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类绝版书虽然珍贵,却一定不能囤多了,否则作茧自缚、徒劳无益

冷玉看文化 2025-03-18 10:20:37

​说真的,我朋友太狠了!

前几天,我刚刚介绍了两本旧书,他立马就去拍了,并且出价还不低,《雪山飞狐》出到21元,《连城诀》出到24元,加上邮费,两本书大概花了60元。

我认为这个价格还是有点儿高了,没想到他那么狠,为了自己喜欢的书,不惜花大价钱,去跟别人血拼。

其实,我觉得自己挺对不住他的,自从我在头条上分享三联正版金庸小说以来,他就一发不可收拾,已经连续入手好几套三联版金庸小说了。

我想告诉他的是,别再无止境地买下去了,三联版金庸作品集入手两套足矣,一套拿来阅读,一套用于收藏,恰到好处。

看到这里,有人会问了:为什么不买呢?三联版金庸小说不是很经典、很稀缺吗?多藏几套,放在家里等升值不好吗?

这位朋友说的没错,三联版金庸小说的确很经典、很稀缺,有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但是我说不要买多了,也是有我的理由的。

第一,书在精而不在多。

书是用来读的。

三联版金庸作品集固然珍贵,买一套九品以上的一版一印或二版一印用于收藏,再买一套八五品的随便哪个印次用于阅读,也就绰绰有余了。

一套金庸作品集有36册,买多了,那么一大堆书放在家里没处安置,也是一种负担。

我现在就后悔自己买的太多,以致家里书架上、柜子里、床底下,能放书的地方几乎全都被我摆满了。

这样一来,不仅显得很拥挤,这些宝贝书打理起来也十分麻烦,干多了就成体力活儿了。

这就是我劝大家少买的第一个原因,有读的、有拿来炫耀的也就够了。

第二,“好饭不怕晚”。

绝版书虽然是不可再生资源,但由于其固有的存量摆在那里,短时间内是不会取之枯竭的。

因此,我们大可不必为了某一本书或者某一套书,跟别人争个头破血流,毕竟下次还是会有的。

就拿我朋友拍下的那两本书来说,虽然是三联一版七印,品相也相当不错,但并非什么极为难得的书,他那天刚拍下,今天孔夫子旧书网就又有几套上拍,包括《碧血剑》、《侠客行》和《飞狐外传》,并且品相都不亚于那两套。

所以,与其图一时之快,花大价钱和别人争抢,还不如静静的守在孔网旁,等待捡漏,毕竟“好饭不怕晚”嘛!

第三,行情不好。

所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书市行情虽一直还算稳定,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也大不如前了。

在疫情前的那些年,九品三联一版一印金庸作品集一套价位在八千元左右,可疫情之后,就每况愈下,到现在恐怕连五六千元都很难卖出去了。

就以我为例,几年前在闲鱼上架了一套三联二版一印《笑傲江湖》,品相极差,既是馆藏书,又被水泡过,可挂个100元,三天就被人秒杀。

如果放到现在,恐怕挂个一年半载,也不一定有人问津了。

有些朋友买三联,不光是为了喜好,也是为了囤积居奇,等待日后卖钱,可就现在的行情来说,几乎看不到什么大涨特涨的希望了,因此,我们大可不必囤的过多。

不过,有些朋友思路不一样,他们认为行情不景气正是抄底的好时候,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第四,后继无人。

如今,因为短视频的兴起,别说看金庸小说了,看书的人都越来越少了。

即便还有那么一些人喜欢看书,他们可能也更倾向于看电子书,因为在他们眼里,又厚又重的纸质书早就不合时宜了。

就拿我身边的同事来说,在业余时间,大多数都喜欢喝酒、打麻将,更健康一些的就去打网球、踢足球,却很少听见有人去看书的,像我这种既爱看书又爱买书的,在他们眼里,就是朵奇葩。

我们的后一辈则更夸张了,前段时间我看过一个综艺节目,6组共12名名校初中生竞赛答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是猜小说人物,答案是《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结果竟无一人能答出来。

在场的评委都很诧异,问他们有没人看过《射雕英雄传》,他们全都摇摇头,一脸懵逼。

这就是现在的孩子、祖国的未来,连原本家喻户晓的人物都一无所知,可见金庸危险,武侠危险,文学亦危险矣。

所以,真别买那么多书,也许等你不在了,孩子们全都当废纸卖了。

最后,我还是那句话——书不在多而在精,三联一套读、一套藏,足矣!

0 阅读:0
冷玉看文化

冷玉看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