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韩国上映了一部电影《最终兵器:弓》,故事的背景是1636年也就是明崇祯九年,皇太极第二次出兵朝鲜,是为丙子胡乱。
这部电影之所以会让我印象深刻,是因为片中扮演女真人的演员真的在讲满语。
要知道虽然今天我国的满族人口超过千万,但真正能用满语进行日常交流的人可能都不过百,精通者更是不足10人(数据来自新华网新闻,辽宁省档案馆研究员孙成德口述)。
也就是说,满语是一门随时可能消失的语言。
而韩国为了拍电影,却能专门找人对演员进行满语培训,这一方面说明他们对待电影的制作态度确实很严谨,另一方面也说明满族文化或者说女真文化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十分深远。
而这个影响还不止是在女真人建立清朝后才开始的,早在女真人入关前,大家还都是大明的忠臣孝子的时候,他们就已经眉来眼去了。
也因为这种关系,朝鲜的相关文献则成了研究早期女真人(后金时期)重要的材料。
所以要想搞懂入关前的女真人,就不能不聊他们和朝鲜的关系。
今天的清史,咱们就来聊聊,女真和朝鲜。
其实这部《最终兵器:弓》并不是第一部使用满语对白韩国电影,2005年的时候韩国还上映过一部叫《天军》的电影,故事讲述了朝鲜和韩国的几个人一起穿越到了大明隆庆年间(1572年)的朝鲜,然后遇到了青年李舜臣。这时候万历都还没上台,自然也没有日本打朝鲜万历朝鲜之役,所以故事中的李舜臣对抗的就成了女真人。
这里面演员也使用了满语,女真人抓到李舜臣就用满语询问,而李舜臣则用汉语回应。
朝鲜和女真最开始的纠葛,时间则要比电影中更早,这一切还要从朝鲜建国前开始讲。
1392年,明洪武二十五年。这时的朱元璋正在积极针对东北的女真人进行收编,而在与东北地区隔鸭绿江相望的朝鲜半岛则发生了一件大事。
高丽王朝(王氏朝鲜)的权臣李成桂谋反,成功的改朝换代。然后李成桂遣使来大明请求册封并请封国号,朱元璋赐名朝鲜。至此,半岛进入到了朝鲜王朝(李氏朝鲜)时代。
李成桂出身的全州李氏,就是后来的韩国总统李承晚他们家。
以今天的视角看这个家族很是显赫,但在李成桂谋反之前,这个全州李氏还不是啥大家族。
实际上李成桂他们家是靠给蒙元当带路党发的家,他爷爷在蒙哥打高丽的时候就投了蒙古,然后受封了个世袭千户兼达鲁花赤。也就是当地的军政一把手,虽然底盘并不大。
传到李成桂的时候赶上朱元璋起兵,他就又靠着反水一波元朝开始慢慢建立功勋。
后来造反成功,寻思着国主没个好祖宗怎么能行呢。于是李成桂又自称,唐朝时新罗国一个叫李翰的司空是自己的祖宗。全州李氏就这么成了传承数百年的大世家。
但光有祖宗是没有用的,要想造反成功手里就要有人。而女真人则是李成桂很好的助力。
李成桂年少时有个结拜兄弟叫李之兰(豆兰帖木儿),和他同样出身元朝的世袭千户家族,他就是个女真人。因为李之兰的关系,李成桂在崛起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女真部落的追随。也因为有过女真人的追随,所以在李成桂的心中,女真人所居之地也应该是他的。
不愧是韩国人的祖先,觉得什么都是他们的。
也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思想,所以即使作为大明的藩属,也想要和主人抢地盘。
明永乐三年,朱棣在图们江一带设置了毛怜卫。这让朝鲜人很不爽,一是觉得大明的卫所居然离我这么近?二是女真人为啥投奔明朝?
于是他们关闭了互市,想要对女真人进行经济制裁。
女真人一看,不让做买卖是吧?那我可就要去抢喽。
于是他们度过图们江,杀入庆源府,开始大肆劫掠。
朝鲜也不慌,这出兵借口不就有了嘛,于是他们派兵反击,杀入毛怜卫的地盘,干掉了包括毛怜卫首领在内的数百人,致使毛怜卫实力大损。
这年是永乐八年,看过上期的朋友应该还记得,这年朱棣北征鞑靼,建州卫的李诚善(阿哈出)、李显忠(释加奴)父子跟随朱棣出征,并立下了军功。回归后李显忠接任了建州卫指挥使,并推荐了自己的胞弟猛哥不花前去执掌已经空虚的毛怜卫。
至此毛怜卫也成了建州女真的基本盘。
朱棣这个人显然不太爱管朝鲜和女真的边事,而且一边是自己的卫所,一边是自己的藩属,手心手背都是肉,所以也就没追究这次朝鲜对女真卫所的袭击事件。
但朝鲜人并没有从中得到任何好处,原本想控制女真人,结果这一仗下来反而将女真人的心推得更远。还间接壮大了建州女真,算是为日后的时局走向小小煽动了一下蝴蝶的翅膀。
时间来到了明正统年间,大明增设建州右卫(建州左卫拆分),建州女真的势力愈发壮大,不臣之心开始显现。
这期间建州女真不断寇边,不但掳掠汉地居民百姓,还时常跑到朝鲜境内抓人。
但这时候朱祁镇马上就要去瓦剌留学了,还顾不太上。直到他儿子朱见深(成化)继位后,才开始着手解决建州女真的问题。
朱见深上台后,大明分别于成化三年、十一年、十五年,三次发兵征讨建州女真。是为成化犁庭。作为大明的藩属同时又是苦主的朝鲜,自然也跟着出了兵。
