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志】时光之迹与人间烟火,古城天水的另一面

人生谈文化 2024-04-09 13:20:55

作者:陈 玉(甘肃天水)

来源:中国艺术报官方平台

甲辰仲春,龙城天水因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麻辣烫冲上了全网热搜。这座原本静谧的西北小城一夜之间如一锅刚刚熬制入味的麻辣烫锅底,冒着热气,热辣滚烫地翻滚了起来。古城的千年烟火气捎带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不断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旅游。印象中,甘肃应该是金戈铁马、古道西风,苍穹浩瀚、黄沙漫漫。

然而,位于甘肃东南部的天水却颇受苍天眷顾。它矗立于粗犷硬朗的西北大地却植被茂密、柔风细雨,被浓浓的绿意包裹着,仿佛从烟雨江南被硬生生搬到了西北,像一颗温润的珍珠镶嵌在古丝绸之路。粗犷与柔软、沧桑与温润、出尘与入世,这些看似截然相反的形容词,竟然被这座不起眼的西北小城集于一身,这或许便是古城天水的神奇之处吧。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们很难将秋水伊人、广阔而丰茂的土地同苍茫的大西北联系在一起。在大部分人的脑海里,西北难道不应该是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吗?然而《诗经·秦风》却以一首秦地民歌,为我们勾勒出另外一番景象。

晨光熹微,初日映照下的西汉水波光粼粼,齐腰的芦苇在水光中随风摇曳,秋夜露水凝成的霜花随着气温的回升融化成一颗颗晶莹的露珠,难以入眠的谦谦君子从拂晓时分便溯河而上,在一份满怀期待的宁静中,等待着意中人的出现。

在诗人寝食难安的苦苦思念中,这位伊人的形象宛若幻影,出现在秋水中央,又隐约行动于西汉水之彼岸……

虽然诗中的伊人是一种泛指,也有学者提出这里的伊人应指精通周礼的贤良之士。然而,不管诗歌所指何向,人们总是更愿意将这位伊人设定为一位充满诗意的窈窕淑女,一位顾盼生姿的妙龄女子。

有人说甘肃天水盛产“白娃娃”,如此想来,这位生于秦地的秋水伊人必是身姿曼妙、面容姣好,且温婉可人的“白娃娃”了。

《诗经·蒹葭》用一块丰饶的土地和一位温润如玉的女子,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充满水乡情调的柔婉缠绵之境,诗歌的画面是如此渺远空灵、唯美动人,而此境所在却并非江南,而是处于西北之地的陇上天水。

细读《诗经·秦风》,除了《蒹葭》之外,更多是描写秦人征战的场景和秦地淳朴质直的民风。如果说《蒹葭》是秦人独有的一份柔软和诗意,那么,于这份柔然的诗意之外,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多的则是尚武骁勇和悲壮慷慨的豪放情怀。

比如《诗经·无衣》中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首诗就描写了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秦人一呼百诺,团结作战的震撼场面,表现出崇高无私的品质和英雄气概。正可谓,粗犷豪放者秦人秦地,诗意柔软者亦是秦人秦地。如此,天水刚柔并济的独特人文禀赋,单从《诗经·秦风》里便可见一斑矣!

城市的气息各不相同。我去过一些城市,就不说现代化都市与历史文化名城的截然不同,单就文化名城来说也是绝无雷同。这应该与各个城市不同的历史有关。

都说古树名木是一座城市历史的见证者和文化的象征,天水作为全国排名第二的古树之城,古树名木尤多。100余株千年古树和500多株百年老树映衬着这座城市的古香古色。

行进在天水古城,随处可见古柏掩映下,红墙青瓦和瑞兽瓦当点缀着的古建筑群,这些古树名木和古老建筑就像是老人鬓角的白发和眼角的皱纹,让这座城市成为了一座有故事的城。

说起天水的故事,首屈一指的便是伏羲创世。

来到天水,首先要游览的也自然是“中华第一庙”伏羲庙。在寓意着伏羲八卦64卦象的64棵百年古柏映带下,中国规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筑群——伏羲庙安静地坐落在热闹繁华的天水古城。它始建于明成化年间,是人祖伏羲的祭祀地。

史书记载,“(伏羲)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天水成纪是伏羲的出生地,相传人文始祖伏羲便是在天水城以北的卦台山始创的先天八卦。

在一个晴朗之日,从卦台山下拾阶而上。穿过巍峨耸立的卦台山牌楼,来到山势突兀的卦台山顶。登高远望,山川河流,一览无余。

广阔的三阳川田陌交错、炊烟袅袅,奔腾不息的渭河,穿村过镇,东流而去,鬼斧神工地将三阳川一分为二,在河滩地带形成一个巨大的S形图案。四面环绕的弓形山丘将三阳川环抱其中,构成一个巨型的太极圆。

