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总让周希汉带队打仗,刘伯承批评他偷懒,他却说:我是个瘸子

安庆特产鸭 2025-03-17 18:08:08

1940年,在华北的战场上,八路军和日本鬼子打了一场又一场的拼命仗。

在这些打仗的时候,有个挺特别的指挥官,他叫陈赓。他老让参谋长周希汉去前头冲锋,自己却待在后方发号施令。

这种做法,让师长刘伯承直接发了火,他严肃地责备陈赓:“陈赓啊,每次有活儿干,你咋老是让周希汉去冲锋陷阵,你自己倒躲清闲呢?”

上司质问陈赓时,他镇定自若地回应:“师长,您忘了,我是个腿脚不方便的人啊!”

那么,陈赓说的这话到底有啥深层意思呢?他为啥老让周希汉去带兵打仗呢?

【黄金搭档】

1938年冬天,华北大地上风雪交加,冷得让人眼睛都快睁不开了。就在这种糟糕透顶的天气中,八路军386旅正忙着准备一场突如其来的埋伏战。

这次战斗安排是由二十六岁的年轻参谋长周希汉来主导的。

周希汉在战场上是个十足沉着的战略高手,而他的好战友、顶头上司陈赓旅长,则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风格——风趣爱开玩笑,做事不太在意细节。

陈赓发现周希汉有本事可不是碰巧,早在八路军刚开始那会儿,这个老爱背着地图、兜里揣着测距工具的小伙子就让他刮目相看了。

在那场激烈的战斗中,周希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关键时刻准确猜中了敌军要来增援的方向。他二话不说,立刻指挥队伍设下埋伏,最终巧妙粉碎了敌人想要包围的计划。

陈赓看重他那既稳重又带点儿新奇的指挥方式,便决定升他做386旅的参谋长。打那以后,两人就在战场上配合得天衣无缝。

有一回,在商量打仗的会上,陈赓用他平时那种逗趣的方式讲:“小日本就像是一大群蜜蜂,你要是惹了它们,它们准会缠着你咬个不停。所以啊,咱们得学学养蜂人的招儿,拿烟熏它们,把它们熏得找不着北。”

陈赓打的比方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但周希汉却没乐,他仔仔细细地研究了地形图,然后给出了答复。

蜜蜂追人是常有的事,但这次咱们得挑个好地方,把它们带到没法溜走的角落,要不然可能杀不死它们,反而被它们给蜇了。

这次商量,结果是因为周希汉的固执,大家决定采用一个挺冒险的埋伏计划。

我们把伏击的地点挑在了香城固西北边的一片沙地,那地方低矮又凹陷,周围三面都是沙子围着,就剩下一条小道能往外面走,真是个打埋伏的好地方。

那天打伏击,到了中午头儿,敌军车队一钻进咱们设的圈套里,周希汉立马攥紧拳头,跟通讯员说:“打!”下令开枪。

他一声令下,前面的敌人车子立马被炸成了碎片。敌人想从旁边逃跑,可早就在庄头村等着的部队,一下子就把他们给截住了。

当他们急着想逃跑时,却发现后路已经被切断——周希汉提前把退路给封锁了,正好在许世友新1团的火力攻击范围内。

打到天黑,敌人吃了大亏。最后算下来,这次埋伏打了他们好几百人,还收缴了不少武器东西。

战后总结会上,师长刘伯承专门表扬了这次战斗,说它是平原上打伏击的一个“好榜样”。

但表彰大会上,陈赓却卖了个关子,笑着说:“说实话,这功劳可不归我,咱们旅里头有个算命高手,那叫一个‘准’!”

从那以后,陈赓和周希汉搭档得越来越顺手。一个专门负责想些出奇制胜的打法,另一个呢,就把这些点子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方案,并且一丝不苟地去完成。

【刘伯承的批评】

到了1940年那会儿,太行山里的386旅指挥部里头可热闹了,旅长陈赓正指着作战图,讲得起劲,周围的军官们时不时就被逗得哈哈大笑。

不过,没过几天,这种惬意氛围就被师长刘伯承的一番责备给完全搅乱了。

故事得从386旅打的一场仗说起。周希汉当上了参谋长以后,他就老往前线跑,负责带着大家打仗。相反,陈赓呢,他多半时间在旅部里,忙着把握整个局势。

打完一仗后,刘伯承在整理战斗情况时看到,这场赢得挺漂亮的仗,还是周希汉亲自带兵打的,奇怪的是,陈赓一次都没上过前线。

他眉头一紧,感觉事情有点反常,于是把陈赓叫过来,想问问到底咋回事。

陈赓一踏进师部门槛,立马就看出来刘伯承脸色不太对劲,他摸了摸脑袋,嘻嘻哈哈地说:“师长,您今儿个是不是没吃好啊?看您这脸色,有点差啊。”

刘伯承绷着脸问:“陈赓,你是不是战场上偷闲了?怎么一个旅长老是让参谋长冲在前面,自己却躲在后头,这算哪门子事?”

陈赓一听这话,立马装出一副可怜样,拍了拍自己的大腿,扯着嗓子就叫起来:“师长,您这可真是错怪我了!不是我不想去,实在是去不了啊,您看我这腿,瘸着呢!”

讲完后,他站起身,在地上故意跳了两跳,右腿看起来不太自然。没错,陈赓的腿因为战场上多次受伤,现在有了后患。

刘伯承看他那样儿,气得不禁笑了出来,但又没法真生气,于是板起脸来讲道:“我这眼睛看不清,难道还得天天让参谋长帮我干活?你瞧瞧,你这腿还能溜达呢,咋就不能去前线了?别瞒我了,你这是打着瘸腿的幌子,实则想偷个懒吧!”

