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寺庙,寺和庙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有趣冷知识哑 2024-12-21 15:05:37

“寺庙”一般被认为是佛教等宗教场所建筑的统称,是人们供奉神明的地方。

但是从“寺”和“庙”的叫法上来看,他们之间还是有一些区别的,比如叫“寺”的嵩山少林寺、洛阳白马寺等,而“庙”这边又如曲阜孔子庙、云阳张飞庙。

我们平时说到“寺庙”,总是会与佛教联系在一起,但从上面不难看出,与佛教有关的只有“寺”。

其实“寺”在我国古代并不单指佛教寺院,而是指皇帝直辖的行政机构,在佛教传入前早已存在。

“寺”字最早可见西周金文中,字形为表手之象,本意为持取,意味着把握、保持,有手握权力之意。

因此《周礼·天官》说:“寺人,掌王之内人”。

自秦朝后,“寺”用于称作官员的住所,《汉书·元帝纪》记载:“坏败豲道县城郭官寺及民室屋,压杀人众”,隋唐时颜师古注释:“凡府庭所在皆谓之寺。”

至北齐时,“寺”变为九卿官员任职的地方,也就成为了官署名,一直到清朝末年才废除。

清代王士祯《香祖笔记》中说:“今九卿自大理、太常已下宫署皆名曰寺,沿东汉之旧也。”

比如咱们在电视剧中经常听到的“大理寺”就是属于一个官署名称,跟如今的最高人民法院差不多,主要负责审理、复核重大的邢狱案件,大理寺的最高长官为“大理寺卿”,为九卿之一。

汉代皇帝下置九卿,也就是九个一级行政单位。其中专门负责外交的部门叫“大鸿胪”(北齐之后为鸿胪寺)。

当东汉初佛教传入时,大鸿胪的“外交官”负责接待佛教使者,佛法也受到朝野的普遍欢迎,于是使者也就留在我国,但又不能跟官员一起住在鸿胪寺。

公元68年在东都洛阳修建了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之后佛教佛家修行,讲解佛经佛学的地方就被称作为“寺”。

因此,古代的“寺”就是官员办公之场所,类似如今的办事大厅。

最初的佛教也是传播佛学,对于稳定社会安定起到重大作用,有利于朝廷的统治,因此佛家寺院为一个专门传授佛法的教育机构,跟现在的大学类似,所以以“寺”冠名。

隋唐之后帝王直属的九寺,除大理寺一直延续到清朝外,其余各寺的行政职能在历朝历代逐渐削弱并消失,同时随着佛教的传播,“寺”也渐渐成为佛家寺院的专用。

而“庙”在西周金文中为“广”和“朝”组成,其中带“广”的字大多与房屋建筑有关,如“庭”、“府”“店”等。“朝”有朝向之意。

所以“庙”跟如今意义相差并不大,只不过在古代,最初为供奉祖先的宗庙,为亡灵所建的居所,是祭祀之地。

《诗经·周颂·清庙序》:“清庙,祀文王也”,古代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有祭祀祖先的宗庙,望得到先祖的庇护。

《礼记》中对置庙也有详细记录:天子可设七庙,诸侯为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在自己家里拜拜得了。

清代段玉裁这样说过:“古者庙以祀先祖,凡神不为庙也。为神立庙者,始三代以后。”也就是说,在夏商周三代之前,神仙是不能有庙的,在此之后,才开始有供奉神明的庙宇。

汉代之后,庙的用途更加广泛,为供奉一切圣贤或神明的场所。相当于最初的庙里只供自家人,后来谁都可以供,包括一切神仙及杰出人物。

因此,“寺”和“庙”是有本质区别的,用途更是不同,并不以规模大小区分,更是不论高低贵贱。

两者更是不能混为一谈哦!

0 阅读:1

有趣冷知识哑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