尤其是成化三年这次,直接奔着灭种去的(“捣其巢穴绝其种类”——《明宪宗实录》)。
主管建州左卫的正一品左都督董山,以及主管建州卫的从一品都督同知李满住、李古纳哈父子,皆在此役中被擒杀。
其中董山又名充善,是努尔哈赤的五世祖。
祖宗都让人杀了,努尔哈赤的七大恨都没写这事,血仇只说了被李成梁干掉的他爷爷和他爹。
虽然都要被打残了,但建州女真的反骨并没有就此磨平。
这次他们决定倒向朝鲜。
朝鲜不但对建州女真重开互市,还封官许愿,给钱给物。
相应的,建州女真也开始对朝鲜进行朝贡,摆出了臣服的姿态。
当然表面臣服归臣服,该抢你还是会抢。对大明如此,对朝鲜也如此。
这段时间朝鲜王朝内部出现了很多问题,内乱、党争不断,昏君、奸臣频出。
2015年韩国上映了一部有颜色的电影《奸臣》,故事中那个让人深恶痛绝的暴君燕山君,就是这一时期(明弘治-明正德)的朝鲜国王。
电影里那些夸张的情节正好反映了这一时期朝鲜国内局势的混乱。
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江对岸的女真,海对岸日本,瞅准机会,纷纷下场。
先是女真,由于开放互市加上无力防止女真入边,这时已经有大量女真人涌入半岛北部定居。
朝鲜也想过驱逐这些女真人,但是他们突然发现自己派去的军队已经打不过人家了。
面对这样的朝鲜,女真人的劫掠就愈发猖獗。
前面提到的电影《天军》,故事设定就发生这一时期。
再说日本,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开始策划针对朝鲜的侵略。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日军登陆釜山,朝鲜之役(壬辰倭乱)爆发。
此时的努尔哈赤,已经统一了建州女真诸部。对待发生在半岛上的这场战争,建州女真的态度很明确,那就是唇亡齿寒。(“建州地与朝鲜界限相连,今朝鲜既被倭奴侵夺,日后必犯建州”——《李朝宣祖实录》(引自《1592-1637年建州女真与朝鲜关系探析》·韩云云))
所以努尔哈赤至书时任大明兵部尚书的石星,请求入朝作战。
但朝鲜方面坚决反对,觉得两边都不是啥好人,真把女真人引进来也一样要亡国。
最后努尔哈赤自然是没去成朝鲜,而大明则参与了这场战争。
有了大明的参与就不用担心唇亡齿寒了,努尔哈赤也正好利用了这个时间点,在大明和朝鲜都陷入战争泥潭的时候,开始逐渐蚕食海西女真诸部,继续壮大自身。
近七年的战争结束,朝鲜满目疮痍不说,大明在辽东地区的军事力量也损失惨重。
明朝对女真的威慑进一步减弱。
可以说朝鲜又一次帮着建州女真煽动了一下蝴蝶的翅膀。
朝鲜之役结束后的第二年(1599年),努尔哈赤灭掉了海西的哈达部。
八年后(1607年),辉发部覆灭。又过了九年(1616年),乌拉部也没了。
不但海西女真在这期间逐渐被蚕食,朝鲜边境也一样一直饱受着建州女真的摧残。
1616年,也就是乌拉部被灭的当年,努尔哈赤称汗,建元天命,国号大金。
建州女真正式叛明。
面对七大恨的口号,大明准备再来一场针对建州女真的犁庭扫穴,朝鲜也如上次成化犁廷般派兵跟随。萨尔浒之战就此爆发。
战争的结果大家都很熟悉,明军战败,大明在关外的形势攻守易形。
海西女真仅存的叶赫部在战后被建州女真吞并。
而朝鲜,则不敢再与女真正面对抗,只能暗戳戳的支持毛文龙搞点事。
1627年,明天启七年,皇太极继位,年号天聪。
皇太极刚一上台,就马上着手准备针对朝鲜的进攻。
皇太极以和自己同属四大贝勒的阿敏为主帅,发兵三万,直扑朝鲜,是为丁卯胡乱。
之所以这么着急,表面上是朝鲜自建国到现在这二百余年双方的积怨,但真实原因是萨尔浒之战后大明彻底关闭互市,使得后金内部粮食奇缺,已经到了人相食得地步。所以必须出去打一仗,打赢了能抢到粮食还能强迫朝鲜通商,打输了也能减少点吃饭得罪。
更何况如果能扼住毛文龙的补给站,那未来的入关就再没有后顾之忧了。
皇太极第一次出兵朝鲜,除了劫掠回大量物资外,还争取到了一个法理宣称,那就是朝鲜给大明啥待遇就要给他们后金啥待遇,比如需要朝鲜进行朝贡,要善待女真时辰,要开通引渡条例等等。不过这时候朝鲜还是有底线的,不会与明朝断交,同时还坚持使用大明年号。
两年后,明崇祯二年,毛文龙被袁崇焕诱杀,皮岛大乱。
朝鲜拒绝了后金从朝鲜境内出海登岛的要求。
几年后,毛文龙旧将孔有德、耿仲明降金,朝鲜同样拒绝为后金接应。
但皇太极并没有因此再次征讨朝鲜,因为他还有更重要的事。
先是将族名改成满(1635年),此后不再称女真;后又出兵察哈尔得到传国玉玺(1635年),并将国名改成清(1636年)。
还改良了八旗制度,并仿制红夷大炮(清朝避讳称红衣)组建炮兵部队。
一切准备就绪后,针对朝鲜的第二次征伐开启。
这就是前面提到的电影《最终兵器:弓》里所演的丙子胡乱。
战后,朝鲜彻底沦为清国的藩属,法理上不再从属大明。
直到1910年日本再次出兵朝鲜,并成功占领为止,朝鲜与满清的从属关系没再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