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这个最自私冷漠的人,竟然也有散发着智慧光芒的一面

冷玉看文化 2025-03-17 10:18:45

​在前面的作品中,我曾跟大家讲过,《红楼梦》里的王夫人自私冷漠,有时候还很不识大体。

但这只是她不好的一面,其实她在有些时候,也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

那一次,她的丈夫贾政因为儿子贾宝玉的诸般不肖大发雷霆,关起房门来大行家法,将贾宝玉打得皮开肉绽、血肉模糊,别人怎么劝都不听,眼看就要把贾宝玉给打死了。

这时,王夫人闻讯赶了过来,她看到睚眦欲裂的丈夫,又看到被打得奄奄一息的儿子,顿时一片钻心刺骨。

可她并没有因此而乱了方寸,只用一句话就控制住了局面。

她是这样对贾政说的:“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况且炎天暑日的,老太太身上也不大好,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

这句话看似普通,其实非常巧妙。

第一,她不说宝玉不该打,而说宝玉该打。

这样做表明自己和贾政是站在同一立场上,接下来再相劝,便容易得到认同,不至于火上浇油。

第二,直接搬出老太太,使贾政投鼠忌器,没法儿再继续下狠手。

老太太处于贾家这个“食物链”的最顶端,贾政可以不买任何人的账,但必须买老太太的账,因为老太太是他妈,他打宝玉就是气老太太,把老太太气坏了就是不孝,他无论如何都担不起这不孝的罪名。

王夫人一来,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一记“先发制人”,让贾政躲无可躲、避无可避,只能停下暴打儿子的双手。

可是,贾政毕竟是一家之主,仅凭主母的一句话就放弃家法,岂不是很没面子?

于是,他又做张做智地要拿绳索将宝玉勒死。

此时,王夫人又说了:“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份上。我如今已将五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俩儿不敢含怨,到底在阴司里得个依靠。”说罢,就趴在宝玉身上大哭起来。

这段话听起来很长,其实意思很简单,也就是说:你我都五十多岁的人了,也就这一个儿子,打死他就是打死我,你自己好生掂量掂量。

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那贾政还能动手吗?再动手不就成了杀妻杀子,自绝门户了吗?

果然,贾政听完这番话以后不再动手,还不觉长叹一声,向椅子上坐了,泪如雨下。

很明显,这是已经掂量出了问题的严重性。

如果说王夫人的第一句话是“先发制人”,那这句话就叫“攻其破绽”,让贾政乱了方寸,左支右绌,无法再进行下一步的进攻。

在王夫人的凌厉攻势之下,贾政被迫终止了行动,但狂风虽止,余怒未消,他对贾宝玉依然是有很大的气的。

为此,王夫人又干了一件事,当然也是因为看到儿子被打得遍体鳞伤的惨状有感而发,她抚着儿子的身体,嚎哭道:“我苦命的贾珠啊!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

这个地方,很多人不理解,明明被打的是宝玉,她怎么哭起另外一个死掉的儿子贾珠来?

其实,这是她的触景生情,因为这个活着的儿子受到伤害所以想起了死去的儿子,同时这也是她有意为之,通过哭贾珠,引起贾政情感上的共鸣,使他对剩下的这个儿子产生恻隐之心,从而消解他的怒气和恨意。

也就是说,王夫人不仅要在行为上阻止贾政的暴戾,还要在情感上化解他们父子之间的矛盾。

估计她的这声“贾珠”一喊,贾政的铁石心肠也被融化掉了,他还会气贾宝玉吗?

当然不会,恐怕就只剩下心疼和自责了。

王夫人最后这致命的一击,我们姑且就将它命名为“击其要害”吧,毕竟贾珠是贾政的隐痛,是贾政内心深处最脆弱的地方。

就这样,王夫人凭借自己的爱,和层层递进的三句话,成功阻止了丈夫对儿子的毒打,同时也增进了他们父子之间的感情。

从这个层面来讲,她不是很有智慧吗?

0 阅读:1
冷玉看文化

冷玉看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