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分别拿着橡皮筋的两端,使劲拉扯。
橡皮筋断了,或者有一个人放手了,橡皮筋弹出去,最后受伤的人,一定是不愿意放手的那个人。
这就是“橡皮筋效应”。
兄弟姐妹之间,也存在一条若隐若现的橡皮筋。
如果你是最重情重义的那个人,你总想,再努力一把,也帮一把,结果把自己搭进去了。
因此,聪明的人学会了止损,在遇到以下几种情况时,就义无反顾地远离兄弟姐妹。
01
兄弟姐妹的层次差距很大时,你要选择单飞。
俗话说:“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从一座村庄出发,都读了大学的一批人,混到中年,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有人做了科学家,有人是农民;有人到一线城市定居,有人在小地方打工;有人是局长,有人是职工。
如果你是那个高层次的人,兄弟姐妹多半会来巴结你。他们希望你拉着他,一起致富,或者到某个平台去。
你呢,使劲拉着几个低层次的人,一起走。回头发现,因为负重太多,自己都走不动了。
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研究发现了条件反射。
在研究的过程中,其弟弟要求加入团队,并且充当实验道具。
当巴甫洛夫一次次把食物放到弟弟眼前的时候,弟弟却认为,这是不把人当人。弟弟还到处宣扬,这条件反射的成果,是他先发现的。
迫不得已,巴甫洛夫把弟弟请出了实验室。然后专注研究,成果越来越大,还获得了诺贝尔奖。
类似的情况,我们也会遇到。
比方说,你在大城市,开了网络公司。长期在种地的弟弟来投靠。你若是让弟弟也到公司上班,肯定会损失一大笔钱,毕竟弟弟不懂网络。你只能让弟弟去城里,找一份保安之类的工作。
要记住,“道不同不相为谋”。低层次的人,和你不是同路人;他们来了,只会碍手碍脚,拉着你往下坠落。想来,你做的项目,他们一窍不通,如何成为你的左膀右臂呢?
很多事情,不是一家人团结,一起动手就可以搞定,而是你独自去做,或者找一些同层次的人,一起合作。
在大家庭里,你要是一枝独秀,那就坚持一枝独秀,别以为自己能带动一片森林。
02
兄弟姐妹长期借钱时,你要学会拒绝。
借钱这件事,在很多家庭都存在。
但似乎,借钱不还,借钱不及时还,和借钱的频率一样高。
如果有一天,你借出去的钱,收不回来,但是你又急着要投资。这后果,就不乐观了。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该不该借钱给亲戚?有点无底洞的样子?
提问人如此描述家庭情况:舅舅的孩子,需要做手术,去掉身上的胎记。
因为胎记很大,孩子都不愿意去上学了。
到医院问一问,手术要十几万。舅舅就开始借钱。
小姨借钱给舅舅。但是不够。舅舅找提问人的母亲借钱。
这钱到手,手术也做了。但是大家发现,还钱是一个大问题。大家还看到,舅妈是无所谓的样子,每天在牌桌,潇洒得很。
舅舅的孩子,需要做第二次手术,同时其大女也面临高中毕业。这又开始借钱了。
新债来了,旧债未还,让大家都很担忧,开始拒绝。
提问人说了一句很现实的话:“他要是今年内能还我肯定借,但我真的不喜欢因为你是亲戚,借我钱就要拖几年。”
很多热心的网友,也支招:借钱要写凭据,最好有抵押;借钱之前,一定要考察人品。
不管怎样,兄弟姐妹之间借钱,也要如外人一样。若对方认为这样做,你没有人情味,就算了。
关系再好,也只是“借急不借穷”,不要长期把自己的存款,放到他人的身上,被他人花掉。
一旦有人不还钱,你的生活质量,甚至是你的事业,都会被拖垮。这伤害,对方是不会负责的,也负责不了。
03
兄弟姐妹缺德时,你要懂得冷漠。
并不是所有的兄弟姐妹,都是好人。总有人,已经十恶不赦了。
本着治病救人的心,你会常常苦口婆心地劝说,也会给对方一些改正的机会。当然,你也可能感情用事,对其恶行,进行包庇。
理智的人,总是对恶毒的兄弟姐妹,保持冷漠,拯救的想法都没有了。
在《庄子》中,记录了一个故事。
道德高尚的柳下惠,有一个作恶多端的弟弟盗跖。
孔子劝说柳下惠,去管一管弟弟。
柳下惠说:“先生,弟弟连父母的话都不听,更何况是我的话呢?”
孔子决定亲自去说服盗跖,改邪归正。
柳下惠拉住孔子:“先生必无往。”
是的,没有必要去劝说了,徒劳的事情,何必去做。
很多人,天生就是被社会毒打,才能够觉醒。亲人都爱护他,那就有恃无恐。或者是助纣为虐。
记住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有时候,你看到失火的地方,反向跑开。
04
回到现实,你观察橡皮筋,就会发现,很多橡皮筋被拉扯多次,就失去了弹性,只能是扔掉。
失去弹性的橡皮筋,总有一次,被拉得太长,已经是超越了极限。
你拉着兄弟姐妹一起改变命运,一旦弹性太大,那就害了自己,一放手,恰是无情最有情。
人需要珍惜血脉,但要根据对方的情况,找到最佳的珍惜方式。
无条件帮忙,有条件帮忙,拒绝帮忙,都是真爱。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