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与林彪,两位性格迥异的将帅,南下作战时发生4次战略分歧

安庆特产鸭 2025-03-17 18:07:36

陈赓是黄埔一期师兄,林彪是黄埔四期的师弟。陈赓黄埔毕业留校,之后出任黄埔四期步科第7连连长,而黄埔四期的学生中,正好就有林彪,陈赓不光是师兄,还是林彪的上级。

南昌起义,陈赓是营长,林彪是连长。这一经历随着两人日后职务上的变迁也发生了变化。1949年,陈赓的4兵团配属四野南下作战,两广战役期间,林彪成为了陈赓的上级。

这对黄埔师兄弟真的挺有意思,性格上完全是两个极端。

陈赓生性风趣,战争年代,只要部队打了胜仗,俘虏中有黄埔生,陈赓总喜欢跑去看看。

陈赓每次看望被俘的师弟们,都会塞给他们一大堆罐头,令师弟们感动得不要不要的,其实这堆罐头原本就是从师弟们的手里缴获过来的。

一见面,陈赓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胡宗南长官和我是同期,上学的时候就经常被我打,有几次还被我打哭过!”

听得这些小师弟一愣一愣的,眼神里全是钦佩和崇拜。

这方面,林彪就显得比较木讷呆板了……

辽沈战役中,东北野战军俘虏的黄埔同学数不胜数,他从来就不去瞧上一眼。

罗荣桓政委多次提醒他:“去看看人家嘛,慰问慰问,做做统战工作,为下一步解决平津,好好造造声势。”

林彪却总是一句话:“这里面没有陈明仁嘛,如果陈明仁在里面,我自然会去的。”

林彪一直对三战四平(四战四平第三战)耿耿于怀,这一仗,陈明仁让他吃了瘪,国军将领中,林彪瞧得上眼的不多,头一个就是陈明仁。

延安时期,陈赓领兵在外,每次打了胜仗缴获了战利品,都不会忘记派人把好东西送回延安。

主席抽过他的烟,朱老总得到过一副黄杨木象棋,彭德怀得到过一把勃朗宁手枪……

乃至现今的很多影视剧中,都对此有过详细描述。

林彪这方面就表现得不太好,他从不过问这些事情,搞得媳妇经常埋怨他不中用:“打那么多仗,连自家娃儿的奶粉都不管不问,每回都是人家荣臻和罗政委派人送回来的,你这爹就当的根本没用!”

林彪总是一句话就顶了回去:“能打胜仗,就有用!”

后人每每阅读陈赓大将、林彪元帅的生平,心中总是满满的敬佩之情。

陈赓的履历非常精彩,之所以被称为传奇将军,读完他的履历,就能了解陈赓将军这一生是怎样的非凡和辉煌!

1924年11月从黄埔一期毕业,先后出任第二期入伍生连长、第三期副队长、第四期步兵科1团7连连长,而黄埔四期的学生中,正好就有林彪。黄埔时期,陈赓一直都是林彪的上司。

1925年10月,在第二次东征陈炯明时,黄埔学生军在华阳附近战斗失利,叛军追了过来。

到前线督战的校长怕被叛军俘虏,拔出手枪企图“杀身成仁”,幸亏陈赓眼明手快,抢下了校长的枪。

陈赓不顾个人安危,连背带拖,将校长救了出来。之后,陈赓又不眠不休,长途跋涉找到何应钦的第1师,搬来了援兵。

因为这次救命之恩,1933年,陈赓在上海被捕后,校长始终不敢加害于他,最后也只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凭陈赓被营救出去。

陈赓1922年入党,当时全国只有几十个党员。

第一次东征攻打淡水时参加敢死队,徒手爬上淡水城墙。

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

1928年至1931年,在上海担任中央特科情报科科长,搜集情报,惩治叛徒。

1931年9月至1932年9月,在鄂豫皖根据地红四方面军任职,一年内由团长升为红四方面军参谋长。

1932年9月,在战斗中右腿负伤,10月秘密前往上海治疗。

1933年3月,被上海租界巡捕房逮捕,并引渡给“校长”,两个月后被组织营救。

1933年6月,前往瑞金红色根据地,出任彭杨步兵学校校长

1934年10月开始长征,出任干部团团长。1935年5月1日,率干部团巧渡金沙江,使红军化险为夷。

1937年8月,红军陕西三原改编,出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

1937年10月,率领386旅东渡黄河,进入抗日前线,多次伏击日军,消灭大量日伪部队,并缴获大量军需物资,其中就包括那台著名的照相机,386旅在此期间得到了快速发展。

