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先悟“中”之精髓,再显“医”之妙手

垌菲的备忘录 2024-11-26 14:36:55

“中医”的“中”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而深入理解这些内容,不仅可以从文化上“正本清源”,更能为中医学习者看待科学问题和临床实践,提供更加丰富的视角。

“中庸”与“天人合一”

“中”可以代表“中庸”,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哲学思想。中庸强调的是平衡、和谐与适度。是阴平阳秘、精神乃至,也是克服对立,恢复平衡。在中医学中,健康的状态就是阴阳平衡、五脏和谐的状态。中医的治疗方法通常会依据个体的整体情况,调和其身体的阴阳,寻求“中和”的理想状态。

具体来说,中医与西医在治疗思路上有着本质的差异。中医强调平衡与和谐,其治疗目标是通过调节体内的阴阳、五行、气血等元素的平衡,恢复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例如若一个患者出现虚弱或寒热失调的症状——这里的症状可以是感冒发烧这种常见的疾病,中医会通过针灸、草药等方法,恢复自身的抵抗能力,比如说用“玉屏风散”恢复肺气,祛除外邪,达到整体平衡。与此不同,西医更多依赖对抗与干预,治疗上强调针对病因进行直接干预,如通过药物、手术等手段清除病菌、修复损伤或抑制病变。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就是通过对抗病原体来解决问题,侧重局部治疗和症状缓解,比如在感冒的治疗中,西医会区分是病毒性还是细菌性,然后采取抗生素或者疫苗来治疗,这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对抗思维。因此,中医侧重调整体内平衡,西医则侧重直接解决疾病的表现或病因,两者在治疗策略上有显著差异。但必须指出的是,西医的对抗在很多状态下也是必须的、正确的治疗策略,中医也会使用对抗的治疗方法和思路。

“中”与“西”的对比

在中医与西医的比较中,“中”常常代表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它和西方医学的理念和方式不同。西医侧重于通过药物、手术等手段治疗病变部位,而中医则倾向于通过调节体质、恢复阴阳平衡来治愈疾病。因此,“中”也代表着一种与西医不同的医学哲学和治疗理念。

中医和西医在治疗理念和医学思维上存在明显差异,但并非不可兼容。中医的核心理念是“整体观“和”平衡调节”。它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治疗时注重恢复体内阴阳、五行、气血的和谐状态,认为健康是维持平衡的结果,疾病往往是由于失衡所致。中医通过方剂、针灸、推拿、健身气功等手段,调整身体各方面的功能,侧重在调节人体的自愈能力,使身体恢复自然的平衡状态。西医则主要基于科学实验和病理研究,其治疗理念往往侧重于局部干预和对抗疾病。西医通过诊断病因、病理学分析,使用药物、手术、放疗等手段,针对疾病的根源或病变部位进行治疗。西医注重疾病的具体表现和症状,追求快速有效的干预,通常依赖精密的检测和科学验证来指导治疗方案。

尽管治疗方法不同,但两者并不互相排斥。在现代医学实践中,中西医结合已成为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共识。西医能够在急性病症和现代技术的应用上发挥优势,而中医则在慢性病、调理体质和整体健康管理方面有独到之处。两者的互补,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方案。

而作为现代的中医或者西医,我们更多看到了一种融合的思想,最有意思的一点莫过于我们可以把西医原来最“看不上”的舌诊用现代医学进行一定的阐释——舌诊是中医四诊中较为重要的部分,而舌苔所对应的口腔菌群变化或与肠道菌群改变具备特征性的对应关系。这种联系的基础在于口腔微生物借助血液或消化道在肠道定植,或通过免疫系统传递菌群代谢产物而实现。在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非消化系统疾病中同样存在,实质或许在于微生物与宿主免疫系统的交流,并参与对宿主和微生物都有利的代谢过程。对舌苔-口腔菌群-肠道菌群联系的把握,体现了中医学整体思维的学科特点,也是中西医互相融合甚至成为“整合医学”的过程(参考论文信息《中医杂志》2019年报道:10.13288/j.11-2166/r.2019.03.006)。

初学者如何把握中医的特点

中医的特点对初学者来说,首先需要理解其整体性和辨证施治的思想。中医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相互联系,健康的状态是阴阳、气血、五脏等元素的平衡与和谐。治疗时,中医并非仅仅针对局部症状,而是通过辨证施治,根据个体的不同体质和症状,判断其阴阳失衡、气血虚实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初学者要学会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准确辨别患者的症候,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此外,阴阳五行的理论也是中医的基础,理解五行的相生相克、阴阳的动态平衡,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中医的治疗理念。

而在系统学习中医的过程中,非常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放空的心态”,考虑到大多数基础教育提供的是基于现代科学的“结构决定功能”思维,而中医所需要的阴阳五行知识等,对于大多数初学者来说是陌生的,这时候需要先记忆大量的基本知识,才能够形成最终的“融会贯通”,所以“理解”往往是基于足量的记忆之上的。

2 阅读:89

评论列表

中医写下上千亿次药量能知道如何來吗

中医写下上千亿次药量能知道如何來吗

4
2024-12-04 16:17

中医好历害妙手.中医四大圣人的孙思邈在巜大医精诚》说德不近佛不可为医.但是在明知药有效并且吃的越多效果越大情况。而非要限量(目前沒有一本中医书有說明吃多少会出现什么样毒反).做着明明可以一天治好旦并要治个十天半月.這就是所谓中医四大圣人所标榜的近佛。当然这不算什么.科技水平低可以理解的。但是到今天中医们还振振有词,自以为是的了不起。中医5000年历史。上亿名中医从业人员没有一位能说出自己如何定药量(包括四大圣人)。药决定能不能治病。而药量更是关系着病人多久能治好。病人需要承受多久的病痛还不夠重要吗。为了标榜中医写着药量又说药量是中医之秘。当是又说不出药量如何来.说临床的.但是中医临床只是表示用这个方子治过病最多证明次个方子有效。而证明不了这个方子的药量达到最大值𡿨已经考虑了有效和有毒〉因为中医沒有一次记录过服用后有什么反应。你怎么证明你考慮过有毒性.西医临床是決定药能不能继续上市。而不是确定药量。西医药量由药企決定。西医生只有选择药品

曹合

曹合

2
2024-12-25 18:56

如果你有天眼,就能理解传统文化,包括中医!

陆初雪

陆初雪

2024-12-08 08:29

[静静吃瓜] 不要瞎悟。 [doge] 中医是西医进来以后,为了区分中国本土的医学和西方医学。才搞了中医这个词 [哭笑不得] 以前叫,岐黄之术,御医,大夫,郎中。[doge]

垌菲的备忘录

垌菲的备忘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