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 渺
读《诗经》中的优秀诗篇,感到是从大地生长出来的;读唐诗宋词中的经典,感到是活出来的。而读当代现代诗,让人眼花缭乱,五味杂陈,不知说什么好。
上大学时,我觉得还懂诗,也写了几首读者叫好的诗。二十多年过去,虽然仍坚守着诗歌创作,却越来越搞不懂什么是诗了。读了几篇能将诗说清楚的大家的文章,可又读了他们的诗,没想到也平庸,对他们的诗说又存疑。总之,诗歌在我眼里很神秘,也无法说清楚,可意会不可言传,可遇不可求。
有时,我将古诗和现代诗放在一起读,觉得当代不少诗人的作品,比李白、杜甫的有思想有学识有高度,还比他们的深奥,可就是没李白、杜甫的亲切感人,引不起共鸣。我们拥有前人难以比拟的信息、思想、知识,可这些东西将我们改造地失去了本真,我们的诗歌也想改造别人,变得不可爱了。人活得有套路了,诗也有套路了,诗歌不再是生长出来的,而是靠技法组合出来的。一粒小麦落地后会发芽生长,而靠知识组装起来的电脑,缺少发芽生长的灵力。当代诗歌也不乏杰作,但更多的是靠技艺组合起来的没有生命感没有灵魂的类似电脑的“庞然大物”。
诗人的学识很重要,但比学识更重要的是本真。不管文学式样怎样翻新,手法怎样多变,想象多么怪异,思考多么深刻,本真永远是文学的底色,诗歌更应如此。失去了本真,诗自然会失去灵性,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诗。杰作不是硬写出来的,也不是全凭知识裁剪出来的,而是通过修炼,从内心流淌出来的。
有一首诗,替自己活着,才算诗人。有自己的体温、呼吸、本真,还要活在别人心中的诗,才称得上诗。这样的诗,我们有吗?
天水八零后诗人,代表着天水诗歌的未来。《天水八零后诗选》结集出版,最重要的目的是让他们会聚在一起,反思自己的不足,找到诗歌的本真。
想当诗人不难,有一首替自己活着的诗就够了。也很难,呕心沥血一生,也不一定能写出这样的一首诗。
写了三十多年诗的我,也缺一首替自己活着的诗,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汪渺,甘肃天水人,一级文学创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长诗代表作:《伏羲创世》《白马史诗》。短诗代表作:《土地疼出的泡》《变只蚂蚁就好了》
【简讯】5月25日下午,由天水市文联主办、天水市作家协会承办、汪渺文学艺术工作室协办的“天水八零后诗人座谈会”圆满举行,《天水八零后诗选》同步首发,与会青年诗人们畅所欲言,共话天水文学(诗歌)新发展,指出当前天水诗歌创作存在的短板弱项,提出今后努力方向和写作建议,承上启下奋力开创新征程,是一场很有意义的文学研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