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甘孜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它有着壮丽辽阔的风景,草地从脚下延伸至远处的高山,层层叠叠的山峦撑起一片天地,白云悠悠流过,是远离城市喧嚣的一番世外仙地,也是无数人渴求的世外桃源。
这样一片大地上孕育出了一座独特的寺庙,如果向远处眺望,你可以发现有一片红房子静静地矗立在群山间。
这座寺庙是专门为女性开办的寺庙,自上世纪80年代创立至今,一直以维护女性僧人权益优先,在顶峰时期足足容纳了两万余名僧人。
那你知道这是哪座寺庙吗?
(一)高原上的神秘佛寺这座寺庙就是亚青寺,从远处眺望,它虽然坐落于川西一片片高原之上,但只有走近了才能发现它地理位置的奇妙之处。
亚青寺处于四川白玉县的昌曲河畔,沿着昌曲河一路前行,走过狭隘的山裂豁然开阔,我们会看到另一番洞天。
在昌曲河深处,有一片宁静的湖泊,湖泊之上是一座小岛屿,自从亚青寺在此建立后,当地人就把这座岛命名为“觉姆岛”,觉姆就是圣女的意思,当地人用这种方式赞美女僧。
想要通过湖泊来到岛屿只有两条路可走,在亚青寺的后院有两座小桥连接着亚青寺与外界。
其中一个连接着寺庙和昌曲河岸,是日常游客与觉姆们来回穿梭的重要支柱。
这座桥梁是不允许男性登陆的,亚青寺对男性有着严格的管控,他们没有权利也不被允许登陆到觉姆岛,甚至不可以踏上这座桥梁。
亚青寺对男性的管理十分严苛,只要性别为男,就没有登上这座岛屿的机会。
哪怕是未成年的小男孩也不能跟着母亲踏上这座桥梁,亚青寺给他们最大的限度就是在母亲的带领下参观附近的景色,天黑之后必须即刻离开。
唯一能够受到允许被留在岛上的孩子,一般都是觉姆们的弟弟或者当地贫困人家的孩子。
这些孩子们没有办法读书,也没有老师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教育他们,甚至饭都吃不饱,每天两眼一睁就是干活。
觉姆岛接纳了他们,把他们留在岛上,教他们识字读书,每日跟着觉姆们一起诵经。
虽然吃的是最简单的斋饭,但起码受到了基本的教育,还能吃饱肚子,比留在家中挨饿好不少。
当这些孩子们长到十一二岁时,他们就不能继续留在岛上,如果有皈依佛门的想法,他们就可以来到昌曲河畔做一名扎巴,如果不愿意,也可以离开另谋生路。
因为有时需要通过桥梁运输物资,所以这座桥很宽,足够车辆通行。
而另一座连接着远处的山林的桥梁则略显狭窄,这座通往山林的桥梁是为了女僧们修行所用的。
一方面这些山林深处有着女僧们搭建的简易木屋,可以在苦修时落脚。
另一方面在亚青寺有一个规矩,在寺庙中表现优异的修行者,可以获得机会参加一年一度的“百日闭关”修行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觉姆们需要在每年冬天第一场雪后,住进自己提前搭建好的木屋,然后在那里度过108天。
这108天的闭关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觉姆们需要每天迎着第一缕阳光起床,然后一边背着《大藏经》,一边走过崎岖的山路,走遍每一座山。
不仅如此,在闭关的这段时间里,觉姆们不能向外界寻求任何帮助,只能依靠闭关前准备的小小物资生活,不管是大雪封山还是大风刮倒房屋,她们都不能放弃。
这种艰苦且残酷的“百日闭关”活动,每年能够成功坚持下来的人,不足1%。
这就是亚青寺通往外界的两座桥梁,其他的男性扎巴则围绕着亚青寺住在昌曲河河畔附近,零散分布在距离亚青寺10公里附近的地方。
(二)喇嘛阿秋的创举那这所寺庙是怎么创办起来的呢?这还晚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左右,1985年,喇嘛阿秋来到这片世外桃源,在这座小岛上建立了亚青寺。
喇嘛阿秋创办亚青寺的原因也很简单,他想打造一座专门服务女性修行的寺庙。
喇嘛阿秋出生于藏地的一个佛学世家,自小皈依佛门,在通读经书后选择走万里路,一睹人间疾苦。
行走人间这些年,除了普度众生,阿秋发现,女僧人的处境十分艰难。
因为性别的特殊性,一些女僧人受到了歧视与言语攻击,在求取佛法的这条路上,女性比男性走的艰难许多。
阿秋不忍心看到女僧处在这种困境当中,一路上他都在想,他要怎么做才可以解决女僧这些烦恼与苦痛呢?
