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酒器的美:中国酒文化的物质载体,在汉代的发展有何独特之处

安庆特产鸭 2025-03-26 11:10:13

以酒待客、以酒聚友、以酒庆欢等风俗,深深地扎根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酒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象征。喝酒时除了需要一股豪情外,还需要一件精美的酒器来衬托主人的身份。

古时文人雅士作文章时,有文房四宝;评茶论道时,有名窑茶盏;饮酒时,自然也少不了精美酒器的应景。

从原始部落时期的贝壳酒具到陶制酒具,以及后来精美的青铜酒具、瓷器酒具,我国的酒器文化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

其中汉代的酒器文化,是整个中华酒文化进程中承上启下之阶段。此时期的酒具吸收先秦酒器之精髓,又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造型外观。

【汉代酒文化,举国皆饮酒,酒器制作发达】

秦统一六国后二世便亡,五年楚汉争霸,刘邦胜出,隧建国大汉。汉武帝时期北击匈奴,打出了汉朝的骨气与血性,华夏民族的凝聚力与自豪感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

国家政局稳定、百姓方可安居乐业、方可追求业余生活。在秦朝失败的统治教训下,汉朝建国初期采取了与民生息的政策,加上这一时期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酿酒之风在全国兴起。

祭祀、节假、婚庆、待客等方方面面都需要酒作为传情的媒介,在与宾客好友的尽情对饮中,汉民族的饮酒之风逐渐平民化,上至天子诸侯、下至黎民百姓皆嗜好饮酒。

汉代才女卓文君在写给丈夫的诀别诗中曾言: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这句诗的大概意思是:今天喝了这离别的酒,明日便在沟头分手吧。可见在汉朝时期凡是重大场合,均以酒作为传情的媒介。

伴随着全国上下饮酒之风的盛行,汉朝时期的酒器制作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酒器种类齐全,造型外观丰富、漆制酒具的发展是这一时期的一大特色。

商朝、西周时期因其灿烂的青铜文化,酒器主流也是以青铜材料为上品。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发展,青铜酒器逐渐被铁制酒器所取代。

到了汉代,中国的漆器制造业日益发达,以竹子、木头为主的酒器材料逐渐取代金属,出现在了寻常百姓家中。

中国的酒器种类和样式,在汉朝时期逐渐定型,丰富多样的酒器种类为酒文化的演变,提供了一定物质载体。

虽然木质酒器受到当时的王公贵族一致追捧,但青铜酒器也并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汉代的错金银青铜酒器,在我国酒器文化中独树一帜,两汉时的错金银工艺是青铜酒器转型的一个关键时期。所谓的错金银工艺,就是在青铜器具上镶金嵌银,使得酒器更具欣赏性和艺术性。

此种酒器的制作极其考验工匠的技术水平,且制作成本不菲,一般都是王公贵族才用得起。

目前考古界的错金银青铜文物发掘,其中最具典型代表性的,莫过于错金银嵌宝石青铜鸟柄汲酒器。

这件文物的出土证明了汉朝错金银工艺的发达程度,弥补了汉代青铜工艺缺失的考古实物。青铜鸟柄汲酒器不仅仅是一件酒器,更象征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汉代错金银青铜酒器的代表,青铜鸟柄汲酒器】

青铜器自产生之日起,便是权贵和王权的象征,春秋时期“楚王问鼎”的故事也从侧面反映出青铜器的权力象征。

同理,错金银青铜器也是权贵们的专属,春秋战国时期铁器虽有普及,但青铜器作为权力象征的属性依然未改变。

汉朝时期青铜铸造业开始在民间私营化,从目前的出土的汉代墓葬陪葬品中,不难发现青铜器出现在了一些平民墓葬中。

这说明青铜铸造工艺和青铜器不再是政权统治者的专属品,平民百姓也是可以拥有青铜器的。

因此富有一点的商人和一般官家都可以享受错金银青铜工艺,这也为汉朝的错金银青铜工艺奠定了一定的消费基础。

与春秋战国时期在兵器和祭祀器具上镶金错银不同,汉朝的错金银工艺主要体现在酒器和生活器具上,这从侧面反映了汉朝时期以人为本的工艺思想。

我国之所以能出土大量汉朝时期的考古文物,主要与当时的厚葬风气有关。当时的上层社会流行下葬时的厚葬,以此来表示后世子女的“孝”。

刚开始这种风气只是在王公贵族间流行,后来蔓延到民间。

这种风气虽然在当时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却为后世的考古学家保存了众多历史文物。我国出土的错金银青铜鸟柄汲酒器,便是在西汉江都王刘非的墓葬中发现的。

