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阿德里安是一位天赋异禀的钢琴家,在一次重要的比赛中输掉了,从此一落千丈。 在一次意外中,阿德里安意外地找到了一条赚钱的路子,伪装成一个瞎子,在许多人看来盲人的听力比较好,而且他们对盲人也有同情心,因此,他接到了不少工作,既能赚钱,又能偷窥顾客的私人空间,日子过得十分惬意。
不过,正当他为自己的机智沾沾自喜时,异变突起。 有一天,阿德里安被请去给一间屋子做钢琴调试,当他走进去的时候,屋子里已经躺着一具尸体,满地都是鲜红的血液。
很明显,这儿刚出过命案! 阿德里安很害怕,但为了让自己冷静下来,他必须要表现出自己是瞎子的样子,他试着将自己的声音调整到最大,可是当他从一面玻璃上看过去时,他发现那个杀手手里握着一把手枪,对准了他的脑袋,阿德里安吓了一跳,慌乱中,他打开了吉他,一道道优美的旋律从他的琴键上流淌而出,而那个杀手依旧端着手枪,一动不动…… 剧情到这里就结束了,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与疑问:阿德里安是否已经越狱?他是如何逃走的?
这里面究竟是怎么回事?人犯和受害者之间的联系呢? 现在都知晓了,那就是印度人把这部电影,重新改编了一遍,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剧情。 虽然影片叫《调琴师》,但我还是比较倾向于原影片《看不见的旋律》,因为它主人公演的是一位演奏家又是位盲人。 这个故事和原著一模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讲述的方法和情节的细节。 钢琴师阿卡什伪装成一个盲人,四处为人们表演和讲授钢琴曲。他计划在赚够了学费后,就前往伦敦继续学习。
同时,这部电影还对这个发案家庭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家中男人年纪稍大,曾经是电影明星,很有钱,女人年轻貌美,是他的二房,已经成婚三年了。 这种开头看似简单,其实暗藏玄机,你要好好看看! 有一天,阿卡什在一间餐馆中演奏,普拉正好也在这家餐馆中吃过饭,盲人的演奏让普拉刮目相看,特别是他刻意夸赞普拉的嗓音和以前的某个大歌星很相似,这让普拉更加高兴。 数日后,普拉莫德便为了纪念自己和西米的婚礼,请阿卡什到家里来演奏钢琴,阿卡什也很高兴地接受了。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和原作《调音师》中的剧情一模一样,阿卡什来了,不过西米并没有接待他,而是以普拉莫德不在为借口,阿卡什执意要进来演奏,还说不管普拉莫德来不来。 这样的争吵惊动了邻居家的老婆婆,老婆婆打开房门看了看,西米只好带着盲人进去,免得节外生枝。 我很欣赏这部电影,它不但还原了原著中的一些重要信息,而且还将原著中的一些重要信息,运用到了极致,让那个老太太,成为了整个案子的关键点。
阿卡什一进门就看到了谋杀,普拉莫德倒在血潭里,他难免有些惊慌,但以他的智慧,很快就冷静下来。 这场戏很有创意,西米利用了电影开头时隐藏的一些东西,让观众们误以为阿卡什是个真瞎子。 但他却是一个假瞎子,在惊慌之下,“配合”了西米一把,成功的将自己装成了一个瞎子,然后就满头大汗的回家了。 至此这部片的剧情已经结束了,不过,印度导演想象力实在是太丰富了,竟然还在后面加了一大截。
又过了数天,有人在普拉莫德家中的见到了死尸,警方立刻开始着手进行案件的侦查,而不幸的阿卡什也被当作了目击者。 在录口供的时候,他很想说实话,但这样做会暴露自己盲人的身份,毁掉自己的形象,什么都得不到,所以他只好将西米要“听”的话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 到了这个时候,事情就有些复杂了,盲人已经成了女人的帮凶,帮她伪造了一份证词。 然而,就在阿卡什和西米都认为这件事结束的时候,邻居的老婆婆却站了起来,指她撒谎,她很好奇邻居的情况,但她却清楚地知道,阿卡什还没到,普拉莫德就先一步回到了自己家里! 后面的事情,我就不多说了,大部分都是出乎意料,但却在情理之中,情节也是特别曲折,让人叹为观止。 这里面,有两个地方特别引人注目。 一次,女人觉得他可能是假瞎,所以想要试探一下他。 第二个就是阿卡什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临时起意扮演了一位伟大的信徒,这确实是个好办法,符合印度一些信仰的特点,印度确实有很多关于某个人被认为是上帝转世的消息。
而且,随着故事的发展,他也渐渐体会到了一种印式的黑色幽默,看起来很搞笑。 这位警官的妻子责怪警官每天要用16只蛋来讨好他的情人, 而印度最漂亮的艾西瓦娅,却以一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出现在了镜头中,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笑话。 至于阿卡什的眼睛有没有瞎,那就不得而知了。在《调音师》的基础上,给观众留下了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空间。 这一次印度人的改编很顺利,将原著中的蛛丝马迹与闪光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将原著中的情节串联起来,形成了一部印度的影片,只可惜剧中的情节太过复杂,需要进一步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