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狮奖作品《小丑》没那么好:它只不过拍了两个谎言

桃花岛浪人 2019-11-22 11:43:18

我听过一个笑话。一个男人去看医生,说他很沮丧,人生看起来很无情、很残酷,说他在这个充满威胁的世界上觉得很孤独。医生说疗法很简单,“伟大的小丑帕格里亚齐来了,去看他的表演吧。他能让你振作起来的。”那男人突然大哭,“但是医生”,他说,“我就是帕格里亚齐”。

11年前,希斯·莱杰所饰演的小丑横空出世,让世人记住了这个“危险而又迷人”的反派角色——他穿着护士服,潇洒地行走在街头,手指不停地戳弄着遥控器,突然,医院爆炸了,他被爆炸声吓了一跳,仿佛自己只是一个不小心烧了房子的小孩。

据说,这一段是即兴表演

11年后,《小丑》在漫威电影“左右夹击”中杀出一条血路,以6千万美金成本,狂收10亿美金,并一举摘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杰昆·菲尼克斯所饰演的小丑

毫无疑问,《小丑》是2019年度最值得期待的电影之一。杰昆·菲尼克斯是否能超越希斯·莱杰的“小丑”?是什么,造就了这个史上最经典的反派之一“小丑”?这两个谜题,想必是不少观众渴望破解的。先说说我个人的结论吧:杰昆·菲尼克斯与希斯·莱杰平分秋色;这部小丑的起源电影,并没有满足我对“小丑诞生之谜”的期待——《小丑》不够深刻,仅仅只是达到及格线。它更多的是,展现小丑的内心变化,而对于外部世界的描写,过于表面与套路化。严格来说,《小丑》更像是一部家庭教育片。

小丑的诞生

故事设置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美国正处于经济萧条时期,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

哥谭市

亚瑟是一名喜剧演员,因其拙劣的搞笑技艺,他只能做“扮演小丑取悦观众”的初级活计儿。他没有父亲,他和母亲潘妮相依为命,住在一所破烂的公寓里。

他经常被人欺负,街上的小混混,老板……他实在太瘦小、太胆怯了。但是,亚瑟也是一个“奇怪”的人,他孤僻、阴郁、精神分裂,同事既害怕他,也讨厌他。亚瑟很小就得了一种“怪病”,他总会不自觉地大笑,无法控制。

在公交车上,他逗乐小孩子,却被小孩子的母亲呵斥,他无法控制地大笑;

表演脱口秀时,他无法控制地大笑,影响表演节奏,被观众耻笑。

这个“怪病”一直折磨着亚瑟,也成为亚瑟第一次杀人的导火索。有一次,亚瑟在给小孩子做小丑表演时,身上藏着的枪械掉了出来,他因此被公司解雇。

解雇的那天晚上,他化着小丑妆,搭乘地铁回家。地铁上,三名韦恩公司的员工调戏一名女乘客。亚瑟看到了,他无法控制地大笑起来。这三个男人以为亚瑟是在挑衅,他们将亚瑟踢翻在地,狠狠地殴打。慌乱之中,亚瑟掏出枪,射杀了这三个男人。

第二天,“小丑”登上了报纸。哥谭市的底层市民将他当作英雄,因为,他干掉了“贪婪”“邪恶”的富人。

“暴力的种子”,在亚瑟的心中萌芽,“残酷、危险”的现实社会,不断地给亚瑟施压,“小丑”的人格逐渐侵蚀普通人格“亚瑟”。后来,他在公寓里杀死了经常欺负他的同事,在电视直播里,杀死了嘲笑他的主持人。不过,“暴力”与“现实”并不是小丑诞生的根本原因,让亚瑟成为小丑的,是他最深爱的母亲。

