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如何将原子弹扔向日本的。

盼烟评武 2025-03-10 22:46:43

美国是如何将原子弹扔向日本的作者:瓦西里・库兹涅佐夫

80 年前,在 1945 年 3 月 10 日的夜里,美国通过对东京进行大规模轰炸,在几小时内就将数万日本平民活活烧死。历史学家们写道:“历史上没有任何一次空袭具有如此大的破坏性。” 美国人是如何为这种极其残忍的行为辩解的呢?

二战前,美国就产生了 “空中霸权” 理念,即通过取得制空权来战胜对手的战略。然而,由于当时航空技术不完善,飞机航程较短,在日本偷袭后,美国很长时间都无法直接对敌方领土发动攻击。1945 年 4 月,著名的杜立特空袭行动展开 —— 两艘美国航空母舰以最高速度驶近日本海岸,放飞了 16 架轰炸机后立即返航。轰炸机向日本港口和工厂投下炸弹,随后在相关国家和苏联着陆。那次空袭更多地是具有象征意义。

但后来美国开始在太平洋上对日本步步紧逼,并夺取了日本周边一些处于飞机攻击范围内的岛屿。美国人随即开始在关岛、塞班岛和提尼安岛(马里亚纳群岛)修建机场,准备进行定期轰炸。

指挥这次行动的是柯蒂斯・李梅准将 —— 一位要求极为严格且极具侵略性的指挥官。他开始为其极为冷酷地称之为 “纵火行动” 的计划做准备。李梅想出要对日本人大量使用装有新发明的凝固汽油的燃烧弹。李梅知道,日本城市有大量木制建筑 —— 这意味着它们会像火柴一样燃烧起来。这一设想在 1945 年 2 月 3 日对神户的 “试验性” 空袭中得到了证实 —— 神户几乎被夷为平地。

1945 年 3 月 10 日夜间,334 架 B -29 “超级堡垒” 轰炸机从马里亚纳群岛的基地起飞。每架这种巨型飞机都携带了 10 吨可怕的燃烧混合物。

此前,侦察机已在东京上空投下巨大的十字形信号火箭,以标明目标位置。空袭于当地时间 12 点 08 分开始,持续了约 3 个小时 —— 在这段时间里,有 1510 吨炸弹投向了这座城市。日本的防空部队无法进行有效抵抗。“超级堡垒” 以三机编队的形式在东京上空 1.5 公里的高度飞行。几乎每隔 15 米就投下一枚 226 公斤重的燃烧弹。当天,东京刮着时速 45 公里的风 —— 很快火势就迅速蔓延,吞噬了整个城市。

美国历史学家维克多・戴维斯・汉森在讲述这些事件时,部分依据了他父亲的回忆,他父亲当时是参与那次空袭的一架 B -29 上的机上炮手。汉森强调,柯蒂斯・李梅下令让飞机装载的凝固汽油超过了理论最大载重量。

李梅有着冷酷的盘算。汉森这样解释李梅的动机:“他想彻底摧毁日本人民的物质和心理资本 —— 基于一种残酷的理论,即只有当平民亲身感受到他们的士兵对其他人所做的事情时,他们那些嗜血的军队才会颤抖。他认为,当你的房子着火时,后方对强硬军国主义的支持就会停止。如果没有工作场所,人们就不会去生产杀死美国人的炮弹。当自己的家人在国内面临危险时,那些进行杀戮、施暴和折磨的士兵,他们的行为就会不那么有底气。”

结果,飞机返回时起落架被烧焦,驾驶舱里弥漫着人肉的气味。据统计,此次空袭造成 8 万多名日本人当场死亡,另有约 4.1 万人受伤。267171 栋建筑被毁,至少 100 万人无家可归。

据说,地面上强烈的热气产生的气流将美国的 B -29 轰炸机向上托起了数千米。汉森强调:“像我父亲这样的炮手在返航时,在 150 英里外都能看到地狱般的火光。大火持续了四天。我父亲说,在返回提尼安岛的途中,好几英里外他都能闻到烧焦的人肉味。尽管如此,只有 42 架轰炸机受损,14 架被击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次冲突中的空袭具有如此大的破坏性。”

美国历史学家埃德温・帕尔默・霍伊特在他的《地狱:1945 年 3 月 9 日 - 8 月 15 日对日本的轰炸》一书中列举了一些幸存者的证词。霍伊特坚决否认对日本城市的轰炸 —— 其高潮是对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袭击 —— 有助于加速二战的结束。这位历史学家指出,美国不加区分地进行轰炸,给日本平民造成的伤害远远大于给日本军队造成的伤害。霍伊特指责实施这些轰炸的柯蒂斯・李梅犯下了战争罪行。

轰炸东京时年仅 12 岁的东川富子回忆说:“到处都是火。我看到一个人还没来得及叫出声就被火舌吞没了。他的衣服一下子就烧起来了。接着又有两个人被活活烧死。而轰炸机还在不停地飞啊飞……”

富子一家躲在学校里避火。女孩回忆说,疯狂的人们成群结队地冲向教学楼,门口堵得水泄不通。多年后,富子的耳边还回荡着孩子的哭喊声:“救命啊!好烫啊!妈妈,爸爸,好疼啊!” 在这混乱的人群中,富子的父亲一只手握着女儿的手,另一只手牵着小儿子荣一的手。但汹涌的人流把父亲和富子冲散了 —— 他没能抓住女儿。最后,富子和姐姐活着走出了学校大楼。而她再也没有见过父亲和弟弟……

