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五年,刘封被孟达、徐晃等击败后回到成都,刘备责骂他欺凌孟达,导致孟达反叛,又怪他不出兵救援关羽。
诸葛亮认为刘封性格刚烈,武力勇猛,刘备死后恐怕无人能够制服驾驭他,于是劝刘备趁此机会除掉这个义子,刘备听从诸葛亮的劝告,同意赐死刘封。
刘封收到赐死命令后,叹息说:“恨不用孟子度之言!”
孟子度,即孟达,那么,孟达对刘封说了什么,使得刘封自尽前后悔不听孟达的话?
一、勇猛义子刘封刘备最开始无固定基业,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几次战败都不得不丢弃妻女狼狈而逃,后来无奈投靠荆州刺史刘表,暂时安居于荆州。
当时刘备已过而立之年,虽然手中并没有皇位需要继承,但手底下好歹也有一众兵马,这个年纪却无子嗣让他十分着急。
于是在荆州居住期间,刘备将寇氏之子寇封收为嗣子,改名为刘封。
刘封性格勇猛刚毅,才能甚佳,因此刘备才将他收为嗣子,以便将来继承自己的位置,而刘封也没有令刘备失望,率军同诸葛亮、张飞等进攻益州,所过之地战无不胜,后因功升任副军中郎将。
建安二十三年,刘封又跟随刘备和曹操争夺汉中,在两军对阵时,为侮辱曹操,刘备曾派刘封挑战曹操。
曹操被气得火冒三丈,大骂刘备说:“卖履舍儿,长使假子拒汝公乎!待呼我黄须来,令击之。”
意思是,卖鞋的小子,只知道让假儿子来阻挡你家太公吗!等我叫来我的真儿子曹彰,让他来打你。
于是,曹操派人召曹彰来与刘封对敌,可惜的是,还没等曹彰赶来,曹操就已经撤军。
要知道曹彰武艺过人,从小的志向便是“好为将”,弱冠前更是喜欢与猛虎搏斗,臂力十分惊人,因其胡须为黄色,被曹操称为“黄须儿”,由此可见,曹操也颇为认可刘封的勇猛。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彻底占据汉中后,又派遣孟达攻打上庸郡,可刘备担心孟达难当大任,便派遣刘封去统领孟达的军队,刘封与孟达会合后,成功迫降上庸太守申耽。
二、不肯出兵救关羽刘备当初因为没有儿子,所以才收养刘封,自己百年之后让刘封继承自己基业,可问题是,在收养刘封后,刘备又有了亲儿子刘禅,此后又相继有了刘永和刘理两子。
这下刘封的身份变得尴尬起来。
尤其是随着刘备入蜀,基业愈发壮大,众人对刘封的态度也就变得暧昧起来,刘备及其手下将领无疑更希望能由亲儿子来子承父业。
如果刘封能看清局势,主动收敛锋芒,或许还能留下一命,奈何他为刘备入主巴蜀立下大功,那他注定只能以悲剧收场。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世子自然是他的亲儿子刘禅,而作战勇猛的刘封则被弃选。
随后,刘备又派遣刘封南下掌管孟达手中的军队,攻打上庸,攻占上庸后,刘封迁为副军将军,领兵驻扎在上庸。
在此期间,关羽以荆州兵力发动了襄樊之战,俘获于禁后兵围樊城、襄阳,此后,关羽多次要求刘封、孟达派兵援助,但都被两人以上庸三郡占领不久为由拒绝。
后来关羽败亡,没有出兵支援关羽就成为刘备赐死刘封的直接罪责。
实际上,刘封和孟达不出兵并非是导致关羽之死的主要原因,当初攻打上庸的这支部队本就是一支偏师,从兵员素质来讲根本算不上精锐,加上数量也不多,且刚刚占领上庸,城中人心不稳,如果贸然出兵,上庸很有可能反叛。
而且,即便刘封答应出兵,上庸的兵力也无法对荆州战局起到多大作用,这点刘备和诸葛亮都心知肚明。
三、孟达劝降信,刘封后悔刘备处死刘封的罪名还有一条,便是欺凌孟达,导致孟达反叛。
其实这事刘备难辞其咎,当初孟达将要攻打上庸,是刘备担心孟达难当大任,派遣刘封南下“统达军”,这意思已经很明显,就是让刘封夺了孟达的军权。
夺军权是喝喝酒,你好我好大家好就能轻易拿到手的吗?很显然不可能,刘封必须采取一定手段才能将军权握在手中。
如此一来,刘封和孟达的关系怎么可能会好,当然,刘封心高气傲夺了孟达的乐队也有不对的地方,最终才令孟达反叛,投降曹操。
后来孟达与夏侯尚、徐晃等人攻打上庸,原上庸太守申耽背叛刘封,因此刘封被击败,狼狈逃回成都。
回到成都后,刘备责怪他逼反孟达和拒绝援助关羽,随后就在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的劝告中,被刘备下令赐死了。
在临死前,刘封想起在上庸时,孟达写给他劝降的信,信中说:“今足下在远,尚可假息一时,若大军遂进,足下失据而还,窃相为危之。”
意思是,如果刘封不在成都,或许还能存活一时,一旦失去上庸返回成都,等待他的就只剩下死亡。
刘备将刘封安置在上庸,本意就是让他远离成都这个蜀汉的核心区域,避免对刘禅造成威胁,同时也算是提前分给刘封一份家产,成全了这段父子之情。
可刘封把上庸三郡丢了,还跑回了成都,这让刘备怎么安置他,正如诸葛亮所言,让他留在刘禅身边,难保将来他没有什么想法。
所以,诸葛亮鼓动刘备杀刘封,刘备也只能认可。
连孟达都能看出来,刘封在外就能活,回到成都必死,也难怪刘封临死之前会后悔没听孟达的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