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继续解析电视剧《雍正王朝》,聊一些和年羹尧有关的话题吧。
话说,年羹尧在西北取得大捷后,回到京城。
雍正为了好好犒赏年羹尧,特意给他安排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并准备了丰厚的赏赐。
如果年羹尧明白“月满则亏、盛极而衰”的道理,在面对如此超出自己身份、地位的盛大场面,理应懂得收敛自己的锋芒。
然而,年羹尧并没有这么做,而是理所当然地接受了这些。
雍正率领十三阿哥、八阿哥和上书房的几个主要大佬,在皇宫内接见年羹尧的时候。年羹尧是靠近雍正旁边傲然而坐,张廷玉、马齐等人还得站立一旁。
年羹尧可比上书房的几个大臣威风多了。
随后,年羹尧向雍正呈上了自己的第一道“菜”:立功将士褒奖名单。
雍正接过名单,缓缓展开。
好家伙,只见单子上写满了年羹尧需要提拔的人员名字,密密麻麻。
雍正的两条胳膊就是再加长一倍,恐怕都不能把单子完全展开。
且不说年羹尧一下子保举这么多人,会不会让雍正对他产生“朋党”的怀疑,单是他
直接把立功名单递给雍正的这个操作,已然犯了工作中的一个大忌讳。
如果他只是向雍正索要点物质奖励,雍正或许可以当场答应他。
毕竟物质类的奖励,是有价的,只要不是特别过分,雍正都可以满足。
而提拔人员,意味着会有一批新人进入到不同的工作岗位。
这些人员的能力、资历、品行到底符合不符合用人标准,是需要进行一番细细的考量和甄别的。如果用人不当,则会造成管理体系的破坏,甚至是崩溃。
这岂是轻易就能拍板决定事?
然而,年羹尧却同着这么多人的面,把这一大把人员名单报给雍正,希望雍正当场表态安排。
不仅有当众绑架雍正的意味,更是严重破坏了朝廷的人事安排工作。
雍正是一点回旋的余地也没有。
站在一旁的张廷玉实在看不下去了,提出自己的看法,表示年羹尧推荐的这么多人,是无法统一安排的,需要逐步解决。
结果,还没轮到雍正开口,年羹尧便回怼了过去。
张廷玉是何许人也?
他跟着康熙指点江山的时候,年羹尧也许还在雍正的潜邸当跑腿的杂役。
年羹尧担任四川提督期间,见到张廷玉,还是极尽所能结交、讨好。
眼下,张廷玉不仅是两朝宰相,也是雍正非常倚重的肱股之臣,满朝文武无人不知,就连八阿哥都不敢和张廷玉正面冲突。
按理说,张廷玉已经是位极人臣的身份,就连皇室人员都要对他敬让三分,年羹尧敢于直接指责张廷玉,说明在年羹尧看来,自己和雍正之间已经不是君臣关系。自己已经可以跻身皇室宗亲的序列,可以和十三阿哥、八阿哥平起平坐。
年羹尧仗着自己的西北之功,以及妹妹年秋月的皇贵妃身份,所以,根本不把张廷玉放在眼里。
后来,是雍正提出让张廷玉先把一等功的将士安排了,才算是打了圆场,让年羹尧暂时无话可说。
接下来,便是年羹尧“作死”名场面。
雍正又接见了几个立下军功的将士,并提出让他们卸了甲胄,凉快一下。
结果,这几个将士根本不听雍正的话,就连一旁的十三阿哥再三提示,将士们还是纹丝未动。
直到年羹尧发话后,这几个将士才行动起来。
对此,年羹尧给出的结论是,他们在军营里待习惯了,只知军令,不知皇令。
有人说,这是年羹尧故意给雍正难堪。
我觉得倒是未必。
年羹尧多年带兵,深知带兵的第一规则,便是军纪要严格。
而且,历史上,便有汉代周亚夫治理下的细柳营将士,只认周亚夫的军令,却不听汉文帝皇命的先例。
年羹尧此举,或许只是想向雍正展示一下自己超强的带兵能力,堪比汉代名将周亚夫。
然而年羹尧忽略的一点是,他和周亚夫的操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周亚夫给汉文帝展示的是他管理下的细柳营,那是一个纪律严明、令行禁止的军队。
反观年羹尧,他是在皇宫——雍正的地盘,向雍正汇报工作,却还要把自己在军营里的那套霸道作风照搬过来。
年羹尧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做出了错误的举动。
焉能不引起雍正的忌惮和恼恨?
多年在地方的历练,让年羹尧学会了不少为官之道,懂得如何攀附关系、拉拢资源;
多年在军队中的摸爬滚打,让年羹尧学会了为将的杀伐果断和机警敏锐。
但是,对于高层次的政治工作和规则,年羹尧是一点也不通晓。
不仅如此,年羹尧还仗着自己所为的身份背景和西北军功,愈发狂傲,最后走向覆亡那的确是咎由自取啊。
皇帝亲迎,还坐在马上不紧不慢不肯下来
年大虎逼。