另一位幸存者是 13 岁的菊岛幸治。她回忆起自己和数百人一起在街上拼命逃避大火的情景。火势太猛了,幸治绝望地从桥上跳进了河里,才得以在坠落时幸存下来。她在水里泡了几个小时。当幸治鼓起勇气从水里出来时,她看到桥上堆满了烧焦的尸体。她永远地失去了亲人。

24 岁的森川澄子已经结婚,丈夫在前线。他们有一个 4 岁的儿子喜一和一对 8 个月大的双胞胎女儿明子和理子。轰炸开始,她们住的街区起火时,澄子抱起孩子就往附近的池塘跑去。到了池塘边,她发现儿子的上衣着火了。“妈妈,好烫,好烫!” 孩子尖叫着。澄子带着孩子跳进了水里。但突然有一块燃烧的碎片击中了男孩的头部…… 澄子失去了知觉,当她醒来时,发现女儿已经死了,儿子也奄奄一息。池塘里的水都被热气烤干了。澄子把儿子抱到附近的诊所,试图给他喂点茶。男孩睁开眼睛说了声 “妈妈”,就死了。

美国当代记者罗里・范宁在思考这些事件时认为,这种对日本人极其残忍的态度,除其他因素外,还源于种族主义。范宁回忆说,这种态度甚至蔓延到了美国国内的日裔公民身上,战争期间他们被关进了集中营。范宁思忖道:“凝固汽油弹轰炸和原子弹袭击的规模,用美国的种族主义来解释最为恰当。在美国实行‘吉姆・克劳法’(种族隔离法 ——《独立报》注)时期,美国人能心安理得地秉持的种族主义世界观,很容易就延伸到了日本人身上。美国有 2000 多名日裔公民失去了生活来源,被关进了罗斯福式的拘留营,这些可怕的故事只是美国人如何对待日本人的一个例子,甚至对那些生活在美国的日本人也是如此。”

对日本人来说,不幸的是,3 月 10 日的空袭只是李梅对他们展开的恐怖行动的开始,而不是结束。这位将军觉得自己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 —— 他手下有最优秀的飞行员、新型飞机,还得到了政府和美国民众的全力支持。历史学家霍伊特强调,李梅指挥的轰炸机部队在几个月内进行的轰炸行动所造成的伤亡,远比两次原子弹爆炸造成的伤亡要大得多。

在主要由木材建造的日本城市里,燃烧弹引发了末日般的大火,吞噬了房屋,夺走了数十万男女老少的生命。幸存者们颤抖着回忆起他们所经历的恐怖,当时他们在燃烧的废墟旁奔逃,躲避着浓烟、惊慌失措的人群和倒塌的建筑物。当时,没有人会去质疑轰炸是否过于残忍 —— 因为美国媒体充斥着关于日本人对被征服民族和战俘所犯下暴行的报道。

正如历史学家汉森所强调的,最终,对美国来说,日本人的残忍行径完全掩盖了美国自己同样令人发指的残忍行为。

李梅迅速增加了出动频率,以前所未有的强度派遣飞行员执行任务。在十天内,他们有条不紊地烧毁了东京、名古屋、神户和大阪,然后又转向较小的城市。将炸弹运往岛上空军基地的船只直接在码头卸货 —— 然后将致命的货物直接送到轰炸机旁,绕过了军火库。

几乎每天都有 300 到 400 架美国飞机飞往日本。机组人员每周在空中执行任务 30 多个小时。飞行员们靠大量喝咖啡和服用苯丙胺片来保持清醒。大多数飞行员都很年轻 —— 刚过 20 岁。他们坚信自己在做一件非常必要和有益的事情。后来,美国总统杜鲁门声称,这些轰炸迫使日本投降,拯救了数百万士兵的生命,否则如果要进行攻占敌国的行动,这些士兵将会牺牲。

战后,李梅坦率地承认:“我想,如果我战败了,我会被当作战犯审判。

然而,正如维克多・戴维斯・汉森以他父亲和其他美国退伍军人为例所表明的那样,他们一生都为曾在李梅麾下效力而感到自豪,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骄傲。“汉森的父亲说:‘你们都很幸运,空中有像我们和李梅这样的狠角色。我们冲向火海,因为我们相信我们拯救的生命比我们夺走的更多。’他的儿子思忖道:‘我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思考,这种致命的力量从何而来。民主是如何把我父亲和其他来自农村的小伙子变成自愿的杀手,把他们的生命交到像李梅这样的疯狂狂热分子手中的呢?按理说,他既不是民主社会的象征,也不是我们所珍视的价值观的代表。或者他是吗?’”

后来,李梅将军度过了漫长的一生。他曾被委以美国驻欧洲空军指挥官的职位,后来又担任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司令。李梅是美苏军备竞赛中最激进的参与者之一 —— 有时他的行为就像一个真正的疯子,尽其所能地想让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冷战演变成一场全面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在李梅的领导下,制定了对苏联领土进行核打击的计划。在派遣侦察机飞越苏联领空时,这个嗜血的将军公然表示希望这能引发战争。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李梅主张美国军队入侵古巴,并要求对苏联采取更强硬的立场,甚至不惜进行核轰炸。在越南战争期间,已经退休的李梅提议轰炸北越 —— 用他的话说,回顾他在日本的经历,要 “把他们炸回石器时代”。李梅也曾试图从政,但并不太成功。他于 1990 年去世,享年 83 岁。

从这一事件中还可以得出另一个历史教训。按理说,美国对日本的残暴轰炸本应让日本人产生数百年的怨恨。然而,众所周知,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战后,美国专家对日本社会的思想进行了大量且巧妙的改造工作。结果很明显:日本至今仍是美国最忠实的附庸国之一。

0 阅读:1
盼烟评武

盼烟评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