营的人物,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都被弱化了不少。例如,提起徐晃,可能大多数人只记得他能战平许褚,却先后败在了颜良和文丑手中,最终的死因,也非常敷衍。他在演义中,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战绩,大约便是在襄樊之战中,大败关羽了。不过,如果我们细读演义,就会发现,徐晃是一个令人费解的人物,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小说第七十二回中,汉中之战还没有落下帷幕。在夏侯渊被黄忠临阵斩杀之后,徐晃被任命为先锋,来到了前线,对阵蜀汉黄忠、赵云。作为五子良将之一,他还是有些见识的,例如,在这一战中,他便下令渡水列阵,打算效防韩信背水一战。可是,生搬硬套,其实是不现实的,因此不顾王平劝导,执意如此列阵的徐晃,最终被黄忠和赵云设计,大败而归,“军士逼入汉水,死者无数”。

首战失利之后,徐晃回到营寨,指责王平见死不救,王平却认为,徐晃不听劝谏,最终落得这样的结果是必然的,而且如果自己出兵相救,不仅没办法反败为胜,甚至连仅存的营寨也保不住。徐晃听完王平的解释之后,恼羞成怒,对王平起了杀心。王平也受不了徐晃这样“无能”的主将,于是在夜间放了一把火,并投靠了蜀军。原文提到,王平放火之后,“曹兵大乱,徐晃弃营而走。”

说到此处,我们在感慨徐晃的狼狈之余,不禁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那就是徐晃在被蜀军击败后,这么狼狈,都没有败逃,为什么因为一把火,就弃营而去了呢?对于这个问题,小编有以下几点猜测。

一、战败之后有营寨可退

如果徐晃军战败之后,营寨都已经完全失守,他大约便会直接率军败逃,甚至直接打道回府,去见曹操了。可是这个时候,王平的营寨还是完好的,而他大败之后,也需要进行休整,所以选择留了下来。这并不是因为,黄忠和赵云,对他造成打击不够大,而是因为这是最理智的选择,也是最正确的选择。

二、营寨被烧之后,军心溃散

徐晃在白天的时候,被黄忠和赵云击溃,军心便有些不稳了,毕竟这一场大败太过突然,冲击性也太大,此时只有尽可能的安抚,才能让这些士兵,逐渐稳定下来,重新形成战斗力,在这期间,一点小的刺激,都可能让士兵直接溃逃。而半夜营寨起火,根本不是什么小刺激,而是直接让曹兵成了惊弓这鸟,这个时候,大多数人心目中,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逃,逃的越远越好。这是徐晃无力阻止的,既然如此,他也不会白费力气,强迫士兵留下来救火,并重新安营扎寨,而是选择了弃营而去。

三、误认为是敌袭

另外,之前的大败,不仅让士卒失去了战心,徐晃本身估计也成了惊弓之鸟。因此,当半夜火起的时候,他根本没有想到这是有人叛乱,而是误认为遭到了敌袭。否则的话,王平不可能逃脱的这么轻松,甚至根本没有放火的机会。所以,对于刚刚经历了大败的徐晃而言,这场火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再也没有勇力留下,与蜀军对阵了,因此弃营逃走成了他唯一的选择。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黄忠和赵云没有能逼得徐晃退兵,王平却仅有一场大火就做到了,这并不是因为王平比黄忠和赵云更厉害,也不是因为徐晃脑回路与正常人不一样,只不过王平放火时选择的时机太过恰当,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演义》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1 阅读:394
图说三国

图说三国

热爱三国历史,愿意用图文阐述三国雄伟壮观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