陈赓精于指挥,每次都令日军损失惨重,迫得日军在坦克上写着“专打386旅”给自己壮胆。

美国军事观察团到访延安时,对386旅刮目相看,称它是中国“最好的旅”。

1940年,陈赓率部开辟太岳抗日根据地,出任太岳军区司令员。

1946年8月到9月初,歼敌1万余人,解放5座县城。9月下旬,歼灭胡宗南麾下的“天下第一旅”,生擒中将旅长黄正诚,中央军委为此专门发电赞扬陈赓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1948年,解放洛阳、郑州等大城市以及500多个中小城市,歼灭敌军33万人。

1949年,出任第4兵团司令员,在九江突破长江防线后,指挥第4、第15两个兵团从江西大迂回,解放南昌、广州,然后率军杀奔大西南。

1950年,出任云南省主席、云南省军区司令员。

1950年7月26日到达越南帮助抗法,取得奠边府大捷。

1951年,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三兵团司令员。

整个战争年代打满全场,建国后又从越南打到朝鲜,这份履历在我军1614名开国将帅中是独一份,没有之一!

林彪的经历,自然也不会平凡。原名林育蓉,性格内向,外形瘦弱,不显山不露水。

1925年6月考入黄埔前,和他熟悉的人都说,别白费劲了,就凭你这细胳膊细腿的,不会录取你的。

但他的两个堂哥都鼓励他一定要去试试,这两个哥哥后来也都成为了我党我军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一个叫林育英,另一个是林育南。

听了哥哥们的话,林育蓉决心去试一试……

为了改变一下自己的外在形象,填写报名表时,他没有用“林育蓉”这个稍显女性化的本名,而是给自己起了一个很男人的单名,“彪”。

这一试,竟然成功了。

二十多年后,他率领着雄兵百万从北到南,打下了新中国的半壁江山。

他用事实证明,当时录取他的考官真的了不起,具备慧眼识人的非凡才能。

黄埔军校毕业后,林彪去了叶挺独立团,这是他军旅生涯的起点。

与他同期被分去叶挺独立团的另外几位同学,范树德、陆更夫、吴奚如担任了连党代表,傅杰担任了连长,而年方19岁,身体羸弱的林彪却只被分去当了个排长。

虽然有两个大名鼎鼎的哥哥,但事实上,在林彪的军旅生涯中,既没有得到过特殊关照,更没有受到过异常重视。后来之所以一飞冲天,全凭战功得来。

1927年5月,北伐军在上蔡的洪桥战斗中,当他所在的3连击溃奉军,将其赶过渭河后,本应一鼓作气聚而歼之,连长却命令:“不可孤军深入,以免受敌夹击,必等友军到齐再行追击。”

身为排长的林彪大声吼道:“战机瞬息万变,如果奉军炸毁桥梁,或在北岸布防,我军再追,损失就大了!”

见连长还在犹豫,林彪大喊一声“冲啊”,带领他那个排一马当先追过桥去,其余各排见状便也紧随其后。

打得正在布防的奉军哭爹喊娘,此役,歼敌200余人,俘敌800余人。一个连队竟然打垮了奉军的一个团!

战后,林彪被晋升为3营7连连长。

南昌起义,贺龙是总指挥、朱德是9军副军长、刘伯承起义前就已经是15军军长,弃职秘密赶赴南昌担任起义部队参谋长、聂荣臻是前敌军委书记,而林彪那时只是一个连长。

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在十位元帅中,除了朱德、陈毅、聂荣臻三位留学海归,林彪比另外六位的入党时间都要早,而且十人中,只有他和贺龙参加过北伐!

井冈山会师,在接下来的整编中,21岁的林彪升任红军主力28团1营营长。

不久,28团团长王尔琢牺牲,接任团长时,林彪年仅22岁。

接下来便是一飞冲天,时隔数月升任纵队司令、23岁担任军长、25岁担任军团长、28岁担任红军大学校长、30岁担任115师师长、38岁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

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被破格任用,没有两把刷子,怎能服众?

林彪的指挥造诣,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战场上次次不辱使命!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决战,这场战役不仅关乎解放战争的进程,甚至关系到敌我双方的生死存亡!

在辽沈战役中,四野一等一的主力部队1纵在干嘛?

四野1纵,也就是后来朝鲜战场上的“万岁军”38军在旁观,在做总预备队。

仅仅52天,卫立煌、范汉杰、廖耀湘、郑洞国的60万人马就被打得人仰马翻。

塔山阻击战没1纵什么事,锦州攻坚战也没1纵什么事,1纵差点点就一枪没放,差点点不光吃不到肉,就连汤都喝不上了,这才终于轮到最后的围歼廖耀湘……

这样的指挥艺术,这才是真正的游刃有余、成竹在胸!

