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468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我们知道,每一个王朝的建置都会参考前朝的体制进行调整,以免重蹈覆辙。汉代实行的是分封制度,随后出现七王之乱。
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还会采取这种方式,让自己的儿子成为皇帝?朱元璋为什么不从历史的教训中汲取教训,而执意要建立这种体制?
在历史上,关于分封制的问题,历来都是一个矛盾的问题,开国皇帝既想要通过分封来确保自己的皇室血脉,又担心自己的子嗣会造反。
但到了明朝,朱元璋依然实行了分封制度,虽然和前朝比起来,还是有了一些进步,或者说,是分藩制。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明代为什么实行分藩制。
一、出于对国土防卫的需要明代实行分藩,是在南京建立后,朱元璋就已经深思熟虑过了。比如北方的几座古都,在元朝和元朝的战争中,都受到了很大的损伤,经济条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把首都建在北方,那么食物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而那时,整个国家的经济重心,几乎全部向东南方向移动。江浙是全国有名的粮库,也是全国最大的纺织基地,也是制盐的发源地,再加上朱元璋在南方的基础很好,所以才会将都城放在南京。
不过,南京的建立,虽然解决了国家的经济问题,但是军队的战略部署,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那时候,元朝的残余力量还没有放弃中原,在北疆集结了大批兵力,准备随时反击,恢复中原的实力。
面对着气势汹汹的元朝余孽,这是一个巨大的隐患,甚至可以说,这是决定了明王朝生死存亡的大事。
所以,为了巩固北方的防线,阻止元朝的入侵,必须要加强北方的防守,而朱元璋的回答是,让自己的孩子们来对付这个问题。
二、巩固江山朱元璋统一了天下,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怎么让百姓安心。在那个时候,从元朝叛军中投靠的人,并不是全部都是明人,而明朝的开国元勋及其家属,也因为自己的贡献,变得骄奢淫逸。
朱元璋在洪武九年颁布了九条铁榜,希望他们能克制自己,不能霸占别人的田产,不能霸占山场湖泊,不能奴役官府。
那时候,距离立国只有五年,可见当年的功臣和他的家人是何等的嚣张。那时候,胡惟庸、蓝玉等人,不是独断专行,就是肆无忌惮地掠夺百姓的土地,这是朱元璋这个出身贫寒的人无法容忍的。
而元朝的余孽,还有张士诚的部分旧部,随时都有可能倒戈,朱元璋迫不及待地想要利用自己的几个儿子,这是他最信任的。
三、避免地方分治的历史经验在历史上,无论是唐代还是宋代,皇族的力量都十分薄弱,因此,在国家面临危机的时候,各地的分权起义,对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正如唐代的安史之乱一样,大唐的衰落也是直接的,而到了元末,各地的分权也随之产生。朱元璋吸取了前朝的教训,认为必须派出藩王,以防止地方上的分裂。
从以上三点看,朱元璋建立藩王体系,其利多于弊。朱元璋不是没有想过这些,但他知道,既然是自己的儿子,那就让他们和睦相处吧。
不过,就算是两个儿子之间的矛盾,也能让朱家的基业,不至于被别人抢走。要知道,朱元璋可是有二十几个成年的皇子,如果不实行藩王制度,让他们留在京城,必然会和朝堂上的人狼狈为奸,从而成为一个巨大的威胁。
如果朱元璋病了,那么,他就不可能再掌控那么多的皇子了。所以,他决定让自己的几个儿子离开。
而且,这些被派遣出来的皇子,可以带领大明征战,保证边境的和平,也可以防止军权被外族掌控。这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朱元璋选择藩王制度,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在当时的复杂历史条件下,却没有太多的选择。
他不能完全信任越来越骄纵的臣子,也不能信任那些别有用心的先帝,面对着元朝在边陲布下的重兵,他可以信任的只有自己的几个儿子,最起码他们不会背叛自己,于是他决定重新分封,这大概是当时最好的办法。
参考文献:《明史》
阿泰
大明跳出了历史周期率,说明朱元璋谋划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