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星空。
让我们一起来继续阅读《被讨厌的勇气》。
01
有人会有疑问,或许我的确可以通过他者贡献来喜欢上自己,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或者了解到自己并非是没有价值的存在。
但是这样做的话就会幸福吗?
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人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不成就一番大事业,或者不证明“我是独一无二的”,那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把一切都归到人际关系中,没有提及自我实现式的幸福,这不是一种逃避吗?那么所谓的自我实现式的幸福具体是什么?
可能这会因人而异。
有人希望获得社会性成功,有人希望达成更有个人性的目标,比如说有人希望研制出解决疑难杂症的特效药,有人希望创作出满意作品等等。
尽管有很多人连自己的梦想目标都不知道是什么,却仍然觉得,只有找到自己的梦想并且达成自我实现,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但这样其实陷入了一种误区,我们通过以陷入问题行为的孩子作为例子来考虑,或者会更容易理解。
02
首先,我们都具有“优越性追求”这样一种普遍性的欲求。
也就是“希望进步”或者“追求理想的状态”。
大多数孩子在最开始都是“希望变得特别优秀”。
具体就是听从父母的教导,按照父母说的去做,全力地去学习、运动。
他们都想要通过这样做来获得父母的认可。
但绝大多数的时候,希望变得特别优秀,都无法获得实现,就比如说学习或者运动的进展不顺利。
那么这个时候有部分孩子就会改变想法,变成“希望变得特别差劲”。
那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无论希望变得特别优秀,还是希望变得特别差劲,其实目的都一样。
都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关注,脱离“普通”状态,成为“特别的存在”。
本来,想要在某些方面变得特别优秀,无论是学习还是运动,都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获得一定的成果。
但是“希望变得特别差劲”的孩子,也就是陷入问题行为的孩子,可以在不付出健全努力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别人的关注。
阿德勒心理学将这样称之为“廉价的优越性追求”。
比如说问题儿童上课捣乱,那么肯定会引来老师和同学的注意,这时候他就成了特别的存在。
但是这种“廉价的优越性追求”,是一种不健全的态度。
陷入不良行为的孩子的行为就属于“廉价的优越性追求”。
所有的问题行为,比如逃学或者割腕,还有未成年人饮酒吸烟等,这一切都是“廉价的优越性追求”。
当孩子陷入到问题行为的时候,父母或者周围的大人会训斥,会教育。
对于孩子来说,被训斥无疑是一种压力。
但是即使是以被训斥这样的形式,孩子也还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
换句话说,无论是怎样的形式都可以,就是想成为特别的存在,得到别人的关注。
有些时候无论怎样被训斥,孩子都不停止问题行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正是因为父母或他人通过训斥这样的行为给予孩子关注,所以孩子才不停止问题行为。
03
大多数人都无法获得自我实现式的幸福。
无论是获得社会性的成功,还是达成更具个人性的目标,这些大部分人都是做不到的。
有部分人追求不到变得优秀就去追求变得差劲,想要获得别人的关注。
这是不健全的态度。
要承认一件事情,我们都是平凡的,都是普通人。
要勇于承认自己的平凡,不要强迫自己去达成自己难以达成的目标。
对于孩子也是一样,不要强迫孩子,学习好,运动好,样样都好。
平时要多关注孩子。
要为自己的存在感到高兴,为孩子的存在感到高兴。
不要追求社会性的成功,做好自己。
不要和其他人比较,从零开始,慢慢一步一步地努力,慢慢进步。
你会获得幸福的。
我是星空,喜欢我的可以点赞收藏加关注,让我们共同进步,一起获得更好的幸福生活吧!
(图片来自Pexels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