白云苍狗,沧海桑田,哪怕时间过去了几十年,当年四野的老人们每每忆起从前,都会骄傲地说上一句:我是四野的兵!

在这一点上,陈赓和林彪也有相似之处。陈赓统驭部下的本事,没有几个人比得过他。

整个386旅团结得铁板一块。师长刘伯承抽调772团配合其他部队打了一仗,772团团长叶成焕庆功宴上狼吞虎咽几口吃完,带起部队就急急忙忙的星夜往回赶。

386旅从旅部到团营,再到连排,那种如胶似漆溶为一体的关系,就连刘邓首长都不得不“酸”上一句:“这个陈赓啊,他那个386旅,到底还算不算是129师的人?”

129师除刘邓首长以外,陈赓是绝对的领衔主演。129师大部分是红四方面军旧部,陈赓在红四方面军当过师长,其个人魅力和豪迈风范历来深受红四方面军的将领们喜欢。

桀骜不驯的许世友、王近山,就从来没有给陈赓添过麻烦。

386旅东渡黄河后,经过连续作战,从日军手中缴获的武器,几乎让该旅三分之一的部队完成了换装。甚至很多战士的头上,都戴上了日军的钢盔。

如此骄人的战绩,迫得日军在坦克上歪七扭八用汉字写着“专打386旅”,陈赓的厉害由此可见一斑。

陈赓人聪明,主意又多。1939年,阎锡山“晋西事变”突然发难,袭击山西新军。

陈赓瞅准机会,领着386旅星夜兼程赶赴晋西,从驰援山西新军开始,很快就在太岳山站住了脚,不久后就搞出来个“太岳军区”,一下子就从旅长变为了司令员。

自从真正的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后,陈赓又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带过来的山西决死队和原属386旅的各团,总共扩编成3个分区共10个团。

太岳军区完成扩编后,实质上已脱离了刘邓领导的晋冀鲁豫军区战斗系列,直属八路军总部直辖,对外称为太岳纵队。

从此刻开始,陈赓司令员的太岳纵队开挂般的战斗经历开始谱写传奇。

自成体系的太岳纵队在晋南晋西,与阎锡山、胡宗南联手的中央军、晋绶军恶斗了数年,一直占尽上风。

1945年9月上党战役,太岳纵队生擒中将军长史泽波,俘虏晋绥军1.4万人;4天俘虏教育,3天诉苦大会,到了第8天,竟有6000余人换了身新军装,变成了陈赓的兵。

又过了一年,1946年9月,整个抗战期间都躲在大西北一枪未放的胡宗南的“天下第一旅”,出山第一仗就遇到了陈赓,3天时间,10000余人被陈赓吃了个干干净净。

几仗打下来,陈赓麾下的太岳纵队已由原来的10个团2万人,发展成一支拥有近5万人的主力部队。

时间到了1947年7月,此时的陈赓已是拥兵9万的陈谢兵团的司令员了,比之由129师发展起来的中原野战军12万人马,基本上算是旗鼓相当!

而这9万人马的前身,仅仅只是一个386旅!

再后来,谢富治调去了3兵团,陈赓兵团编为4兵团,这时的陈赓干脆军政双优,一肩挑起了司令员、政委的职务。

下两广、进川滇,4兵团挥师大西南,陈赓成为了新中国首任云南省主席和云南省军区司令员。

接着马不停蹄的援越抗法、抗美援朝。

陈赓将军的一生都是传奇——

进过黄埔、做过特工、救过老蒋的命、坐过老蒋的牢、躲过了鄂豫皖的肃反、冲过了血流成河的湘江、抬着总理过草地、瘸着条腿爬雪山、打败了日寇、击垮了国军、刚打完法国人、又去揍美国佬……

陈赓与林彪的真正共事,应该从中央苏区时期算起。

苏区时期,林彪连长成为了红一军团的军团长,职务上陈赓反倒成为了下级。长征开始后,陈赓先是调任干部团团长,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后,又改任第13团团长。

1935年12月,陈赓继罗炳辉、李聚奎、刘亚楼后,成为了红一师的第四任师长。真真正正的成为了小师弟林彪的直属下级。

抗战时期,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林彪任115师师长,陈赓任129师386旅旅长。平型关大捷后,林彪被晋绥军打了一枪,随后赴苏联医治,缺席了整个抗战阶段。因此陈赓、林彪在这一时期并无交集。