母亲的谎言

关于亚瑟的“怪病”,他的母亲潘妮说,“这是因为,你生来就是为了给人带来欢笑。”亚瑟深信不已,却不知,这其实是一句天大的谎言。

潘妮经常给哥谭市首富托马斯·韦恩写信,她告诉亚瑟,她曾经为托马斯·韦恩工作,善良的托马斯·韦恩不会对他们母子弃之不顾。

托马斯·韦恩,蝙蝠侠的父亲有一次,亚瑟偷看了潘妮的信,在信中,潘妮说她是托马斯·韦恩曾经的情人,而亚瑟,是托马斯·韦恩的亲生儿子。这个消息,令亚瑟既震惊又欣喜。亚瑟从小就没有父亲,父亲这一身份长期缺失,令亚瑟对“父亲”有一种强烈的渴望,亚瑟并不在乎“父亲”是否富贵、贫穷,他渴望得到一丝父亲的爱。在此之前,亚瑟一直视脱口秀主持人莫瑞为精神上的父亲,在亚瑟的幻想中,莫瑞说,要是能有你这样的孩子,我会毫不犹豫放弃一切。

巧合的是,电影最后,亚瑟杀死了莫瑞,贴合了“俄狄浦斯情节”中的“弑父”行为。他的世界如俄狄浦斯王一般,跌入了无尽深渊。于是,他不顾一切接近托马斯·韦恩。他去托马斯·韦恩大宅,在大宅门口,他遇到了托马斯·韦恩的孩子布鲁斯·韦恩(幼年蝙蝠侠)。亚瑟把布鲁斯当成同父异母的兄弟,他用拙劣的魔术逗布鲁斯开心,却遭到管家驱逐。

管家告诉亚瑟,潘妮是一个疯子,她和托马斯·韦恩一点儿关系也没有。他去戏院洗手间偶遇托马斯·韦恩,托马斯·韦恩狠狠地揍了亚瑟,并明确告知亚瑟,亚瑟不是他孩子,而且,他也不是潘妮的孩子。

他们之间没有一丝温情。亚瑟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他按照托马斯·韦恩说的,去精神病院找到了潘妮的住院资料。资料上明确记载了潘妮的病情,亚瑟的身世,以及潘妮虐待、殴打幼年亚瑟的事迹。亚瑟另一个被压抑已久的人格(被虐待的亚瑟)恢复了记忆。他被母亲、母亲的男友虐待,绑在暖气片上殴打……

亚瑟后背仍有被虐待的伤痕

他的怪病,无法控制的大笑,也正是潘妮一手造成的……亚瑟一直压抑着这个人格,他没办法恨潘妮,因为,潘妮是他在这个世界唯一的亲人。他必须爱潘妮,他只能与潘妮共生,才有活下去的理由。然而,谎言一次一次击碎了亚瑟的心理防线,他没办法再欺骗自己。他是孤独的,他是被遗弃的,他是不被世界所爱的人。“小丑”人格,再也无法被抑制,完全占据了亚瑟。“小丑”是暴力的,无所畏惧的,他是一张恐怖的面具,一副坚硬的铠甲,将亚瑟保护得严严实实。

儿子的谎言“共生”一词,是马勒从生物学借来,以隐喻方式来指称婴儿在和母亲无法分化时的精神内在经验。以原始的认知和情绪层次上看,婴儿具有和母亲融合一起的经验,就如同和她合而为一的意象。

人在婴孩儿时期,是特别脆弱的,TA的吃喝拉撒,都需要养育者(大多数时候是母亲)照顾,这种状态称之为“共生”。亚瑟和潘妮是另一种形式的“共生”,他可以独立解决生理需求,但是,他无法摆脱对母亲的心理依赖。被母亲虐待,父亲缺失,导致亚瑟“被爱”功能衰减。他感到自己是孤独的,被遗弃的,是不被世界所爱的人,他没有能力从外部获得爱,他只能从母亲身上获得爱。因此,尽管母亲虐待他,亚瑟也主动地忘却这件事。当他长大之后,他有能力离开母亲,但他没有。他选择和母亲住在一起,照顾母亲的吃喝拉撒,他用“奉献”精神换取母亲的“爱”,以便让他感觉,自己是有依靠的,和这个世界是有联系的。而这种“共生”关系,令亚瑟离外部世界愈发遥远。影片中,有一段亚瑟帮潘妮洗澡的场景。事实上,潘妮是有自主活动能力的。现实生活中,成年儿子是羞于与母亲沐浴的(包括和母亲住在一起),但是,对处于共生关系之中的亚瑟来说,这是必须的,婴儿是无法离开母亲的。

