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史上有名号的十八大强军,个个战斗力爆表,第一战无不胜!

时间如白马过隙 2024-04-13 21:59:36
一、铁鹰锐士

军将:大秦名将司马错借鉴魏武卒之操练方式而建的一支强兵,《荀子》对其有高度评价:“齐之技击不能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能遇秦之锐士。”铁鹰锐士战力在魏武卒之上,魏武卒又在齐技击之上。

秦国名将几乎都统帅过这支部队,如司马错、蒙骜、白起、王龁、王翦等。

兵源:铁鹰锐士主要选自关中劲卒。

质量:铁鹰锐士是秦军中战力最强的步兵,它的强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装备精良,是秦军中最早实行军器标准化的一支部队,比如威震天下的秦弩,不仅全员配备,而且可以实现战场上的快速组装。

二是先进严格的训练方式,铁鹰锐士几乎是完全按照野战部队的训练方式在训练,剑术、马战、步战、阵战皆精。

三是作战人人争先,由于商鞅的二十等军功爵制,所有的秦军几乎都是玩命作战,铁鹰锐士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据《战国策》言,铁鹰锐士作战时,往往一手夹敌,腰肩挂数颗人头,另一手提兵,追亡逐北(脑补下这个场面,简直不要太恐怖)。

铁鹰锐士不仅战力强悍,数量更是恐怖,几乎占到了秦军半数以上,足有三十万之多。

战绩:伊阙之战,白起率铁鹰锐士阵斩魏军25万,一次性打残了魏武卒,后又夺六十一城,将魏国之前占领的秦之河西全部收回。始皇时横扫六国,北击匈奴,南攻蛮族,也都有它的身影。史称,大秦锐士,逢战必先,两军焦灼之时,数十锐士即可改变战场形势。

二、幽州突骑

军将:突骑一词最早出自《汉书》,晁错曾列举“中国之长技”,其中讲到“若夫平原易地,轻车突骑,则匈奴之众易扰乱也”,但它与幽州联系起来则是在更始年间,当时更始帝派刘秀到河北扩充实力,耿弇与当地豪族寇询、彭宠等一起归附,于是刘秀于落魄之时得二郡突骑。随后,耿弇等统上谷突骑,吴汉等发渔阳突骑,连克二十二县,斩首三万,刘秀大喜,将此军正式命名为幽州突骑。

“云台二十八将”中吴汉、耿弇、寇恂、景丹、盖延、王梁等均曾为幽州突骑将领。

东汉末,朝纲不振,幽州突骑也逐渐没落,世居幽州的公孙瓒在与胡人作战中,深感一支骑兵的重要性,因此又重建了幽州突骑。

兵源:幽州作为贯穿秦汉两朝的军事重地,更经与匈奴等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磨炼,骑射精湛,身体素质出众,是幽州突骑的主要兵源。

质量:幽州突骑是典型的轻骑兵,战马大多没有披甲,骑士则身披札甲(一种由甲片构成的轻甲),手持环首刀或剑,另外还配有弓箭和擘张弩。其作战方式大多为“纵突骑击”、“乘胜轻进”等冲锋战术以及发挥远程火力优势的“频射却贼”游击战术。

幽州突骑作为骑兵,虽然兵员不缺,但毕竟是昂贵兵种,耿弇、吴汉克二十二县时,两郡突骑加起来还不到六千,虽然后来有所增加,但最巅峰时也不到两万,公孙瓒在界桥之战中投入的突骑更是只有万余。

战绩:幽州突骑是刘秀夺取天下的三大精锐(西凉铁骑、冀州强弩)之一,曾在与王朗的巨鹿之战中斩首数千级,耿夔也曾率之败匈奴,击貊人、平高丽,公孙瓒更是凭此威震塞外,让“轻骑世家”匈奴、乌桓闻风丧胆。

但由于当时尚未使用马镫,缺少左右横向的肉搏能力,一旦陷入近身搏斗,与步兵作战将落于下风,比如在与熟悉幽州突骑作战方式的河北义军作战时,“乘胜轻进”的突骑,就遭到猛烈反击,“死者数千人”;再比如界桥之战中,公孙瓒的幽州突骑就在麴义所率的重装戟盾步兵八百先登面前吃了大亏。

三、玄甲军

军将:玄甲军为李世民所建,秦琼、尉迟恭、程知节、翟长孙各统帅一队,“分将之”。

兵源:李世民从唐军骑兵中选出的精锐。

质量:玄甲军皆披玄色重甲,身背弓箭,手执漆枪,同时马侧还挂有短柄长刀一把,战马亦披甲,是一支武装到牙齿的重装骑兵部队,其战力相当强悍,史载:“每战,世民亲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