一颗八千年前的太阳正在缓缓下坠。落日余晖下,卦台山和周边的群峰镀上了一层金边,渭河水泛着波光蜿蜒东去,浩浩荡荡,何其壮哉!几多沧桑!这便是秦州八景之一的“卦台夕照”了。在卦台山东麓的渭河中心,滩河交界处,有一巨石曰“分心石”。

据说8000多年前,龙马负图出水,与渺渺渭河中的分心石太极图交相辉映,站在卦台山上仰观天象的人祖伏羲不禁灵机触动。只见他顿时目光如炬,极目远眺,从三阳川众山环抱下渭河两岸此消彼长、往复循环的祥瑞之气中,顿悟了天地万物阴阳交替的辩证逻辑,彻底洞穿了天人合一的人类文明密码。

原来天地万物竟是如此简单明了,唯阴阳而已。于是,他将神圣的思想化作简单的符号,按四面八方排列而成了八卦宏图,成就了中华文化的原点。

穿过牌楼来到院内,这里古柏森森,空旷幽静,当我站在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抚摸一棵2000多年前的古树,凝视一块块年代久远的古牌匾,回望八千多年的人类文明,内心逐渐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沉静和力量。

我想,是卦台山为华夏儿女回答了“我从哪里来?”这一命题,让中华民族在龙城天水找到了自己的根。它赋予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饱满的元气,让古城天水在千年的沧桑中笃定前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古今融汇、包容开放,相比其他城市更多了几分千年文化滋养下温润从容的气质。

天水秋季多雨,如果你来天水恰逢阴雨天气,那也是求之不得的福气。因为这样的天气,极有可能观赏到秦州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烟雨蒙蒙中,在植被茂密的小陇山深处,一座形似“麦垛”的孤峰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绝壁之上,古老窟龛和摩崖大佛仿佛散发着阵阵仙气。

在秦地,麦垛本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的日常之物,这一尊尊佛像更是经由秦州的泥土、河水捏造而成。4000余尊佛像矗立在麦积悬崖之上,因着秦地的水土和淳朴的风土人情,每尊佛身上都带着尘世间的体温。

比如那尊被誉为“东方微笑”的小沙弥,微微上扬的嘴角似从思想里开出来的洁白小花,纯洁无暇又耐人回味,头部微低、谦和温顺,眯着的眼睛似有参透佛法后的喜悦,这喜悦有七分佛家不悲不喜的淡,有三分尘世烟火的真,他仿佛刚刚从世俗的烟火气中走来,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亲切。

神奇的是,在这超脱尘世的古佛寺庙脚下,日复一日沸腾着天水人热辣滚烫的生活。城市的街道永远热闹嘈杂,各色的吃食总是香气四溢,散发着温暖热烈的人间烟火气。这一抹人间烟火与大佛古寺毗邻,既相互呼应,又形成巨大发差。

在天水,众佛屹立于人间,他们注视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们的眼神满载佛的慈悲又流露着世俗化的神情,他们似乎离人世间的苦乐并不遥远。所以,天水人是幸福的,因为这里的佛是懂他们的,说到底,他们在佛的爱意与包容中生活。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在当下快节奏的时代,受上天眷顾的天水人保持了自己独有的生活节奏,他们的生活充实而恬淡,同样也富有诗意。在天水古城,宁静庄严的古庙边上便是纵横交错的美食巷道。清晨,人头攒动的小巷道里,天水呱呱、揉揉、凉粉、面皮、黄馍、猪油盒、荷包蛋、杏皮茶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晨光中,就着酥脆的黄馍来一碗香辣弹牙的呱呱,佛寺的宁静和美食的热量在一口口吃食中,一并转化成天水人饱满的热情和淳朴惜福的满满正能量。晌午,漫步自由路,赏着满街的玉兰花吃一碗热乎的炒面,烫一盘热辣鲜香的麻辣烫,或者来一碗心心念念的油泼米线、柳巷面、打卤面、浆水面、馓饭、面鱼、扁食,阳光下的玉兰古巷和淋着油泼辣子的美食便是满满的人间值得。

傍晚的天水古城更是美食的聚集地,特色暖锅子、天水老三样、秦州八大碗、张家川十三花、秦安肚丝汤、酸辣里脊、夹板肉丸尽可大饱口福。晚饭后,在古香古色的四合院里与三五好友相聚,煮一窝罐罐茶,一天的劳累便在一口清茶中得到慰藉……

一碗麻辣烫沸腾一座城。当一批批游客打卡天水、吃遍天水、游遍天水,体验完古城天水热辣滚烫的烟火气,游历过“羲皇故里”的山山水水和名胜古迹,再细品天水这座城,便会明白,并非是麻辣烫成就了天水,而是炮制这碗麻辣烫的秦安花椒、甘谷辣椒、武山粉条成就了天水。

因为,这些从天水大地上生长出来的食材,不光受天水的阳光雨露浇灌而独具滋味,还经由天水历史文化和人文气息的炉火熬制,方才煮出了这最抚人心的人间味。

来源:原创作品,推荐交流!

编发:​

0 阅读:0
人生谈文化

人生谈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