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
清朝的张英、张廷玉父子从政于康熙、雍正、乾隆,可谓三朝为官,人称父子双宰相,“六尺巷”说的就是老宰相张英的事迹。
清朝康熙年间,张英当时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倒县衙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于是张家人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英写了一封信,要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出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6尺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
六尺巷东起西后街巷,西抵百子堂。巷南为张英宰相府,巷北为吴氏宅,全长100米、宽2米,均由鹅卵石铺就。“六尺巷”主体建筑包括巷道、东边的“礼让”石牌坊和西边的“懿德流芳”石牌坊、休闲广场、诗画照壁、假山石等。
与人相处,待人不能太苛,太苛无友。懂得退让,方显大气;知道包容,方显大度。不要以自己的眼光和认知去评判人事的对错,也不要苛求别人的观点与你相同,别人是不可能完全理解你的。
人往往把自己看得过重才会患得患失。其实,少一些自我,多一些包容,才能心生快乐,得到的也会越多。抱着一颗淡然的心去看那世间纷扰,静观思变以适应万事变迁。
中华传统美德、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圣贤事迹、精神财富层出不穷。这个中华民族精神的宝库,还亟待我们的学习充实和发扬光大。
中华民族有着根深蒂固的家国思想、家国情怀,六尺巷的故事彰显了儒家仁者爱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博大内涵,更为为官修德方面,留下了很好的文化传承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