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圣祥
秋风起,蟹脚痒,每年到了中秋国庆前后,大闸蟹打假都备受关注。今年,这样的现象是否有所改变?——江苏媒体为此进行了调查暗访,结果当然毫不意外:一点没变。
甭管哪里的螃蟹,拉到苏州去就可以改姓阳澄湖;或者,干脆不拉到阳澄湖去“暂住”,直接就包装成阳澄湖大闸蟹,反正防伪标签之类的东西,满大街都是。
大闸蟹傍名牌,算不算造假?算。可恶不可恶?可恶。该不该打击?该。问题是,大闸蟹傍名牌,还真不好治,至少是成本与效果,完全不成比例。因为阳澄湖大闸蟹虽是受到市场认可的名牌,价格高很多,但在口味与营养上,与其他大闸蟹,并没任何不同。
商家之所以要让螃蟹傍名牌,其实也不是为了害人,纯粹就为了多赚钱。谁叫迷信阳澄湖的消费者那么多,而且就是愿意给高价呢。糊涂的共识也是共识,当然会有人投其所好,想办法把自己的螃蟹卖个高价。有需求就有市场,从来如此。
大闸蟹好不好,论个头,论公母,论肉质,都是讲科学的;可非要论产地讲高低,本身就是病态的。因为什么地方都有好蟹,什么地方也都有差蟹,不必执着于某个湖水某个池塘。
甭管是阳澄湖,还是什么湖,出水的螃蟹都是中华绒螯蟹,品种是一样的,饵料也差不多,饲养技术也没分别,口味也没有任何区别。谁要说他吃得出来某只螃蟹,是不是阳澄湖大闸蟹,可以肯定他是个骗子,一试就会露馅。
先有人们对阳澄湖大闸蟹的神化,后有大闸蟹傍名牌骗人的泛滥,这才是现实的逻辑。有迷信的消费者,就会有骗人的大闸蟹——多花的那些钱,买的不是更好的营养,也不是更佳的口味,仅仅是,吃了名牌蟹的那份虚荣。
让阳澄湖大闸蟹走下神坛,哪怕傍上名牌也不能卖更高的价,自然而然就不会有人再去费力造假,无需任何部门浪费一分钱公帑去执法打击。反过来,如果就是有人愿意迷信,他多花钱买了份虚荣感,也是愿打愿挨的事儿。
大闸蟹打假这件事情,因此不值得浪费纳税人的钱去做,一来效果甚微,二来人家要的就是阳澄湖三个字,并不在乎实际是哪里的螃蟹,本身也吃不出来,味道都一样嘛。
更有意义的事,是给中华绒螯蟹定个可操作的标准,既指导商家合理定价,也方便消费者选购。比如上海相关部门今年起草过一份《中华绒螯蟹商品蟹标准》,以体重、感官指标、可食率、肥美度、肝胰腺颜色指标等为参考标准,将大闸蟹分为五级。这就比大闸蟹打假更有意义。
还是那句话,有迷信的消费者,就有骗人的大闸蟹。真正买来自己吃的消费者,并不在乎是不是哪个湖的,蟹好价格便宜是王道;相反,如果你为了送礼有面子,就愿意出几倍高价,那您自个儿乐意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