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炳添:“体育生涯没什么遗憾了”——从赛场传奇到人生新赛道
2025年4月13日,在广东肇庆举行的全国田径大奖赛上,35岁的苏炳添以10秒49完成男子100米预赛后,平静地说出这句话。这不仅是一位老将的谢幕宣言,更是他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圆满总结。
破纪录的传奇
2015年,苏炳添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以9秒99成为首位跑进10秒的亚洲本土选手,打破人种论偏见。
2021年东京奥运会,他以9秒83刷新亚洲纪录,成为首位晋级奥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决赛获第六名;接力赛中与队友赢得铜牌(递补),创历史最佳。
伤病与坚持
近年来受腰伤困扰,竞技状态下滑,但他从未放弃。2024年巴黎奥运会后因身体原因选择观赛,随后宣布将在2025年全运会后退役,家乡举办的赛事成为他最后的赛场目标。
目标与挑战
全运会男子100米达标成绩为10秒11,苏炳添坦言当前状态难以达标,但仍希望以接力赛为广东队贡献力量。
4月13日,他作为广东队第一棒,与三名“00后”队友夺得男子4×100米接力金牌,展现传帮带精神。
“最后一棒”的深意
他说:“如果无法为队伍带来优势,没必要坚持。”这句话既是对现实的清醒认知,也是对体育精神的传承——让年轻选手接过接力棒,继续冲刺。
对自我的超越
从农村少年到亚洲纪录保持者,苏炳添用18年职业生涯证明:黄种人也能在短跑领域创造历史。他的“9秒83”不仅是数字,更是打破偏见的里程碑。
对国家的贡献
奥运奖牌、亚运会金牌、全运会拼搏……他用汗水为中国田径书写辉煌篇章,成为无数青少年的榜样。
对未来的期许
退役后,他将转向青少年培养,打造训练平台、参与选材工作。“换个赛道继续奔跑”,正如他所说:“每个人生阶段都要全力以赴。”
“敢闯敢拼”的励志故事:他并非天赋型选手,但凭借科学训练和坚韧意志突破极限,证明努力的价值。
体育精神的传承:在赛场,他是领跑者;在场外,他将成为新一代运动员的引路人。
苏炳添的“无遗憾”,是对过去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期许。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运动员生涯,不在于终点线,而在于沿途的坚持与传承。正如他鼓励青少年时所说:“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只要敢付出、敢闯荡。”
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