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好的关系,是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一段正确的决定,是让你充满着幸福和向上感。
今年我做过最正确的决定之一,就是重新回归晗哥的学习陪跑,不仅让我能切身感受到他的心情和变化,也在想要帮助他的过程中,让我自己也变得心力更强了。
好的陪伴,不是要为孩子孩子多做少事情,而是要为孩子持续赋能,陪着孩子做更多之前不敢想、不敢做的事情。
曾经我认为我陪伴的作用,就是激发孩子的信心,激发孩子内驱力,让他的成绩上有一个大的突破。
经过这半个月的正念学习和实践,我认识到最好的陪伴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找到缺失的勇气和信心,教会他学习察觉能力以及有解决自己情绪的方法。
从重视结果到重视过程,从重视沉浸努力到重视孩子感受,从一心想要赢到看见孩子的辛苦和内心。
我走了长长的一段弯路,也在这个弯路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觉醒。
妈妈对孩子之爱,不是只顾一味付出,把自己最好的都给他,而是教会他各种面对和接纳的能力。
帮孩子做再多的事,都不如让他自己去经历,父母在身边陪着,一旦孩子遇到难处或者有搞不定的事时,马上化为“超级勇士”来为他们指点迷津。
拿我家孩子来说,他最缺乏的是自信和相信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学习能力。
我采用了跟上学期一样的做法,延续让他自主学习,自主安排时间,不插嘴干涉的做法,但又每天参与其中。
我只关注了他的心理状态、情绪状态,耐心倾听。
孩子状态好时,我暗自下决心自己也要更努力,为孩子做好榜样和引领。
孩子状态不好时,我尝试察觉是什么原因导致?是对自己的认可不够?还是某科的作业写得不顺畅?还是因为孤独?还是因为有什么小摩擦?
每当觉得孩子心力变弱时,这时我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并没有很多说教,是告诉他一两句别害怕,别沮丧,不完美是常态,看见自己才是足够好。
我现在没想过,我的孩子一定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一定要考上985,一定要跟别人一样优秀或闪闪发光。
我不想改造孩子成为谁,有多优秀,我希望的是孩子能把每一天的过程做好,把希望的自己活成现实,而不是在落差中小心翼翼。
人的一生最飒的选择,就是看清现实依然热爱。
有时,停留原地默默无闻不一定是快乐,只是对无奈现实的逃避。
有一个事实是,没有人不想变好,没有人不想变王者,在更宽阔的领域中挥洒青春。
人,总是需要一些勇气来面对骨感,但更需要一些勇气接纳现状,持续向前。
这时,最重要的就是陪伴和鼓励,以及无条件地爱。
我告诉孩子:妈妈对你好,并不是因为你优秀或争气,而是你是我的孩子,我对你好是本能。
当孩子觉得自己配不上妈妈的爱时,我察觉到的是他内心的自卑,觉得自己没有做到让妈妈满意,一直没有一个说得过去的好成绩。
当孩子这样想时,我只有心疼,反思过去的自己是不是太重视成绩了,会让孩子有这种“不配得到感”。
如果连妈妈的爱,在孩子看来都需要有前提,那一定是我过去的教育观大错特错了。
我心疼那个太在乎我感受的小孩,在纠结和挣扎中有多少次的自我强迫和折磨,不自觉做了自己的“差评师”。
俱往矣。当我明白自己之前做错了很多时,就立刻调整过来了,仍然要陪跑,但不再为了成绩和目标而战,而是为了足够好的孩子而战。
从心理韧性、坚定初心、状态心态、逻辑思考、勤奋落地等方面进行努力。
最重要的是,我先做到在自己的领域内持续深耕,我先去洞察自己,优化自己,做一点之前不敢做或纠结要不要做的事。
因为我明白了,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我有什么样的担心,有什么样的恐惧,有什么样的拖延,我的孩子同样会有。
先从我自己开始陪跑,等用正念把自己的闭环跑通后,我再同步陪跑我的孩子。
单方面的要求会迷失方向,陷入内耗,而妈妈和孩子站在同一高度去同步学习和努力时,成长和进步才会越来越笃定。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陪跑,就是我和我的孩子一起努力,我帮助他变得更好,他助推我跑得更快。
停止了唠叨,停止了要求,停止了施加压力,只有相互扶持,只有共同理解,只有在逆境中共同前行,母子齐心。
没有一段经历是白费的,也没有一个结果能坐享其成。
感谢过去犯的错,它让我认知到了自己不是万能的,它让我学会了承认自己的失败,在消沉时也有重启的勇气,更有脚踏实地的能力。
很幸运遇见晗哥做我的孩子,才有亲密战友般的相互砥砺,才有了谈天说地的和谐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