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圣祥
8月1日,华大基因举办媒体开放日活动,再度就外界关注的多个热点话题进行回应。针对网文将长沙“13号染色体长臂缺失综合症”男婴和华大基因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服务联系在一起,华大回应称,湖南案例中"华大漏检"的说法存在概念性错误,实际上该案例并不在无创产前检测范围之内,因此也不存在对对方赔偿的说法。
二孩政策落地以来,高龄产妇越来越多,这不仅增加了准妈妈自身的风险,也增加了生育缺陷儿的风险。以唐氏综合征为代表的染色体异常,是常见的出生缺陷。目前预防这类出生缺陷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怀孕期间按时接受各项产前检查,包括传统的唐氏筛查和无创DNA产前筛查等。
相比传统有创筛查存在的感染和流产风险,无创产检痛苦小、风险低而且效果好,是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成果。当然,任何新技术也都有局限性。产前基因检测作为一种近似于诊断水平的产前筛查新技术,只能查13、18、21三种染色体的三体,而长沙这个宝宝的染色体缺失,并不在无创产检的检测范围内。所以,高风险孕妇还得按医嘱做羊水穿刺诊断。
网文中的长沙孕妇就是这样的高风险孕妇,因为她之前曾有不良孕产史。通过超声检查也已发现异常,医生明确给出了进行脐带血穿刺的建议。可惜孕妇没有做,最后生下了患病男婴,实在是很不幸。这对广大怀孕妈妈的启示,不是无创产检没有用;恰恰相反,为了下一代的健康,产检是必须做的,而且必须听从医生的建议。
人总有那样的错觉,对统计数据无感,对具体案例却印象深刻,统计数字的力量,似乎远远比不上一个具体的人。这样的错觉需要避免,而不是放大;正如无创产检应该被普及,而不是被误读。产前检查项目那么多,医生也有明确建议,倘若无视这些过度阐释,刻意把锅甩给无创产检,不仅是不讲道理,关键是会误导孕妇。
推广无创产检的深圳数据显示,唐氏儿活产率从2011年的2.36/万下降到了2017年的0.84/万,下降了近2/3。要知道,中国每年1600万新生儿中,仍有约2.6万唐氏儿出生,假如深圳经验得以在全国推广,唐氏儿活产率将从26000人/年下降到1344人/年。这是真实的科技改变世界,关乎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
无创产检只是一项新技术,商业推广之外,也需要在公共卫生领域创新思路。翻开账本,政府部门每年用在唐氏儿医疗和救济上的费用大约有82亿元。如果都像深圳那样,把这些钱提前花到产检上,补贴产检孕妇推广无创产检,不仅整体花费会更少,公共服务效果也会更好。当然前提是,我们对新科技要有理性的认知。
人在做判断时,应该采取“先有证据再下结论”的科学家机制,而不是“先有结论再找证据”的律师机制。如果先认可某种观点,再去寻找支持该观点的证据,那不仅可能会生成错误的刻板印象,而且会被媒体热议的个案误导,甚至拒绝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福祉。对个体,或许只是一种遗憾;对整体,则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倒退。
唯有理性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才能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拥抱未来。消灭疾病的美好愿景,离不开生命科技的点滴进步,也离不开拥抱科技的公共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