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发生的宫廷政变之多,历代王朝怕是没有超过唐代的,玄武门之变,神龙政变、景龙政变、唐隆政变,先天之变,甘露之变,还有谋而未发的李承乾谋反、李贤谋反等等,反正是一个接着一个,三百多年竟似没有断过。
这是什么原因呢?小编分析,原因可能有四:
第一,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首要的原因当然是李世民这位好祖宗的反面榜样作用。
在他之前,虽然也发生过不少宫廷政变,但没有能力的政变者大多以失败告终,这在后来人看来,无疑预示着此路的风险极大;有能力的一般道德水平也高,害怕无法善后,又怕在史书中留下恶名,轻易不会尝试。
但李世民却改变了这两点,以极端的劣势逆风翻盘,成功上位,弑兄杀弟,囚禁父亲,却因为文治武功在史书中的风评极好,这无疑会给政变者传递一个信号:手段并不重要,结果才是关键。
相信没有一个篡权者会相信,自己治理不好天下,不会是下一个“太宗文皇帝”。
第二、皇帝对宫城的控制力差。唐代是历代大一统王朝中特务统治最薄弱的王朝,汉有绣衣使者侦缉天下,宋有皇城司勾当皇城公事,清有粘杆处密折奏事,更不用说明代大名鼎鼎的锦衣卫、东西厂了,唐代也就一个内卫聊以充数,还只存在于武周一朝。
特务机构虽然在士大夫眼中臭名昭著,但它对于维护皇权却是好处多多,就像朱洪武时期那个著名的故事,宋濂在家中吃什么菜?和谁吃的?都说了啥?朱元璋都一清二楚。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谁会甘冒大险去串联、发动宫廷政变,即便有人不怕死,成功的几率也会小很多,对那些不轨者的震慑才是这些特务机构最重要的作用。
这也是万历三十年不上朝,却依然能够把控朝政,崇祯一上台即能铲除魏忠贤的一个关键原因。
第三、玄武门的巨大漏洞。纵观唐朝发生的六次宫变,其中就有四次发生在玄武门,除了李世民的那次,还有705年,五王拥立李显从玄武门闯入皇宫,逼武则天退位;景龙元年,太子李重俊起兵,李显登上玄武门镇压;710年,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攻占玄武门,诛杀韦后。
皇子们为什么喜欢选择玄武门作为突破口?
当然首要的原因是玄武门靠近皇帝居住的太极宫,突破了这里就可以直击要害,控制皇帝,完成兵变,而走其他几门,绕路不说,还要经过重重关卡。
一旦遇到抵抗,那就危险了,而这还是大概率事件。
比如,707年的那次兵变,李重俊就是从太极宫南门的承天门进入,结果在广场上遭遇到了抵抗。韦后就是利用这段时间,及时挟持李显逃至玄武门城楼上,并利用皇帝的先天优势劝降了太子的禁卫军,使的兵变失败。
宫变除了以势压人,最关键的就是一个“快”字,一旦遇到抵抗,给皇帝争取到逃跑的时间,就危险了。
除了玄武门靠近皇帝寝宫,还有一个特点,也可以说是漏洞,使它成为政变者的首选。
长安在唐朝时也是一座山城,曾经有首阳山、凤栖山、龙首山等群山环伺,大明宫城就是依山而建,北面是首阳山、龙首山,玄武门就处于龙首山之南面山坡上。
建造者的本意是想让玄武门居高临下,前俯宫城,为此还在城门上建有楼观。
但这明显忽视了一点,首阳山山高林密,有利于兵马的隐藏和出其不意,同时还是整个长安城的制高点,可以俯瞰整个大明宫,极有利于兵变者观察、判断、发出指令,指挥和调动士兵。
依山而建确实有利于防守,尤其是对于大部队的进攻(施展不开,少了一面威胁),但对于小部队突袭却是极其不利的,这样的构建极容易被有心之人利用。
所以,有鉴于此,李隆基才在开元六年将玄武门北面山坡上所有的树木全部砍伐,形成了一片旷野。
第四、唐皇室的气质。论风气之开放,个性之自由,受儒家、礼教影响最小之中原王朝,非唐朝莫属。
这可能与唐皇室胡人**有关,唐朝是历代封建王朝中“女权主义”最兴盛的朝代,它不仅诞生了史上唯一的女皇,最有权势的公主,史上唯一军礼下葬的女子,还是史上惧内官员最多的朝代。
同时,唐朝还是历代王朝中“外籍”人员最多的朝代,红发碧眼的外国人在长安街上随处可见,番将占唐将的比例史无前例,大唐“仆从军”更是赫赫有名。
另外,唐朝女人性感前卫的穿衣风格也丝毫不输今天的女性!大家可以看一看电视剧中太平公主、武则天等人的装束,一点都没有夸张。
再就是,礼教对唐人的束缚可以说微乎其微,李世民可以收弟媳,李治可以娶父妾,李隆基与杨玉环的故事更是被白居易写入了长恨歌,被唐人争相传颂。
这说明什么,说明礼教中的那些三纲五常、伦理教化,在唐人眼中不值一提,至少不会看得那么重要。
所以,为了上位,发动宫廷政变,弑兄杀弟,篡权夺位,唐朝的那些皇子们也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心理负担了。
别的朝代可能是被压迫至99%,迫不得已做出的选择,唐代可能稍一不顺,就会选择走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