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称为蔬菜冠军,含有能干掉癌细胞的关键成分!吃了真能抗癌?

小王的备忘录 2024-07-01 17:12:49

有一种蔬菜,虽然长得像肿瘤,可却是很多人眼中的“抗癌蔬菜”,它就是西蓝花。

其实,以前我也不知道这西蓝花有多好,直到有一次去朋友家吃饭,饭桌上有一盘搞成碎渣渣一样的西蓝花,第一次见这种吃法,感觉还挺新鲜。于是就跟朋友一家人聊起这个西蓝花来,结果不聊不知道,一聊吓一跳。朋友说他们一家人几乎每天都得搞一盘西蓝花吃,换着各种花样吃,吃了好多年了。

为何这一家人如此钟情于西蓝花?

后来朋友的母亲说了,这西蓝花可是蔬菜中的“冠军”,不仅营养价值高,关键还能抗癌。这年头,但凡是能抗癌的办法,谁都想试试,万一有用呢!反正吃了也没啥坏处。

朋友一家人对西蓝花的热爱程度,让我不禁怀疑:这西蓝花真能抗癌吗?

一、西蓝花到底能不能抗癌?

说西蓝花能抗癌,确实不是空穴来风,早有研究表明,其中所含的硫代葡萄糖苷可分解为吲哚-3-甲醇(I3C),而该物质能抑制一种关键酶,从而保护抑癌基因,发挥正常的抑癌作用。

简单来说,正常情况下,细胞内都会有抑癌基因存在,来帮助抵御癌细胞生成,而与此同时也存在一种酶会干扰抑癌基因的作用,而西蓝花中所含的有效成分就能抑制该酶的活性,继而激活抑癌基因,干掉癌细胞!

如此一看,这西蓝花能抗癌,还真不是瞎说!

然而,靠研究说话,终究是靠不住的。

1. 研究用的是小鼠模型,不是人,虽说小鼠实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与人体实验毕竟是有区别的,只要没有真正被用于临床中,再多的研究证据也只能是“仅供参考”。2. 研究用的是I3C治疗,而不是西蓝花,如果想要达到治疗癌症的效果,那按照I3C的有效剂量,换算成西蓝花的话,一个人每天得吃上千斤,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也就是说,西蓝花固然好,但指望着吃它来抗癌,效果可能并不理想,当然了如果只是为了防癌,倒是可以多吃点,但也别只吃西蓝花,毕竟I3C并不只存在于西蓝花中,像是甘蓝、花椰菜、芥蓝、上海青等十字花科蔬菜中,都含有这种成分。

其实,不只是西蓝花,网上关于红薯抗癌、大蒜抗癌、茄子抗癌等等,类似的消息铺天盖地。我想说的是,能榜上有名的肯定都是很健康的食材,但预防癌症的饮食原则之一就是要保证食物多样化,只盯着一样吃,并不值得推荐,要知道甭管啥蔬菜,其实都是好菜。按照我国膳食指南的建议,只要保证每天吃300-500g的蔬菜,就是健康的饮食。

二、注意:癌细胞的侵袭与饮食脱不了关系!

所谓“癌”字三张口,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癌症高发很大程度上就与人们不良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没办法,饮食诱惑太多,还管不住嘴,就很容易出问题。

1. 错误饮食导致的代谢异常:主要是长期摄入高脂肪、高糖食物会导致糖脂代谢异常,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的代谢产物,继而促进细胞的异常增殖和癌变。

2. 不当饮食结构带来的风险:喜欢吃肉而不喜欢吃菜,摄入脂肪多而膳食纤维少,就会降低肠道的蠕动速度,导致有害物质在肠道内的滞留,时间长了就会刺激肠道细胞,诱发癌变。

3. 选择有致癌风险的食物:包括本身有致癌风险的酒精、槟榔、过烫的食物等,还有因为加了添加剂或存放时间太长而产生致癌物的一些食物,如霉变腐烂食物、烧烤、加工肉食、腌制食物、烟熏食物等等,这些食物中所含的致癌物如黄曲霉素、亚硝胺等可能会直接损伤细胞的 DNA,诱发基因突变,导致细胞癌变癌变。

4. 不规律饮食对消化道的伤害:饮食不规律容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胃酸分泌异常,继而损伤胃黏膜,而在长期反复的损伤和修复过程中,胃黏膜细胞就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增加癌变风险。另外,过饥过饱的状态同样会伤害胃部,引发胃黏膜的炎症、糜烂甚至是溃疡,而这些都是胃癌的癌前病变。

三、想要预防癌症,这样吃饭才行!

总之,很多癌症的发生都与饮食相关。其实,人吃五谷杂粮,不可能不生病,但吃得对、吃得好,起码能保证不生大病,这才是理想的饮食和生活状态。

1. 注意食材的选择:想要预防癌症,提高身体免疫力最重要,这就要求我们一定不要挑食,保证蔬菜、水果、全谷物、主食、奶蛋类、肉类、豆类等该有的食材都要有,只有食材多样化,营养才能均衡摄入,身体才不容易出问题。另外可以多吃一些抗炎食物,如蓝莓、姜黄等,多补充优质蛋白质,如牛奶、豆类、鸡蛋等,这些食材对防癌都有好处。

2. 注意正确烹饪:烹饪方式也是决定食物好坏的关键,想要吃得健康,最好是自己在家做,少吃外卖,少去餐馆,炒菜的时候少放各种调味品,做到清淡少油、少盐,避免煎、炸、烤、腌等方式,能生吃尽量生吃,这样可以最大限度保持食材的营养成分。

3. 注意饮食方式:正确吃饭一定要求三餐规律、定时定量,早餐一定要吃,晚餐也不能省,不能饥一顿饱一顿,更不能过度节食、暴饮暴食等,每次吃饭的时候要细嚼慢咽,不要吃太饱,吃个七八分饱正合适,这样才健康。

0 阅读:286

小王的备忘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