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租成立于2016年,是国内较早的全品类信用免押租赁平台,覆盖手机、数码、办公设备等200多个行业,宣称“一机一验”保障品质。其商业模式依赖芝麻信用等体系,为用户提供免押金服务,吸引大量用户尝试“以租代买”。
商家定价权滥用:
iPhone 16 Pro Max官网售价9999元,但在人人租平台,用户需支付12期租金6502元后,再支付买断款6296.1元,总费用达12798.1元(官网价的1.27倍)。
商家进货价低于官网价,租金与买断款差额即利润,部分商家单台利润达100%。
监管锁滥用:
平台与商家在租赁手机中安装监管锁软件,逾期可远程锁机,甚至盗取用户信息威胁缴费。上海法院曾以非法经营罪判处类似平台经营者有期徒刑。
消费者投诉:
黑猫投诉数据:近30天内,人人租投诉量达589条,涉及买断价虚高、货不对板、监管锁不解除等问题。
典型案例:用户租赁iPhone 15 Pro,买断价9449元远超市场价7999元;租到换过屏的手机,归还却被要求赔付千元。
央视曝光后,人人租面临严重信任危机。其宣称的“深度质检”被质疑形同虚设,消费者转向其他平台或选择购买全新设备。
质量隐患:租赁商品成色虚标、故障率高,消费者缺乏专业鉴定能力。
信息安全:监管锁软件、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加剧,用户隐私保护成空谈。
法律滞后:现行法律对租赁平台定价、商品质量、信息安全的监管存在漏洞。
平台失责:人人租对商户审核松散,未建立有效风控体系,放任乱象滋生。
建立标准化定价模型,限制商户利润上限。
引入第三方质检机构,确保商品成色与描述一致。
取消监管锁,改用法律途径解决逾期问题。
推动租赁行业立法,明确平台与商户责任边界。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禁止以技术手段威胁用户。
警惕“0元购”“免押”等营销话术,仔细阅读合同条款。
选择有资质、口碑良好的平台,留存交易证据。
央视曝光“人人租”事件,是租赁行业野蛮生长后的必然阵痛。其揭示的定价失控、监管锁威胁等问题,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也透支了行业未来。唯有平台自律、政策监管、消费者觉醒三方合力,方能重塑租赁经济的信任基石,让“以租代买”真正惠及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