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功辅警傅进华:冬季跳入冰水连救5人,获奖后举动却引起争议

愚鉴 2024-01-13 15:53:52

2019年,浙江金华的一名普通辅警傅进华立下了大功。他在冬天跳入冰冷的池塘,勇敢地救下了5人,并因此得到了各种表彰和奖励。

然而在2020年8月,傅进华获奖后的一个举动却引起了争议。那么傅进华究竟是怎么救下5人的呢?他获奖后的举动又有什么争议呢?

傅进华是浙江金华人,在2009年成为了当地的一名辅警。此后的十年中傅进华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虽说没干出什么轰动性的事情,但也出色完成了本职工作。直到2019年12月23日,一个艰难的抉择摆在了他面前。

当时傅进华已经下班,正和妻子在家里择菜,却突然听到一声巨响。傅进华赶紧冲出家门查看,发现一辆越野车不知为何居然冲进了家门口的池塘里。这个池塘虽然不大,却足有三米多深。更何况此时是深冬,虽然金华在南方,但水面也是冰冷刺骨。如果车上的人长时间被困,后果不堪设想。

眼看群众有危险,傅进华的第一反应就是救人。但救人也不能盲目进行,傅进华看到越野车的车窗是封闭的,知道要把人救出来,就必须先把车窗打碎。傅进华平常在派出所里也负责一些维修工作,车上常备维修工具。他赶紧跑到自己的车旁,取出一把锤子,随后又以最快的速度冲回池塘,想都没想就跳了进去。

傅进华刚跳进池塘就感觉自己的腿像是被一堆小刺扎着一样,实在是太寒冷了。但他顾不得那么多,就潜入水中游向越野车。在浮力的影响下,于水下敲碎东西并不容易,傅进华费了好大劲才终于将后排的车窗敲碎,救出了两个人。这两个人都不太会游泳,傅进华就以托举式的姿势硬是将他们拖到了岸边,接着又潜入水中。

此时车后排还剩一位女士,她已经被水淹没了一段时间了,在绝境中看到有人来救自己,不顾一切地上前死死抱住了傅进华。这是人的一种求生本能,但也是极其危险的。因为在被紧紧抱住的情况下人是很难保持游泳姿势的,这样一来傅进华和这位女士都开始下沉,两人都有生命危险。

关键时刻,傅进华反复安慰这位女士,让她不要担心,自己肯定会救她出去的,放轻松就好。这位女士的心情也逐渐平复下来,手上的力道也放松了。傅进华赶紧把外套脱了下来,以最快的速度把她推出了水面,拖到了岸边。

傅进华又想到被打碎的车窗离前排还有一定距离,要从后排将前排的人救出来并不容易,便开始寻找竿子。此时越野车引起的响动已经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围观,有人得知情况后赶紧拿过来一根两米多长的竹竿。傅进华接过竹竿,又跳进了水中。

此时前排的两人也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开始朝后排游动,试图从被打碎的车窗逃出去。但在水中这一点很难做到,他们一直没能成功。此时看到傅进华送过来的竹竿,两人都是激动万分。据他们事后回忆,看到傅进华的时候,就感觉他全身都闪耀着光芒一样,那根竹竿就是他们的救命稻草。

在傅进华和围观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这两人终于被拽到了岸边。傅进华此时已经疲惫不堪,但他担心还有人需要救援,便问被救上来的司机叶师傅:“车上到底有几个人?还有没有人在里面?”

叶师傅赶忙回答:“没有了。总共就五个人,你都救上来了。”

傅进华这才放下心来,就在他们说话的时候,车子已经彻底沉入水底。由此可见傅进华这个救援有多么关键,要是晚来几分钟,车里的人恐怕就有生命危险了。

有村民看傅进华全身都是水,便劝傅进华赶紧回家洗洗,换上干衣服。傅进华此时离家其实只有几十步远,但回家的过程就像跑了一场长跑一般。据傅进华回忆,他当时精疲力竭,腿上就像挂了两块大石头一样,走得很慢。好不容易到家后立即洗了个热水澡,但他受寒太久,感觉落下来的热水就像冷水一样。

幸运的是,傅进华此后身体状况还好,被救的五人也没有受伤,仅仅是受了一些惊吓。第二天叶师傅打听到傅进华在孝顺派出所上班,当即赶了过来,对傅进华千恩万谢,直言这条命就是他救的。

此事传开后,网友们纷纷为傅进华英勇救人的壮举点赞,人民日报也称他为“没穿披风的超人”。12月25日,金华市公安局就确认傅进华的行为是见义勇为,并对他进行了表彰,后来浙江省政府更是给他记了一等功。

那么,既然傅进华是做了好事,又得到了褒奖,此事又有什么争议呢?