于是他选择自己打造一所寺庙,只接纳女性僧人,这才有了我们上面提到的一幕。
阿秋散尽家财打造了亚青寺,一开始的亚青寺十分简陋,阿秋作为一名僧人名下并无太多积蓄,只能勉勉强强打出牌匾,然后草草建几个屋舍,最初的亚青寺就成型了。
不过即便这样,一开始的亚青寺就收纳了十余名僧人。
她们都是住在附近的女性,对佛学心生向往,但是碍于一些条件迟迟没有行动,亚青寺的到来鼓舞了她们。
阿秋用非常温厚的态度接待了她们,佛学讲究普度众生,阿秋不在意他们世俗身份如何,只要是对佛学心生向往他便一视同仁,
在他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了亚青寺,亚青寺的规模逐渐扩大,到了巅峰时期,甚至有足足两万人会在亚青寺修行。
也是因为人员的扩大,亚青寺的规矩也越来越严格,不过归其原因,还是为了保障寺内女僧的安全。
这些女僧在皈依佛门之前的身份各异,有的是年薪千万的女投资人,也有家境优渥的女孩,还有从小被抛弃的孩子和被孩子抛弃的老人。
这些女性受到亚青寺的吸引,从全国各地来到川西,既然汇聚在此,就要保证她们的安全。
而亚青寺也从之前低矮的屋舍扩大到一幢幢、一排排,规模不同、材质不同的红房子。
不同的女性汇聚在这里,她们有的拿着瓦砖盖起小红房,有的拿着铁皮勉强搭建一个棚子,但是无一例外都会把墙面涂成红色的样子,逐渐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作为僧人,觉姆们不能装扮自己,只能把爱美之心投射到自己的住所。
每一栋小房子都承载着主人独特的心思,有的点缀着小花,有的用花纹各异的石头装饰,这是独属于女性的浪漫。
(三)亚青寺的觉姆觉姆们在亚青寺的生活是简单且单一的,很难想象在21世纪还有地方没有通网,甚至这座小岛上连水电都没有。
觉姆们不可以使用任何电子设备,保持着最古老的生活习惯,每天往返于河畔与亚青寺,手提肩扛的打水洗衣做饭。
觉姆们的饭菜也很单一,基本上就是简单的青稞和土豆,搭配当季的蔬菜,不沾一点荤腥。
不仅如此,由于亚青寺的规模不断扩大,后面喇嘛阿秋直接把亚青寺划为了9个大州,其中的4个州是专门提供给觉姆们生活修行用的。
阿秋给每个州都配备了一名督导,名叫“丹达”,负责这个州的治安与日常管理。
每个州又细分成几片,由不同的“更克”负责着觉姆们的日常生活和修行,有了他们的存在,岛屿的管理变得更加方便。
一旦选择成为觉姆,女性们就要放弃世俗中的一切,每日都被348条戒规限制着,从“爱恨嗔痴”到“穿衣如厕”,每一步都有自己的规矩,每一步都要恪守清规。
觉姆们也不被允许擅自离开岛屿,想要回家探亲或者外出都需要经过层层报备,外出的时间也有着严格的规定。
但是觉姆们并不觉得这种生活痛苦,相反在这里,她们可以获得久违的宁静,内心十分平和。
这里地处偏远,很难获取物资,寺庙一般会集中统一采购,定期发放给觉姆们。
除此之外,寺庙还会定期给觉姆们发放300元的津贴用于日常生活,不过大多数觉姆基本上用不到这笔钱。
作为修行者,除了吃饭基本上没有需要花钱的地方,在寺庙已经承担饭费的情况下,觉姆收到多少钱基本上就会把它原封不动地捐回给寺庙,用于日常对庙堂和佛像的维修。
结语亚青寺被媒体报道后,在网上获得了很大一波流量。
有些人觉得这只是一个营销的噱头,大肆诋毁寺庙,也有些人认为这是一个独立于世界之外的精神净土,心生无限向往。
但无论外界怎么评判,亚青寺还是静静地伫立在昌曲河畔,热烈的红色伴着青山绿水,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或许它的存在就是对外界质疑声最好的辩白。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