玄甲军虽然无敌,但烧钱太厉害,所以编制一直保持在万人左右。后来李世民登基又拆了一部分,成为天子亲军,而剩余的则交给了李靖,后来他夜袭定襄,威振北狄靠的就是这支整编后的玄甲铁骑。

战绩:玄甲军最辉煌的战绩当属虎牢之战,李世民仅用一千玄甲就大破王世充,斩俘六千人,窦建德亲率十万精锐来援,亦被三千五百名玄甲军打得大败而逃。

四、戚家军

军将:一代练兵大师戚继光。

兵源:戚家军于嘉靖三十八年成军于浙江义乌,主力为义乌东阳的农民和矿工。

质量:戚家军是一支擅长山地作战、以步兵为主的混编部队,总兵力约为四千余人,配备当时亚洲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比如后膛的神威将军炮、佛郎机炮、大口径的加农炮,还有鸟铳、倭刀、铁甲等等,其火器的先进程度直逼京都神机营。

除了装备,戚家军赖以成名的,还有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以及戚继光先进的治军思想和阵法(鸳鸯阵)。

战绩:史上战损比最低的军队,首战海宁前哨战,伤亡比例0:200+,戚家军仅一人轻伤;台州大捷,灭倭寇5500人,戚家军伤亡20人,战损比1:275;花街之战,歼敌1000,戚家军仅阵亡3人;林墩之战,全歼4000倭寇,自身伤亡90。

五、怯薛军

军将:怯薛军是蒙古帝国最巅峰时期,蒙古汗王的亲兵护卫队(怯薛在蒙古语中就是轮番宿卫的意思),由成吉思汗所创,最初全军分为四怯薛,以“元初四杰”——木华黎、赤老温、博尔忽、博尔术为怯薛长,世领其职。

忽必烈时,从中抽调精锐,建五卫亲军,以为皇帝护卫和京师卫戍,怯薛军名存实亡。

兵源:怯薛军全部由贵族、大将等功勋子弟组成。

质量:怯薛军和其他蒙古军队一样,都是擅长野战的精锐骑兵,有所不同的是,这支军队有着严格的军纪,很强的特权,一个普通军人地位甚至比千户还高,自然也对成吉思汗有着最强的忠心。

另外,一般蒙古骑兵骑乘的是骑挽两用的普通蒙古马,而怯薛骑兵骑乘的大多是中亚、西亚的优秀骑乘马,装备、器具都要精良许多。

初建时,怯薛军仅有三千人,铁木真称成吉思汗时才扩充至一万人。

战绩:怯薛军的主要作用是护卫王庭,因此不到关键时刻不轻易使用,但一旦使用必是雷霆万钧,当者披靡。

六、关宁铁骑

军将:关宁铁骑是明末三大精锐之一(另两个是辽东铁骑、东江登莱新军),为大明督师袁崇焕所建,最先由其手下第一大将祖大寿统帅,袁崇焕下狱后,被孙承宗一分为三,一部归祖大寿指挥,一部由吴三桂统帅,还有一部随马科入关,镇压李自成。

祖大寿降清后,所统帅的关宁铁骑被编入汉军八旗,成建制的只剩吴三桂一部,后随其入西南与南明作战。

兵源:关宁铁骑主要由“性悍善骑射”的辽民组成,最初的核心是3000蒙古骑兵,后来祖大寿又将自己的家丁纳入其中,成为后期关宁铁骑的核心力量。

质量:关宁铁骑是一支重骑兵,其主要装备三眼火铳(近战时就变成了三眼铁锤),披重铠,备双马,有极强的机动性和冲击力,军饷待遇高于一般明军,加之由本地人组成,故而在戍守辽东时有极强的战斗力,皇太极就曾明令八旗军不得与之野战。

虽然某些史料记载,关宁铁骑巅峰时足有3万多人,但很多学者推测,其实际兵力也就一万余人。

战绩:宁锦之战、己巳之变、大凌河之战多次重创清军,其战力应高于后金六旗,能与八旗中护军正面交锋。

七、魏武卒

军将:魏武卒始创于魏文侯时期,是李悝变法的产物之一,乃吴起所创,吴起出走后没落。

兵源:吴起亲自挑选的西河郡军中勇武之士,史称他们能身披三甲,携五十支弩矢,手持长戈、盾,腰胯利剑,日行两百里。

质量:魏武卒是一支典型的重装步兵,由于吴起主张“兵不在多,而在治”,所以选拔条件极为苛刻,能入选的绝对是万里挑一,故而武卒之士待遇极高。高待遇加上精良的装备,致使其数量一直不高,最巅峰时也就五万来人。