“老领导,这可不是在摸鱼,这是咱们的战术安排!”接着,陈赓还是一脸笑意,正式地为自己“开脱”起来。

你不是老提着,说年轻人得多动动吗?周希汉现在才二十多岁,正是大展身手的好时候。我这是照着你的意思办,让他多参与,多攒点经验,以后好给咱们的革命事业多添砖加瓦嘛!

刘伯承听完这话,又恼又觉得好笑,他直接对年轻人说,锻炼是锻炼,但身为旅长,那份责任可不能马虎偷懒。

陈赓瞅见刘伯承紧绷的神经松了下来,赶紧抓住机会,咧嘴一笑说:“师长,我心里头想着呢,咱旅长的活儿不就是得让仗打赢嘛。周希汉打得那么好,我这当旅长的,脸上也跟着沾光不是!”

刘伯承被那句话逗得又好气又好笑,他摆摆手说:“行行行,你这嘴巴真是能说会道,但打仗可不是光靠嘴上功夫,下次战斗,你得打头阵!”

虽然刘伯承说话时带着点宽容的味道,但他并非随便讲讲,而是想给陈赓定个更高的标准。

陈赓没有因为那些批评就放弃锻炼周希汉的念头。在接下来的每一仗里,他都会找各种机会让周希汉去前线指挥。

希汉,我这腿又开始不对劲了,疼得厉害,指挥部的事情就拜托你啦!

周参谋长,这场战斗你不领头谁领头?要是打得不顺,我这旅长的面子可就要挂不住了!

周希汉心里清楚陈赓对他很信任,虽然他有时候觉得这位老旅长“稍微有些偷闲”,但他总是尽心尽力,每次都能把任务做得漂漂亮亮,不负所望。

【周希汉的成长】

1940年秋天刚开始那会儿,咱们部队接到了一个任务,得去把正太铁路阳泉到榆次那一截给搞破坏,目的就是要把日军在华北那边的重要交通线给掐断。

任务安排妥当后,刘伯承师长决定让年轻的周希汉来负责左翼纵队的指挥工作。

接到任务,周希汉没急着安排,他先搞了一场深入的探查。

他不仅把地形图看了个遍,还直接领着队伍跑到敌占区边上,实地考察周围环境。

晚上,他和几个侦查兵冒着被敌人逮到的风险,在正太铁路边上悄悄往前爬。等他们搞清楚了哨兵巡逻的时间点后,周希汉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第二天,他回到了指挥部,拿起地图,把每条铁路上要攻击的地方都标得清清楚楚,然后毫不犹豫地决定,把队伍分成三个小组行动。

一路的任务是去炸掉寿阳到榆次那段铁轨;另一队在附近藏着,阻挡敌人来帮忙;还有一路是灵活机动的部队,看着战场咋样就咋支援。

他的战斗计划简明扼要,直击要害,既有快速突袭的效果,也有滴水不漏的防御部署。

战斗一开始,周希汉就亲自上阵指挥。他一只手拿着望远镜观察,另一只手则紧紧攥着无线电,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战场上的一举一动。

士兵们拎着炸药包,在铁轨上跑来跑去,把一根根钢轨给炸成了碎片。等敌军的增援一到,埋伏在那儿的八路军立刻猛烈开火,一下子就把敌人打了个手忙脚乱。

这场仗打了足足三天三宿,等打完了,正太铁路那段关键的路就完全不能用了。

这次大胜仗一下子让周希汉在部队里出了名,陈赓心里也特别高兴。他乐呵呵地跟刘伯承说:“师长,瞧瞧,我没说错吧?周希汉那可是能挑大梁的人才!”

打那以后,周希汉肩负的任务就越发关键了。在解放战争那会儿,陈赓不断给他搭台子,不光让他挑大梁指挥小仗,还拉他进一些大战略规划的局里。

就像是在攻打敌军整编第3师的那场大战里,陈赓直接放手,让周希汉全权负责整个战场的指挥工作。

周希汉接到任务,立马显露出了他那沉着的性格和一流的策划功夫。他不仅一针见血地找出了敌人的软肋,还靠着巧妙的兵力安排,一点点地把敌人往绝境里赶。

战斗打完后,敌人那个整3师被全歼了,周希汉带着的部队呢,损伤特别小。

这场战斗在解放战争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让周希汉这个名字逐渐被众多将领记住。

周希汉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战斗,逐渐成长起来,但他始终铭记着陈赓对他那些亲身教导和嘱咐。

他心里明白,陈赓那种放手让下属去干的指挥方式,并不是因为他不负责任或者偷懒,而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采取的一种战略手段。

陈赓的打算,压根儿就不是图自己省心,他是想让这位年轻的参谋长通过实际操作,一点点积攒经验,好让他以后能真正成为一位了不起的将领。

到了1949年,人民解放军已经迅速占领了全国各地,这时候的周希汉,也已经从一个年轻的参谋长,成长为一个真正的领军人物了。

他特别厉害,在战场上局势那么复杂,他能立马想出办法来应对。而且,他还能一个人搞定整套的作战计划,带着部队顺利完成各种任务。

说到陈赓,聊起他亲手栽培的战场猛将时,他总是满脸笑意地说:“周希汉这家伙,可是我最骄傲的门生!要不是我腿有伤跑不快,哪轮得到他上战场历练那么多回啊?”

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里面藏着的意思可深了。

周希汉能够成长起来,多亏了陈赓的精心栽培,当然,也离不开战场上一次次生死考验的锻炼。

这对“超强组合”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里配合得天衣无缝,让八路军和解放军在战场上不断创造出了惊人的战绩。

而这段培养杰出将领的传奇故事,给后人带来了深深的钦佩和无尽的反思。

0 阅读:24
安庆特产鸭

安庆特产鸭

安庆特产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