刘非的陪葬品中含有大量的金银文物,错金银青铜鸟柄汲酒器在其中都稍显得黯然失色。

这件青铜鸟柄取酒器最大的特点除了错金银工艺外,还利用了虹吸原理,即利用酒器内外大气压的不同,将酒水引出。

整件文物通体高36.2 厘米,全身呈现金黄色,使用时只需用手握住鸟首,将长柄金属导管插入底部壶中,由于壶中和金属导管内存在大气压强差。

所以酒水此时会从底部的壶中上升到导管中,并从取酒器的两个小孔中流出。当所需要的酒量已经够了的时候,用大拇指按住鸟背的小孔,酒水便会停止流动。

中国古代关于虹吸原理的应用不仅是在酒器方面,在农业生产、建筑工程中也多有涉及。

譬如古代农民用竹筒将山上的山泉水引流到半山腰的梯田,还有少数民族会用弯曲的长竹管吸取深酒桶里的酒水等。

江都王刘非墓中的这件错金银青铜鸟柄,采用了立体的错金银镶嵌工艺,鸟的眼部的翅膀部位均镶嵌有玛瑙宝石和金银,这体现其作为西汉王朝诸侯贵族的特殊身份地位。

汉代的酒器文化与错金银工艺虽然带着一定的阶级特征,但作为我国酒文化发展中的一个分支,还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的。

汉以后的酒器中瓷器逐渐增多,尤其东汉末期我国的瓷器烧制技术逐渐走向成熟。

唐朝时期由于当局统治者的开放与包容,酒器文化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姿态,这时期主要的酒器为杯和觞。

唐代是一个诗词的时代,也是一个酒文化兴盛的时代,这一时期关于酒的诗句描写是历代之最,笔者就不在此赘述搬运了。

宋朝时期的酒器相比历朝历代都显得更加丰富,这时期的酒器也是以陶瓷居多。

瓷器相比于木质、铁器、青铜等材料而言,酒具表面的图案更具人文情怀,而且瓷器的成本也比铁铜更便宜。

虽然历朝历代的酒器在材质上多有不同,但设计思想大体不变,即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这种极具人文思想的酒器设计,影响如今的中国酒器设计。

【汉朝酒器文化,对于当今中国酒器设计的影响】

自汉朝确立儒家思想为官方正统思想后,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被打上了儒学的思想,酒器设计也不例外。

儒家提倡三纲五常、提倡一种严明的等级制度,反映在酒器上的表现就是尊卑有别。天子所用器具、诸侯所用器具、士大夫所用器具、百姓所用器具都各不相同,否则就被视为僭越。

儒家大思想家孟子提出天人合一的观点,其中“和”的思想观,反映在酒器上就是功能性、审美性的统一。

即酒具不仅需要实用,还必须体现出一定的审美性、艺术性。这一点在春秋战国时期体现得并不明显,主要是碍于当时的工艺水平。

汉朝以后青铜酒器逐渐没落,以陶瓷为代表酒器占据了社会主流。若不是王公贵族的话,一般也不会使用金银酒器。

瓷器相比铁铜等贵金属,在审美性和实用性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因此一直受到文人雅士们的青睐。

当今的高端酒器多以迎合文人为主,体现出儒家“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文化底蕴。在酒器表面刻有儒家经典,如《论语》、《大学》的经典语录,酒器不以金银材质而见长。

这些充满人文气息的酒器,体现了中国千年以来独特的文化底蕴。酒桌礼仪、酒桌文化是中国所独有的一种社交内涵,推杯换盏之间是礼尚往来的人情交往。

好酒配好器,一款上等的美酒一定要有一件精美的酒器与之配套,否则就是对客人的不尊敬。

这就好比用大碗喝茅台没什么问题,但终究还是得用专门的精美酒器与之配套,不然掉的就是主人家的脸面。

中国人向来讲究,尤其是在人情交往方面,这也是为什么的中国酒文化一直兴盛不衰的原因。

【结语:】

中国的酒器制作自西周开始,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内涵。青铜酒器是当时的一大特色,但随着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推广,青铜酒器逐渐开始没落。

汉朝时期的酒器种类和样式逐渐完善,同时汉朝的错金银青铜工艺也开始变得平民化。

相比西周时期只有统治者才能拥有青铜器而言,汉朝的富商和一般官员也拥有了青铜酒器,这算是社会的一种进步。

西汉江都王墓中出土的错金银青铜鸟柄汲酒器,代表了当时错金银青铜工艺的水准。这件酒器除了制作精美外观独特外,还运用了虹吸原理,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朴实智慧。

汉朝以后的酒器材料,基本都以瓷器为主,酒器的设计体现了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现代酒器基本传承了这一设计思想,在酒器表面刻一些中国山水图案、印制一些儒家经典语录。

中国人向来讲究人情来往,这是我国酒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好酒配好器,是所有主人对待客人的态度,因此中国的酒器制作也是一直兴盛不衰。

0 阅读:0
安庆特产鸭

安庆特产鸭

安庆特产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