战绩:铁鹰锐士出现之前,魏武卒为当时最强军。前389年,秦惠公倾全国之力,集结50万秦军,向河西的阴晋发起进攻。吴起这边则是五万“魏武卒”以及魏武侯加派的500战车和3000骑兵,结果秦军阵营被魏武卒反复冲杀数次,仅几个时辰,秦军就大败而逃,“兼车五百乘,骑三千匹,而破秦五十万众。”

八、背嵬军

军将:背嵬军是岳飞的亲兵,也是岳家军精锐中的精锐,统制是岳飞长子、有“赢官人”之称的岳云。岳云死后,宋廷以傅选为御前背嵬军统制,背嵬军被朝廷纳为己有,成为“御前”军队。

兵源:岳家军是以牛皋、董先各部义军为主干,后陆续收编杨么等农民军部众,吸收山东两河忠义社梁兴、李宝等部汇成的大军,背嵬军又是从其中优中选优选出的精锐。

背嵬军编制有1.5万人,其中骑兵8000。

质量:岳家军有踏白、游奕、背嵬三支骑兵部队,背嵬军又是其中战力最为强悍的一支,因此往往在战事最激烈时,被岳飞用作突击队或敢死队使用。

背嵬军装备有长、短刀各一把,披铁片革甲,背硬弓,马侧挂十支短弩。在岳飞的调教下,其战术多变,往往距敌一百步外就有七八人放箭,七八人用弩射马,然后长刀对劈,迅捷、反复冲锋。

战绩:郾城之战中,500背嵬军大破一万五千铁浮屠、拐子马;朱仙镇,又以8000背嵬军大破十万金军。

九、北府军

军将:北府军为东晋谢玄镇守广陵时所创,先后为司马恬、王恭、刘牢之、刘裕等所统帅。

兵源:北府军的核心为郗鉴的京口兵(东晋称京口为“北府”),后来又选南逃边民的骁勇之士组建而成。

质量:北府军是一支精锐步兵,也是东晋至刘宋时南方的最强战力,由于其主要构成为与五胡有血海深仇的北人,因此在与前秦、后秦、后燕、北魏的作战中,勇猛异常,可惜后来成为军阀的私兵。

北府军在淝水之战时有八万多人,刘裕巅峰时有十万余人。

战绩:最著名的当然是淝水之战中以八万败前秦的八十七万。

十、虎贲军

军将:论古之精锐骑兵,自古就有汉之虎贲、唐之玄甲、宋之背嵬的说法,“虎贲”就是强悍军队的代称,如牧野之战中的“武王有戎车三百辆,虎贲三百人”,但它成建制的出现则是在西汉武帝时期。当时管这些虎贲军叫期门,第一任统领是时任“建章监”的卫青。

同属禁军系统的期门军与羽林卫合称建章营骑,后更名羽林骑。从汉平帝开始,史籍中便少见“期门”字样,而多用“虎贲”称谓。它和羽林并存,一直沿袭到了东汉末年。

兵源:羽林卫取自军中遗孤与各将官子弟,又号“羽林孤儿”,期门军则是取自“陇西、北地良家子能骑射者,期诸殿门,故有期门之号”(《汉书·东方朔传》)。这两支近卫人数都不多,少则一千,多则三千。

质量:虎贲军属于禁军系统,级别高,待遇高,据载,虎贲军中低级将领仅每年安家费就有二千石,可类比州刺史和郡太守的官俸。

另外,虎贲军是一支重装骑兵,所用战马多为西域进贡的大宛名马,士兵多执戟或持铩(一种长刃矛),身披铁甲。

战绩:虎贲军最出名的战绩是,曾以三千军大败十万匈奴。当时,北匈奴王率十万大军犯边,汉武帝派三千虎贲军夜袭,杀两万匈奴兵,接着追击又杀两万,一直到杀死北匈奴王。

十一、虎豹骑

军将:虎豹骑是曹操的护卫军,统领历来由曹氏宗亲担任,曹仁、曹纯、曹休都曾担任其指挥官。

兵源:虎豹骑为曹操击败袁绍后精选来自河北的突骑所建。

质量:成员皆是百里挑一,在普通部队中担任将领的人在虎豹骑中仅是一名普通士兵,“从百人将补之”(《三国志·魏书》),可以想象它的战斗力应是三国中最顶尖的。

虎豹骑的数量,史料中没有记载,但因是昂贵兵种,推测人数不会超过六千。

战绩:虽然史书中关于“虎豹骑”参战记载不多,但几乎每一仗都是硬仗,而且,曹操都是在最关键时刻投入。

比如,建安九年,南皮之战中,曹纯“督虎豹骑从围南皮,急攻之,谭败”;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乌桓,虎豹骑执行斩首计划,俘获蹋顿;建安十六年,曹操又率虎豹骑大败西凉马超。