到了解放战争末期,四野入关,陈赓的4兵团配合四野大军挥师南下,陈赓、林彪才再次聚首,这对师兄弟由此合作了短短的半年时间。

1949年7月,再次聚首的陈赓、林彪很快就在南下战略上产生了分歧。

林彪主张“先桂后粤”,而陈赓的看法正好相反,陈赓主张“先粤后桂”。

陈赓、林彪争论不下,林彪既无法说服这位师兄,更无法压服这位黄埔三杰之一,于是二人各自上书中央,寻求中央支持。

主席明确地支持了陈赓的主张,于是陈赓按照自己“先粤后桂”的战略方针,于9月28日与叶剑英联合签发命令,10月2日发起了广东战役,10月14日攻占广州,至10月19日广东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时,广东绝大部分地区已获得了解放。

广东战役,陈赓的4兵团与四野邓华的15兵团配合默契,联合作战取得了骄人战绩。当叶剑英命15兵团司令员邓华向林彪汇报战果时,林彪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嗯,知道了!”

解决了“粤”,陈赓开始率部入“桂”,就在迂回进入广西途中,陈赓与林彪在指挥层级上再次产生了意见分歧。

林彪在四野已经习惯了越级指挥,譬如青树坪战役,林彪直接越过49军军长钟伟,亲自指挥145师接应、146师突围。见怪不怪的钟伟觉得很正常,早已经习惯。

又如衡宝战役时,丁盛的135师一路猛冲,孤军深入竟插到了白崇禧20万大军的背后……

林彪再一次越过45军军长黄永胜,直接指挥丁盛的135师作战。而黄永胜更是习惯成自然,为避免通讯混乱,干脆命令45军军指对135师的电报只收不发,以免干扰林彪指挥。

但林彪越级指挥这一招用在陈赓身上就不灵了,陈赓不吃他这一套。

林彪向陈赓索要4兵团各军、各师电台呼号,陈赓就是顶着不给,不软不硬的回“我们穷,不是所有师都有大功率电台,小瓦数的给你也没有用,距离远联系不上。”

顶得林彪一愣一愣的,在之后的作战中,除了确属必要,否则,就连4兵团部陈赓的电台,林彪都不大愿意去联系。

11月4日,陈赓4兵团、四野12、13兵团,兵分三路进入广西,白崇禧的末日到了。

但“小诸葛”的名头也不是白给的,白崇禧故布疑阵,下达命令:

1、黄杰兵团、徐启明兵团向进入广西北部的四野39军进攻;

2、鲁道源兵团向桂粤边境的岑溪前进,阻挡12兵团进攻;

3、张淦兵团集结在信宜附近,随时南下,与跑到北海地区的余汉谋残部一块儿打通雷州半岛。

这3招,表面看上去是要拼命,真正的用意是要向南逃命。

看到白崇禧这样布阵,林彪马上给陈赓下达命令:“4兵团除13军留1个师守廉江,其余部队全部北上,参与围歼鲁道源兵团。”

而陈赓如果执行了这一命令,张淦兵团就能顺利的从雷洲半岛逃到海南。

陈赓再三权衡,觉得这个命令存在瑕疵。

于是陈赓电请林彪:“似以12兵团拖住鲁道源,四野打黄杰、4兵团打张淦,待各自解决完当面之敌后,再合击鲁道源为好。”

但是,林彪回电仅3个字:“必须来!”

陈赓无奈,再一次上书中央,这一次,主席再次明确地支持了陈赓的主张。

于是,陈赓指挥14军、15军以及李作鹏的43军直捣博白,一仗下来全歼张淦兵团,生擒“罗盘将军”张淦。

解决完张淦,陈赓命令秦基伟的15军继续乘胜追击,按计划欲与四野12兵团合击鲁道源兵团。

林彪此时却又给陈赓发来了一封电报:“命15军就地剿匪,保障地方政权顺利建立。”

陈赓思索半天,前面已经与林彪多次发生争执了,这一次不好继续顶牛了,遂命秦基伟停止追击,执行了林彪的命令。

可惜的是,15军这一停,让黄杰、鲁道源的两万残部得以逃到了越南,甚为遗憾!

至12月14日广西战役结束,白崇禧20万大军灰飞烟灭,自己一个人孤零零飞去了海南,最终逃往了台北。

随后,陈赓率部挺进云南,卢汉起义,云南和平解放,陈赓至此结束了与四野的战略配合任务,陈赓与林彪之间的隶属关系也由此划上了一个句号!

0 阅读:0
安庆特产鸭

安庆特产鸭

安庆特产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