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第二年做了辅警,如今已29年,月薪2700,为何我还在坚持?

野史转记 2025-04-23 13:47:48

1993年我退役回乡后,面临两个选择:要么随亲戚到江苏张家港谋职,要么留在家乡协助父亲从事养殖业。

命运这东西真说不准,没想到机缘巧合下,我竟然当上了辅警。现在一晃29年都过去了,回想起这些年的经历,每一件事都像昨天发生的一样清晰。

当时,镇上治安状况不太好,为了增强治安管理,决定招募联防队员来增加警力。招聘的重点对象是退伍军人。我刚退伍不到一年,而且在部队时还立过三等功,所以顺理成章地成了重点考虑对象。

回想起来,当时参加了为期五天的岗前培训,之后便正式加入了联防队。那时我刚满24岁,正值青春年华,对人生充满期待,所以对待工作特别认真负责,干劲十足。

入职第九天,我就经历了第一次抓捕行动。为了不打草惊蛇,我和两名同事深夜蹲守,藏在逃犯家后的池塘旁。蚊子咬得我们浑身是包,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成功将嫌疑人抓获。作为奖励,我拿到了五十块钱,兴奋之余,当晚就邀了几个同事一起吃饭庆祝。

担任联防队员的工作远没有预想的简单,夜间出勤是家常便饭。那时候,农村地区自行车盗窃案频发,我和同事们经常在路口设卡检查。对于那些无法提供合法证明的自行车,我们通常会予以扣押。

在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执行期间,我们也常被要求参与相关工作。由于长期参与这类任务,不少人对“联防队员”产生了强烈的反感情绪。

薪酬不高,工作强度大,身边的同事来了又走。唯独我,因为真心喜欢这份职业,硬是扛住压力,一直干到现在。

工作中常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一次夜间巡逻时,我碰见一个喝醉的小伙子。他二话不说,抄起酒瓶就朝我扔过来。幸亏我躲得快,不然脑袋准得挂彩。

很多人看到我穿制服,分不清我是正式警察还是辅警,不过他们总习惯称呼我为“警察同志”。起初,我把辅警工作单纯看作一份职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意识到,这份工作背后承载的更多是责任与担当。

转眼间,我已从当初的毛头小子变成了年过半百的老辅警。在这29年的职业生涯中,我的工资经历了多次调整。刚入职时,每月只有60元的收入,现在扣除五险一金后,已经涨到了2700元。

一开始,我并没有太在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子逐渐到了该结婚的年纪,我这才意识到经济负担的沉重。幸运的是,儿子很体谅家里的情况,这让我心里稍微好受了一些。

在辅警岗位上,工作确实面临不少挑战。这份工作不仅规章制度严格,还要处理好与熟人的关系,稍有不慎就可能越界。我的一个同事就是例子,他为了帮熟人办事,结果触犯了法律,被判了两年刑。这提醒我们,必须时刻坚守职业操守,否则很容易出问题。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些言论,说辅警没有正式编制,是一群混日子的人,只有懒汉才会选择这种工作。这种带有歧视性的话语让我感到非常不适。我认为,任何职业都值得被尊重,每个人的社会分工不同,不能因此贬低他人的劳动价值。

我无法阻止他人议论,生气过后,生活仍要继续。

我最初也有过离开的念头,但经过一番冷静的思考后,最终决定继续留在辅警岗位上。

经过多年的基层工作,我对所负责的区域已经非常了解。无论是街边的酒店、商铺、饭馆,还是小巷的分布情况,我都一清二楚。这份熟悉度让我在日常工作中游刃有余,处理事务得心应手。

其次,作为辅警,我的职责是协助正式民警开展工作,而不是独立执法。我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提供支持,比如协助处理日常事务、维护现场秩序等。在民警的指导下,我参与一些辅助性任务,确保工作顺利进行。这种安排让我能够专注于协助,而不需要承担独立决策的责任。

第三,辅警的工作相对稳定,单位提供养老保险和住房公积金,退休后生活有基本保障,这是本地其他企业无法相比的。此外,只要尽职尽责,工作就有保障,不像某些企业,员工一旦超过四十岁,就可能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辅警的工作相对规范,无论是节假日加班还是处理家庭事务,都会严格遵守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在我们村里,和我年纪差不多的很多人选择外出务工,但大多数人并没有赚到多少钱。更糟糕的是,他们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相比之下,虽然我的收入不算高,但我能陪在孩子身边,看着他们长大,和妻子也一直在一起,家庭关系很和睦。我觉得,这样的生活也算是一种成功。

从事任何职业都有其优缺点,就我来说,我认为既然已经踏上这条路,就应该坚定地走下去。既然选择了目标,就要勇往直前,不畏艰难……

0 阅读:22
野史转记

野史转记

野史转记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