原来,在2020年8月4日,金华市政府又授予他“金华市见义勇为勇士”的称号,还给他颁发了荣誉证书,并奖励他了10万元现金。而傅进华也顺理成章地收下了这笔钱,没有推辞,也没有捐出去。

正是傅进华这个“收钱”的举动出乎了某些网友的预料,让他们有些不满。在许多人的传统印象里,这些做好事的人在得到奖励后不是应该拒绝奖金,或者领到奖金后将其捐出去吗?他们看到许多新闻中都是这样报道的,便认为似乎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的“好人”。既然要高尚,那就应该高尚到底,怎么傅进华反而还收下了钱,也不捐出去呢?

见傅进华收下了这笔钱,网上就出现了一些议论。有人直呼“怎么做好事还收钱呢?”“给你你就真收吗?”甚至还有人猜测傅进华当初会不会就是为了得到奖励而去救人的。而面对这些议论,傅进华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默默承受着这一切。

那么这些观点合理吗?傅进华该不该收这笔钱呢?在解释这点之前,我们先讲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鲁国有一条法律:如果有人在外看到鲁国人被卖为奴隶,又出钱将他赎回的话,这个人就可以到鲁国国库报销赎人的费用。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贡赎回了一个鲁国人,却拒绝到国库报销这笔赎金,此举当时为子贡赢得了不少赞美。但孔子却批评他说:“子贡,你错了啊!”

与之相对的是,有一次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路救上来了一个溺水的人,对方送给他一头牛感谢他,子路收下了这头牛,孔子听说后便赞扬了子路。

为什么孔子会批评看似更高尚的子贡,反而赞扬似乎比较“物质”的子路呢?孔子是这么解释的:“子贡这么做之后,恐怕大家都不会赎回鲁国人了。向国库报销费用,不会损害子贡你的德行。但你不收这笔钱,大家就再也不会赎回自己的同胞了。”而孔子赞同子路的做法,则是因为他的故事流传开来以后,会让更多人去做好事,救起落水的人。

子贡错在哪了呢?他不要那笔钱,看似高风亮节,但给众人造成了这么一个印象:似乎只有做好事之后什么都不要,才算真的好人,把人赎回来之后不要赎金才是正确的。如果要赎金,大家就会将他和子贡比较:“你看子贡当年都没有要赎金,你怎么好意思要呢?”

这样一来,就是无形中提高了做好事的成本,将原本大多数人都能达到的道德标准提高到了一个只有极少数人能够企及的高度,把个人的“私德”变成了作为标准的“公德”。个体的“私德”当然是越高越好,越高越值得尊敬。但整体的“公德”,或者说社会的道德标准不应该被定在一个特别高的高度,那样只会适得其反,让大多数人都对道德敬而远之。

道德标准拔高之后,那些道德水平极高的人当然还会照样去做好事,因为他们本就不在乎回报。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还是希望“好人有好报”的。即便嘴上不说,心里还是期待自己做好事后能得到一定的回报。

然而有了子贡的先例,大家做好事之后也都不敢要回报了,做好事成了一件“负收益”的事情。于是为了避免这种道德困境,大多数人干脆就不做好事了,这样至少没有损失。

这就是《吕氏春秋》中“子贡赎人”的故事。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就明白这些网友的观点是否合理了。一直以来,我们对好人的要求都太高了,即便是那些做出了实打实贡献的好人,大家往往还是习惯于吹毛求疵,一定要看看这些好人身上还有没有缺点,似乎只有完美无缺才算是真正的好人。

但实际上,做好事应该“论迹不论心”,只要实打实地帮助了别人,那就应该得到称赞,更不用说傅进华这还是救了5个人的命。既然政府奖励了傅进华这笔钱,他就有权自行支配,只要不做违法的事情,怎么花都可以,他人无权干涉。只有这样,才是大多数人能够接受的一个道德标准,才能鼓励更多人去做好事,不再将做好事视为少数人的事情。

那些无私奉献,做了好事之后什么都不要的人当然也是好人,也值得敬佩。但他们的行为不应该成为“公德”性质的要求,不应该成为推广于大多数人的道德标准。不能说有的人做好事之后不要钱,或者捐出去了,就意味着其他人做好事之后就都应该把钱捐出去。我们也应该让好人得到相应的回报,让大家都能够放心做好事。

总而言之,傅进华获奖后收下这笔钱是理所应当的,不但理所应当,还值得称赞和鼓励。那些道德水平极高的人当然值得尊敬,但做好事之后得到回报同样也应该成为受认可的社会规则。只有建立起一个能让好人有好报的健康反馈机制,才能构建一个人人互帮互助,大家都愿意做好事的美好社会。

1 阅读:248
评论列表
  • 2024-01-18 16:33

    那些叽叽歪歪的救过几个人??[打脸][打脸][打脸]

愚鉴

简介:莫言离殇,大智者,愚之极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