亚瑟将对母亲的恨,变成了不得不依赖的“爱”,形成了病态的“恋母情结”。在电影中,亚瑟有一个幻想中的女朋友索菲,她是一位黑人妈妈。索菲“母亲”的身份吸引了亚瑟,在幻想中,索菲赞赏她的脱口秀,夸“小丑是英雄”,不离不弃地陪伴亚瑟。

在一次臆想中,亚瑟和索菲发生了亲密关系。臆想结束后,亚瑟很兴奋,回家后,他拉着母亲,“强迫”她跳了一支舞。幻境与现实的交错中,折射出亚瑟病态的爱。

脆弱的共生关系

这种“共生关系”很脆弱,一旦亚瑟察觉到他赖以生存的共同体,是虚幻的、缥缈的,他的世界就会崩塌,因为所谓“爱的共同体”,其实,只是单方面倾注了亚瑟自己的爱罢了,潘妮并不爱亚瑟,从未。亚瑟拿到潘妮资料时的记忆闪回片段,大致可以勾勒出他悲惨的童年,被母亲嫌弃、虐待,被母亲前男友殴打,母亲将生活的苦闷,都发泄在年幼的亚瑟身上。年幼的亚瑟太痛了,但是,他哭不出来,他只学会了笑,越是痛苦,越是狂笑。在记忆恢复之前,电影中就有许多细节,展现出潘妮并不爱亚瑟。潘妮询问亚瑟的工作状况,亚瑟“炫耀”他很受观众与老板赏识,潘妮马上打击了亚瑟:只有幽默的人才能当喜剧演员。

亚瑟在公寓内杀死同事后,放走了侏儒同事,并对他说:“你是唯一个对我好的人。”从侧面印证,他从未感受到母亲的爱。亚瑟发现身世之谜,潘妮并不是先解释,而是躲在房间里,她从内心里,是害怕亚瑟的。她顺从亚瑟的“共生关系”,一方面,是因为她年纪老迈,一方面,是因为她恐惧。

她给托马斯·韦恩写信,也有两个目的,一是“诈”一点儿钱,一是逃离亚瑟。当然,她没有忘记榨干亚瑟最后一点儿剩余价值——用亚瑟所谓托马斯·韦恩私生子的身份谋取托马斯·韦恩的同情。或者,我可以更大胆地揣测,潘妮是故意让亚瑟看到那封信,利用亚瑟去“敲诈”托马斯·韦恩。谎言修饰得越美丽,当它被揭穿时,它所展现的荒诞、残酷就越强烈。亚瑟恢复记忆之后,那个他悉心构建的共生关系崩塌了,他的世界,也崩塌了。

还是要走出来

“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如果,《小丑》只是一部独立于DC漫画宇宙的电影,我会给它更高的评价,因为,它塑造了一个普通人如何堕入无尽深渊,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亚瑟”。但是,要成为DC漫画宇宙中的“小丑”,这些远远不够,原生家庭不足以构成“小丑”痛苦的根由,它带有强烈的主观性,更多的,是令“小丑”痛恨自己。关于这个世界的“真实”,《小丑》给我展现的部分太少。

回到这部电影,我想谈谈如何拯救普通人“亚瑟”,这个话题,或许是我们都会面临的问题。世界的残酷或许是没办法改变的,但我们可以让“家”更加温暖。某种程度上来说,“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或许是无法避免的,因为,这个世界没有一个完美的家庭,也没有完美的父母,无论父母如何悉心培育子女,总会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一定伤害。在现实生活中,面临这个问题,大部分家庭是这样一个情况:父母完全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子女逃避伤口。因此,修正原生家庭问题,需要父母与子女共同面对,任何一方拒绝参与,这个问题都无法解决:对于父母,他们要意识到,自己的某些行为的确会给孩子造成伤害,现在弥补也不迟;对于孩子,试着理解父母,谁都会犯错,大胆地和他们沟通,解开心结,即便没办法治愈,也不至于令伤口无限扩大。当然,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状态。我们没办法奢求上一代去理解我们那被无限放大的“童年伤痕”,如果不被理解,那么,至少当我们和下一代相处的时候,我们能够正视“原生家庭”的问题,不要让这道伤痕成为永久伤痕。要成为“小丑”很难,但是,成为“亚瑟”很容易。

请不要忽视“亚瑟”,别让“亚瑟”变成“小丑”。

 
4 阅读:34
评论列表

桃花岛浪人

简介: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