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家门口的“舒心饭”幸福养老“大保障”

消费日报 2024-09-04 09:33:18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作出系统部署,其中专门提到“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97亿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7亿人。面对庞大的老年群体,各地民政局的调查数据显示,九成以上的老年人更愿意居家养老。

问题随之而来,对于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来说,做饭是首当其冲的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的《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明确提出,“挖掘和满足婴幼儿、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等人群多样化需求,提供高适配用餐服务,引导科学绿色健康餐饮消费。”

养老助餐政策如何“落地”?对此,记者实地走访了北京市多家老年食堂,深入了解老年人还需要哪些助餐服务以及目前老年食堂的运营情况。

图为老人在老年食堂窗口前排队打包午餐。唐 瑞 摄

家门口的“舒心饭”基本满足用餐需求

8月20日上午十点半,记者走进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怡海花园社区内的第一家老年食堂,此时已陆续有居民开始用餐。一位带着外孙的老人告诉记者,他在这里用餐已有四五年之久,不想做饭时就会在这里吃。“我年纪大了做饭不方便,这里的餐食营养搭配比较合理,整体用餐环境也好,还能看到餐具的消毒处理过程。”老人说。

记者在供餐区看到,这家食堂中午供应六道菜品,包括清炒白菜、番茄炒蛋、西兰花炒肉、土豆焖排骨等,荤素齐全。“土豆、茄子等是各老年食堂菜单里的常客,这些食材做出的家常菜不容易踩雷,怎么做都不会太难吃,而且也好把控软硬程度,不会出现太硬而不适合老年人食用的情况,也不至于烧得太软而让卖相太难看。”食堂工作人员说。

被问及觉得食堂提供的菜品价格是否合适时,老人爽朗一笑:“我打这一盘子菜花了22元,很实惠。”据了解,这个价格是北京市大多数老年食堂的定价,至于味道,则见仁见智。这位老人告诉记者:“我老伴嫌这里的饭菜不好吃,就不来了。”记者在随机采访中发现,就普遍情况而言,大部分前来就餐的居民对菜品和价格都比较满意:“饭菜都是平时经常吃的种类”“味道还可以,毕竟不能跟外面的饭店比”“在价格和口味上平衡得比较好”。

此外,记者留意到,部分社区食堂还考虑到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用餐问题,提供外送服务。如北京市西城区小马厂西社区的养老服务驿站一直提供送餐服务,只是会加收配送费,但价格仍然低于市场价。

年轻人与“银发族”成为“饭搭子”

图为居民在敬老院老年餐厅用餐。唐 瑞 摄

记者在走访中看到,许多社区食堂不仅获得了老年人的青睐,而且还吸引了无数年轻人前往。无暇做饭的上班族、追求性价比的年轻人与“银发族”成为了“饭搭子”,“蹭老经济”悄然兴起。

干净卫生、实惠方便,是年轻人选择社区食堂最重要的理由。8月20日,记者走访怡海花园内第二家由养老照料中心开办的老年食堂时看到,正值中午饭点,现场已排起长龙,来用餐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考虑到其他年龄层人群的需求,今年7月,北京市民政局下发的《北京市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内设社区餐厅建设工作指引》提出,社区餐厅在做好老年人服务保障的同时可向其他社会群体开放。从记者走访的几家食堂来看,在实际运营中,社区食堂也逐渐从服务“老龄”转向“以老年人为主,服务全年龄层”。这既是社区食堂为满足更多群众用餐需求做出的改变,也是其实现持久经营的必然举措。

在走访北京市右安门街道养老照料中心下属的两个老年食堂时,负责人告诉记者:“政府只提供场地,没有其他补贴。助餐只是我们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之一,基本上属于半公益形式,只能做到不赔钱,没有什么利润空间,所以得自己想办法‘造血’。”

养老食堂如何持久飘香?

民以食为天,社区食堂的“小饭碗”,实则是幸福养老的“大保障”。社区食堂菜品之所以比市场价实惠便宜,在于其经营模式一般是由政府提供补助、餐饮企业参与建设和运营,以此减轻老年人和社区居民的经济负担。但在全国兴起开办社区食堂的潮流之初,各地有关老年食堂亏损倒闭的报道层出不穷。

记者前去探访时看到,位于北京市展览路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的智慧适老餐厅已经倒闭。据了解,此前该餐厅在运营方式上融合了“父母食堂”助老功能和“智慧食堂”概念,利用数字化科技为居民尤其是社区老年人服务。记者问及相关工作人员餐厅关闭的原因以及是否会再次开办时,对方表示“不太清楚”。

许多社区食堂服务提供商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开始探索多种有效运营模式,优化供给。比如扩大社区食堂的服务范围,由面向老年群体开放延伸至面向社区居民甚至社会居民开放。

记者看到,怡海花园第一家社区食堂选址靠近社区外的马路,依靠地理优势,其不仅在大堂内设有用餐点,在朝向马路一侧也开设小窗口,对外售卖餐食,为周边商户员工等提供服务。在供餐菜品上,该社区食堂除了平价优惠、口味清淡的“适老餐”,也有和市场价格一致的“精品小炒”“家常小炒”“盖饭系列”等供消费者选择。位于右安门街道翠林二里社区的老年餐厅也是如此,其作为北京市丰台区养老助残餐桌定点单位,在重点服务老年群体的同时,也根据人流量开放窗口式售餐。

此外,也有养老服务企业探索“中央厨房”配制方式助力老年食堂建设。小马厂西社区的养老服务驿站专门做老人餐的企业负责人沈女士向记者介绍,他们采取的是“中央厨房”模式,集配中心有600平方米的大厨房,实现了全天候监控,并且在各个社区设立了用餐点,根据社区需求量和用餐点的规模,每天的餐品由“中央厨房”配送到各个驿站。在菜单设计方面,总部有专人设计菜谱的营养搭配,会照顾老年人的咀嚼能力和营养问题,每周菜单不重样。“我们作为公益性质企业,街道提供用餐点,无需房租,再加上政府给予的补贴,利润基本可以覆盖运营支出。”沈女士说。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目前社区食堂经营者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人力成本过高,支出和收益难以平衡。右安门街道养老照料中心负责人说:“养老的消费市场有,但是干活的人没有。老年人越来越多,但是我们留不住为老年人服务的人。我们能一直做下去,是因为可以通过内部资源共享,降低人力成本。比如支出一个人的工资,他每天在餐厅工作4小时,剩余的4小时可以做别的服务。”

文|记者 赵 曦 □ 唐 瑞

0 阅读:8

消费日报

简介:立足消费领域,依托轻工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