虎豹骑从未让曹操失望过,曹丕称帝后,虎豹骑被编入近卫,改称“武卫军”。

十二、铁鹞子

军将:铁鹞子为李元昊所创,一开始只是西夏皇帝护卫、仪仗队,后来发展成西夏军的主力。西夏大将野利旺荣、张浦、李继冲、张元都曾统帅过这支部队。

兵源:取自西夏军中“一时之悍将”。

质量:铁鹞子是一支重装骑兵部队,装备精良,人马俱甲,士兵更是身穿著名的冷锻甲,史称“刺斫不入”,同时人马用钩索绞联,虽死而不坠。

《宋史·兵志》有载,西夏“铁鹞子者,百里而走,千里而期,最能倏往忽来,若电击云飞。”

在蒙古铁骑出现之前,铁鹞子是当时最凶悍的骑兵。

不过,它人数极少,只有三千人。

战绩:在“西夏立国三役”的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场会战中,三战皆捷,“以少换多”。

西夏能凭弹丸之地,对抗当时的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北宋近两百年,并经常对以步兵为主的宋军造成重大杀伤,这支重骑兵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三、冀州强弩

军将:冀州强弩最早见于蔡邕的《幽州刺史议》:“幽州突骑,冀州强弩,为天下精兵。四方有事,未尝不取办于二州。”

它虽然不如幽州突骑战绩辉煌,但早在东汉初年就已成为与幽州突骑齐名的天下强兵,为刘秀建国称帝以及北击匈奴立下汗马功劳。

东汉末年,冀州刺史韩馥被袁绍吓走,在他留下的遗产中就有“两大猛将,十大谋士,一万强弩军。”界桥之战中的麹义就是两大猛将之一,也是这一万强弩军的统领。

兵源:幽州和冀州作为秦汉两朝的边塞重地,长期与北方游牧民族作战,民风彪悍,都是极好的兵员。幽州(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相比冀州(河北、天津一带)更靠北,因此更善骑,而冀州则更擅射,所以才有了幽州突骑和冀州强弩。

质量:只看名号就知道冀州强弩是一支手持劲弩的步兵战队,它虽然在界桥之战中击败了幽州突骑,但它的实际战力只有在特定环境或者作战对象面前才能发挥奇效,比如对轻步兵和轻骑兵,而一旦遇到身披重铠的重步兵或重骑兵,就完全不够看了。比如袁绍死后,袁氏兄弟北逃乌桓,冀州强弩就被曹操的虎豹骑追的满山跑,最后与蹋顿一战尽灭。

战绩:冀州强弩最出名的一战就是界桥之战,当时公孙瓒以两万步兵列成方阵,布一万幽州突骑于两翼,而袁绍则是命麹义率八百弩兵携盾为先登,以千余冀州强弩为掩护,数万步兵列阵于后。

结果,就像刘秀的幽州突骑对上河北义军一样,熟悉羌人骑兵战法的麹义命士兵伏于大盾之后,待敌骑冲至几十步时,一齐跃起与敌肉搏,身后则是千弩齐发,幽州突骑和白马义从中者必倒,冀州强弩则是越战越勇,最终白马义从被抹去,幽州突骑被收编。

十四、铁浮屠

军将:最著名的当然是完颜宗弼(金兀术)。

兵源:全部选自骁勇善战的女真人。骑兵是金国唯一的正规军,汉人在其中只能充当步兵,仅用作掘壕堑、张虚势、搬运粮草而已。

质量:铁浮屠是一支重装骑兵,重铠全装,上马为骑兵,下马为重步兵,且“三人为伍,以皮索相连。”

战绩:铁浮屠虽在演义小说中多次为岳家军所败,但实际战力极强,金兵南下,攻城掠地就多赖此军,“铁浮图为兀术所恃,号常胜军……自用兵以来,所不能攻之城,即勾集此军。”

历史上,铁浮图为刘锜和岳飞联手所灭。1140年,金兀术率十万大军和一万五千拐子马、五千铁浮图杀奔临安,途中遭遇顺昌守将刘锜伏击,五万大军和一万拐子马、三千铁浮图被灭,金军在撤退途中又遭岳飞拦截,剩余的铁浮图拐子马再遭灭顶之灾。

十五、大唐陌刀队

军将:大唐陌刀队为李靖所创,他在与突厥的对战中,想出了以凿穿战术对付突厥骑兵的打法,于是首次在军中配置陌刀队,由猛将裴行俨领军,结阵斩马,这是陌刀队第一次扬威;后来他的弟子苏定方征讨高句丽,裴行俨随军前往,陌刀队二次扬威;再之后就是高仙芝的恒罗斯之战,五千陌刀队再次出击,联合1.5万安西军和1万仆从军,与25万阿拉伯军队斗了个旗鼓相当。

由于陌刀队战功赫赫,在打败突厥后,这个特殊兵种也随之保留了下来,天宝年间更是成为唐军中的标配,一军一万二千人,其中两千二百人为陌刀队。

兵源:选自唐军中身材高大,力大无穷者。

质量:大唐陌刀队是一支以陌刀为主的重装步兵。陌刀的优势在于刀长且锋,能够在砍与刺之间灵活运用。陌刀队在进攻时,如墙而进,一刀下去,人马俱碎,是古代以步克骑的第一利器。

战绩:最出名的当然是香积寺之战前的陌刀将李嗣业,正是他所率的陌刀队如墙而进,才使唐军转败为胜。

可惜,由于训练陌刀兵成本高,装备价值不斐,故自唐之后,陌刀兵几近绝迹。

十六、无当飞军

军将:无当飞军作为蜀汉后期主力之一,先后至少有两位统帅,一个是首任统帅王平,另一个是最后一任张嶷。

兵员:无当飞军是诸葛亮平南中后,从当地土人中择其精锐组建而成,“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

质量:无当飞军战力相当强悍,史载,飞军皆身披铁甲,能翻山越岭,善使弓弩和毒箭,精于防守,更擅长山地野战。鼎盛时每部有一万多人,五部合计有六万余人。

战绩:无当飞军出战记录有四处:一是街亭之战,马谡因失水源而全军溃败,王平率无当飞军断后,成功掩护其他各部撤退;二是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司马懿命张郃攻打屯师南围的王平,在无当飞军的坚守下,张郃不能胜;三是延熙三年汉嘉蛮反,刘禅调无当飞军前去平叛,很快便控制了局面;四是姜维第七次北伐,张嶷率无当飞军为掩护主力撤退,断后抵挡两倍于己的魏军,结果战死,无当飞军亦全军尽没。

十七、静塞军

军将:静塞军为赵光义所建,与辽之铁林、西夏之铁鹞子、女真之铁浮屠、蒙古之怯薛并称当世五大铁骑。

兵源:兵士均为能开200石硬弓的塞北易州人,战马则是得自北汉的四万匹良驹。

质量:静塞军满员三千人,一人五马,皆披重甲,除弓箭外,又配钩连长枪。

战绩:静塞军人数虽不多,但在对契丹作战中未尝败绩,屡次正面击败铁林军。在著名的唐河之战中,静塞军作为先锋,率先攻入敌阵并冲垮辽军阵型,后追击至曹河,斩首一万,获马万匹。

后来,因为北宋没有收复燕云,静塞军缺优良战马的窘境一直没有改善,因此逐渐消亡。

十八、陷阵营

军将:陷阵营为汉末枭雄吕布手下大将高顺所建,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以忠诚闻名,吕布被杀后,高顺亦一言不发引颈受戮,是曹操无法劝降而杀的唯二之人。

可惜吕布不是明主,对高顺“知其忠,然不能用”,特别是在袁术策反郝萌后,就悉夺高顺之兵,给了自己的内弟魏续,只有在激战时,才归高顺统领。高顺的悲剧,也是这支精兵的悲剧。

兵源:陷阵营的老底子是吕布逃出长安时所带的百余并州精锐,高顺在此基础上又取张燕的黑山军精锐,严加训练而成。

质量:陷阵营是一支重装步兵,人数不多,仅七百余人,“号为千人”,但个个骁勇善战,以一当十,铠甲装具更是精练齐整,是史上最早成建制的“敢死队”——冲锋之势,有进无退,陷阵之志,有死无生!

裴松之注就对其有高度评价:“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善战无前”,得之可“纵横之一时也!”

战绩:陷阵营曾经击败过拥有关张的刘备军,还曾在兖州之战中杀得曹操坠马烧掌,后又与青州兵相持百余日。

结语:

历史上除了以上十八支有名号的强军以外,还有齐之技击、魏之青州兵、蜀之白耳兵、辽之铁林、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吴三桂的夷丁突骑、卢象升的天雄军等等,由于与同时代的其他强军相比,战力不算太强,因此不再赘述。

大家还知道有哪些有名号的强军吗?

0 阅读:2
时间如白马过隙

时间如白马过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